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科研工作是党校教学的基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党校科研工作是党校教学的基础

王慧晶

王慧晶(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委党校,黑龙江五大连池164100)

摘要:党校作为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主阵地,要切实发挥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要作用,就一定要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科研与教学两者犹如干部教育培训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科研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基础一环。在党校整个工作中,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发挥党校作用的一个基础途径。为什么说党校科研是党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关键词:党校;科研工作;党校教学;基础

1搞好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训干部,首先是要培训从事干部教育工作的教师。要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大力推进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要明确教师的特殊角色。党校教师应该是复合型的人才,要有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功底,教育家的风范,演说家的口才。教学人员要有比一般的干部职工更强烈的政治敏锐性,要提高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发展与决策的反应能力,要在第一时间学习、理解和宣传党的重大理论、决策、决议,要有理论研究的高度和深度,有前沿的知识储备,能把握大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要熟悉民情、局情,熟悉干部工作特点,了解干部的能力短板、瓶颈制约。要提高教学的组织与驾驭能力,包括内容的设计、时间的划分、节奏的把握、语言的提炼、课件的制作、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等。要提高学习能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要求,下大气力学马列理论、学政策法规、学企业管理、学岗位技能,重点是熟悉企业管理,了解生产流程,能发现企业运转过程中共性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真正使铁路企业党校“姓铁”的特征很好地体现出来,而更好地发挥党校“主渠道”和“阵地”与“熔炉”的作用。

2搞好科研工作,有利于创新教学内容

学校的教学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现在研究总结出来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党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布局,应是紧紧围绕学习邓小平理论这个中心,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大转折和中国新发展要求的,表明了建设新世纪的教学布局,坚持新世纪的改革方向,适应新世纪的大转折和新发展,要完善和创新几方面的教育内容,都必须发挥好科研工作的基础作用。新世纪的党校科研,首先是为新世纪的党校教学服务的。教学、班次的层次类别,教学内容的整体贯通,原著与辅导、专题与原理、纵向与横向的多种关系,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得以理清。坚持实行新世纪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布局,特别是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它分析世界、看待中国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必须经过科学研究才能得以实行。使新世纪党校的主课教学内容,与新世纪世界前沿问题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成果紧密结合,也必须强化科学研究这个基础环节。即使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也只有通过科研,才能实现三条原则:突出邓小平理论这个中心内容;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讲新话”。

3搞好科研工作,有利于教材建设

科学研究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有利于教材建设的创新和建设。搞好科研工作,它使教材编写有了科学依据,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科目。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提供不同层次的指导。从专著到原理,从必修课到选修课,本来就是多样性的。要优化教材的科学结构,就要大力强化科研基础工作。

在新世纪,各级党校既要体现新教学布局、新教学内容的共性,又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不同需求。还要探索实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这必须以十足的创新精神才能完善教材建设的结构性。新世纪党校“以全面培养领导干部具有政治家素质为目标”,对教材建设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有强化科学研究,才能适应新世纪党校教育的新要求,才能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严格科学性和时代精神,具有多层次、高水平的系列化教材。

党校教师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对多年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配套的教材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形成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课的课程体系,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员,使他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教材体系涵盖了马列主义理论、经济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市政管理、领导科学、党的建设、党史和党性锻炼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突出了党校教育姓“党”和“理论、知识、党性、能力”相统一的特点。实践证明,党校科研工作搞得越好,党校的教材越能贴近学员的实际,越能突出党技的持点。

4搞好科研工作,有利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效果好不好,教育质量高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教学方式、方法新、活,教学效果就好;教学方式、方法旧、死,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肯定不能适应新世纪党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教学改革,必须通过科研来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改革适应新要求的教学形式。通过科研,一是推动教学过程逐步成为教师和学员一起研究理论、探讨问题的过程。一方面要求教员在备课、授课时加大科研含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不回避矛盾,大胆研究问题,努力帮助学员从理论高度解惑释疑。另一方面,要求学员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同国际国内的实际,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个人的思想工作实际相结合,提高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二是从推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定期邀请领导同志、专家学者来党校作报告,定期组织学员进行社会考察,把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效果。三是通过科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效果,促进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这都与强化科研基础密切相关。

5制度保障上,制定了确保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有效措施

一是实行教学科研双重考核制度,即对教研人员既有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的规定,又有质的要求;既搞教学质量评估,又搞科研成果评奖。

二是对教学专项课题成果的考核,实行专家考核与学员测评相结合,按照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计分,做到全面听课、客观评课、钱随课走、奖励精品。对教学效果一般的专题和主讲人,下次停讲或换人。

三是教学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在重要报刊发表或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用后,享有校内各种科研成果的评奖和奖励。

党校教育事业肩负着党的重托,不仅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而且负有培养造就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的历史责任。在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今天,企业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艰巨、使命神圣,任重道远,时代需要我们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奋发努力、拼搏进取;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实践、富于开拓创新、敢于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黄涛.加强党校科研工作的思考[J].发展,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