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研究

黄敏

黄敏广东省东莞市523000

摘要:高新区生态工业园集制造业、服务业于一体,通过能源、管理水等要素的有效共享,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该群落中的每个公司或者个体效益得以实现。本文将对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发展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策略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在走高消耗以及高污染的社会经济增长质量,对资源的应用粗放而线性,以致于资源枯竭、短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工业园区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的形势下,转型发展以及“二次创业”成为现代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推进高新区工业园由原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现在的集约型和生态化发展模式转变,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当按照下图中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落实和努力。

通过对以上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分析,要想实现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高新区生态溢出补偿强化与效益双赢的实现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目标是在节约、保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实践中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效益往往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在不同的企业或者公众看来,其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于企业而言,其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远期利益的追逐意识比较单薄,而且缺乏社会环保责任感。对于高新区生态工业园而言,从微观企业层面来看,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环保责任的相互结合。

第一,建立园区企业生态效益评估机制。比如,准入生态效益预评估机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效益评估机制以及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退出机制。对于进入生态工业园的相关企业,或外资或民营,除应当有效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型企业这一属性外,还应当符合环保节能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结合工业园实际情况,建立生态效益评估管理体系,对进入企,业预评估,以确保能够从源头上维护园区企业整体利益;对于生态效益预评估不合格的企业,坚决不允许其进入工业园区。

第二,建立生态溢出效应激励与补偿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其参与节能生产与共生网络构建,通过技术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应用,对企业采取利益补偿措施,以此来有效解决高新区工业园内企业因参与生态建设而造成的短期经济效益难以实现的激励问题,这对于促进企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双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短板瓶颈的破解与共生网络体系建设根据木桶理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有利因素,通常会受到最不利影响因素的制约。要想破解发展短板瓶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强化补链招商引资。在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招商引资时,应当立足实际,正确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进入,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吸引可填补产业链空白、可回收利用工业园内企业副产品的企业,为园区内的企业发展提供临近合作伙伴。

第二,规范企业废弃物以及副产品的有效转移行为。对于高新区工业园内的化工、电子信息企业和产业而言,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副产品以及终端废弃物,通常具有高污染、高危险性以及难降解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对土壤、空气以及水体等造成非常重度的危害。上述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对运输、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出现二次污染。所以,工业园管理机构应当逐渐强化废弃物以及工业副产品的安全转移,加大管理力度。

3、示范项目强化与绿色园区特色凸显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求各类企业参与性要高,能够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以及节能降耗生产模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生态工业园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园区内的生态化发展现状和要求,确立发展主题,并且通过生态示范项目的建设来带动其他相关企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企业融入到生态工业园建设中来。

第一,全面推生态工业园区的节能降耗生产。高新区工业园发展过程中,应当强化企业末端整治,将污染排放管理政策落实到位,并逐渐将污染物排放变成一个重要的成本要素。利用现代节能降耗生产技术手段,积极引导企业从原来的末端整治向现在的减少废物排放转化,通过生态示范形式将有节能降耗生产技术的企业作为试点,以此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建立节能降耗企业生产群落。

第二,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产业升级。对于工业园生态化产业升级而言,既要求向价值链高端化方向发展,又突出表现在产业生态化发展方面,从原来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向现在的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在此过程中,以高新技术手段以及产业生态化升级为基准,将以环保产业作为工业园发展的一种核心产业,将静脉产业作为“清道夫”,坚持两条腿走路。

4、区域创新网络体系的建设与工业园综合能级升级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整体创新和发展,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利润和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升工业园的发展综合实力以及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在循环因果积累基础上,全面提升工业园的综合发展能级。

第一,加强生态技术手段创新,加快技术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步伐。

高新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其中包括节能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相关环保技术手段,分散资源的分离、富集以及纯化技术等,即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难免会遇到各种技术挑战。为了能够循环应用产业废弃物以及终端副产品,工业园需不断创新和推进技术改革和应用。在技术手段创新层面上,实现工业园企业、高校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加快循环技术研发与合作,全面推进创新合作与科学技术成果之间的相互转化。对于废弃物、副产品信息技术共享而言,其主要依赖于现代信息平台。对于高新区生态工业园而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快网上废弃物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完善,为工业园区内的产业副产品、废弃物交换利用,提供渠道和信息资料,从而为跨园区共生联网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发展本土企业,倡导自力更生。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利基于政策以及区位优势,大量吸引外资企业的入驻,给本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而且也加速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外资企业入驻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利,而不是担负本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市场、成本以及政策的变动,都可能会导致外企撤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外资企业从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地区的流动,便是最好的例证。基于此,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发展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才是本民族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扶持本土企业,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大园区内本土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激励本土企业自力更生,这才是工业园长发展的持续竞争力和生态化建设目标。

结语总而言之,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建设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国内工业生态化发展的途径和出路。然而,生态工业园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影响因素,因此工业园的产业生态化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路。

参考文献:[1]武文生,陈文丰,吴卉晶.低碳语境高新区低碳产业选择策略[J].中国科技财富,2010(11).[2]潘家华庄贵阳马建平.低碳技术转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04).[3]尹怡诚.基于共生思想的生态工业园规划与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