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高中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探究

刘娜娜

刘娜娜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表达的能力。然而目前有部分英语教师不能正确地认识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结果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笔者通过在学校的听课,与教师座谈及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特别是高中新教材的教学,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师生主体错位

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环节的基本矛盾。我们虽然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毋庸质疑,但是从实际的、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至今,课堂教学中还尚未真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忽略了学生的学(自主学习能力)。相反,有些教师利用新教材组织了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但是,也只能说它是一种表象而已(突出地表现在公开课上),“花拳秀腿”,没有实际的意义。有的教师在处理该教材的过程中,要么出几个问题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试讲,要么搞些同步导练就算“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两种做法都是片面的。

2、滥用教学媒体和教具

新教材突出了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时代感强。因此,若能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就能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一言堂”的局面,若能将媒体使用恰当,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准确模仿与交际,而且,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显示其直观性与化繁难为简易的最优功能。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地使用教学媒体,以机代人。该用的地方使用,不该使用的地方也使用;该用的教具用,不该用的教具也“闪亮登场”。结果,整节课鼓声、钟声、歌声、欢笑声与吵闹声不绝于耳,仿佛来到了金戈铁马,喊杀声一片的“古代战场”。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滥用教学媒体和教具的现象,是当今从教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

3、只构“别墅”,不建“难民营”

这里的“别墅”指代班级中的优等生,“难民营”指代后进生。我们承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等生是班级学生的楷模,是引领班级前进的一股积极力量,教师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本无可厚非。但是,后进生与优等生一样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潜能。课堂上,教师应考虑到后进生实际情况而因材施教;生活与学习中,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心理上,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进步,追逐并且尽快赶上优等生。然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新教材教学任务繁重,加之应试教学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课堂上便以自我为中心,搞纯粹的个人才艺展示,忽略了教育是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可塑“资源”的白白浪费。

4、唯书而教,照本宣科

不少英语教师对于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套教材。在没有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硬套用英语的“五步教学法”。结果,在备课中只是重视了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不考虑学生与课堂教学的实际,自己课前没有充分备课,没有完全消化以后再创新的教学劳动过程,将新教材当作“圣书”来缴,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按部就班,照猫画虎,人云亦云,最终,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效果甚微。

当代中学英语教学提倡以任务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设计和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遵循四大原则:

1.活动要有目的性、任务性

有目的性和任务性的教学活动,就是以“学”为中心,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操作要求和必要辅导材料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开展活动,如何去开展,要完成什么任务等。课文阅读教学活动一般分为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三个阶段来进行。阅读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通过简单的问答、讨论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测或了解,为下一步阅读做准备。阅读后——对文章进行复述、改写、归纳以及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辩论。

2、活动要有情景、角色

情景化和角色化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于一体,其核心是利用“言”、抓住“形”、进入“境”、激起“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种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和手段来创造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并积极探索和运用语言。

3、活动要层次性、多样性

“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统一,是现化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各种活动,同时注重个体差异。

因此,首先,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按照认知规律,即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使用的顺序逐步展开;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一定的梯度;活动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活动转化。

其次,教师在分配活动,任务时应注意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异,分层要求,分布置有弹性的活动,提高有语言特长的学生的活动梯度,让他们能更上一个层次;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活动梯度,让他们经过努力也能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次,课堂活动要多样化,要丰富多彩,避免“独角戏”和“大合唱”等活动形式。教师要挖掘教材,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词语,不会感到词语学习枯燥无味。

4、活动要有拓展性、创造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给学生思维活动留下空间和时间,彻底改变那种封闭式的,满堂灌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所蕴涵的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开展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可以抓住语篇中的“扩展点”进行补充及延伸,抓住语篇中的“差异点”进行联想,抓住语篇中的“重点”进行概括性思维和深层次思维的训练,抓住语篇中的“疑点”进行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