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融入城市肌理的设计方法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商业建筑融入城市肌理的设计方法及研究

张伟伟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上海杨浦分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七宝宝龙城市广场项目的设计及研究,阐述商业建筑融入城市肌理的设计理念及手法,从而达到建筑与城市紧密结合的状态。

关键字:建筑与城市;互补性;可持续性;商业设计

引言: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商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华大地铺开,大部分商业项目都是以庞大的规模获取得成功。城市被过度开发,彼此相互竞争没有联系,形成孤岛。城市中,每个新生部分尤其是建筑物都应该是对整体脉络做出其应有的贡献与补充。优秀的商业建筑设计,应该是一个崭新形象融入城市的社交、场所与交通网络场所之中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建筑与城市肌理的高度融合。

建筑与城市规划关系:

优秀的城市是适应变化、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针对我们发展的社会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应变。这种灵活性只能由建筑聚落而非巨构建筑来实现。相似的建筑自然地集聚,产生清晰的城市区域。建筑的品质也不依赖于建筑潮流或主题,而是依赖于一些更真实的价值,如人的尺度,优质的材料,精致的细部,文化的融合,通过综合的考虑整合到设计中,从而达到建筑与城市的有机统一。

文化与文脉的传承和升华: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各个时代的塑造,并同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一个优秀的城市既尊重历史又放眼于未来。设计理应立足于此,通过不断的认知并理解这些创造项目文脉独特本质的元素,并将其转化成现代的语汇。这不是简单的对历史元素的复制,而是对城市主题和区域资料的深入研究,并激发出一个能与文化、历史对话的设计。一个建筑的性格与独特品质可以通过建筑元素,空间朝向或者文化形态加以认知。它们具有其内涵,为居民与游客们承载了记忆。利用这些设计手法,让建筑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并借此创造真实与贴切的生活空间。

聚合的意义:

融合这些城市规划,文化文脉元素的过程是一个平衡与聚合的过程。每个项目的成功都依赖于更大层面的元素混合,其中包含了从建筑技术到商铺租赁需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探寻一个结合了这些元素的整合方法,它包含了另一个重要的元素,场所的精神。建筑元素的聚合过程类似于汉字书法。这些元素成型于文化与历史中。一笔一画,一砖一瓦都包含其自我的性格与价值,但却能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与表现。书法家与设计师一样,可以通过风格与形态聚合进行自我表达。有些元素主导聚合的过程,另外一些支撑这个过程。

项目背景:

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古镇核心片区,基地南侧为漕宝路、北侧为新龙路、东侧是新镇路、西侧滨水是横沥港,南北向的航西路将整个基地划分为东西两个地块。项目主要功能为商业、总部办公、办公楼及精品酒店。

项目旨在展示七宝新的城市形象,打造出全新、绿色、综合的社区规划,探索出一条符合城市背景的、富含商业价值的、可持续性的设计思路。解决建筑形态与城市肌理、单体与群体、商业与办公、大商业与小店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问题。

基于建筑、城市、文化、人文背景下的宝龙城市广场设计:

七宝宝龙城市广场在设计之初通过对城市肌理的研究并结合龙、石、水、鸟、林的书法表达提炼元素进行建筑规划设计。(如上图)建筑在形态上与城市规划融合,基地西侧滨水,南侧为城市展示面,建筑空间形态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层层退台并依次增高,营造出丰富的天际线。与此同时,将龙、石、水、鸟、林等元素赋予不同业态新的生命力,从而达到文化与文脉相呼应。步行系统设置上采用由南向北的有覆盖的步行路径。基地西侧,一个更加休闲的河滨区域向西连接着运河。向东穿过办公区域连接着基地东侧生态公园,而百货商场则坐落在主要道路的南边。所有的元素都在整个聚合中拥有其与众不同的性格与位置。整个设计如同用不同的区域特质撰写出的一首融合的诗篇,达到与城市肌理的高度融合。

整个项目由时尚生活中心、酒店、办公总部、餐饮村、办公楼等业态组成。(如上图)

1.龙-时尚生活中心雄性•气脉•能力

龙形创造了本项目的中心脊梁,界定了主要的南北向步行路径,连接广场入口,穿越中央公共空间,并跨越至总体规划二期。覆盖的帆式屋顶强化了路径并缓和了气候,提升了街道的环境品质。这条道路凝聚了项目的主要商业(大型主力店、IMAX影院及零售等)和文化焦点,并在不同层面形成各色商铺组合。

2.石-酒店、办公总部、零售裙房坚实•标志•财富

项目的主要车辆入口位于东南角,直接与生态公园相连,精品酒店和宝龙办公总部坐落于此,坐拥漕宝路和新镇大道的优越地段。酒店的标志性在立面处理手法上源自于自然的石材肌理,在建筑形态上挑战重力并极富视觉冲击力,彰显着建筑的力量感,也是品牌可靠性的体现。办公总部则拥有良好的景观视线俯视生态公园及周边建筑风貌。

3.水-餐饮村反影•浪漫•和谐

相对于高强度的“龙”而言,滨水区域无疑悠适很多。坐落在主要中心广场与河岸之间,小尺度的房屋、街道、弄巷和滨水平台构成了主要的餐饮与娱乐空间,层层退台,富有趣味。清澈的河水被浅浅地引入这个区域,强化了其独特的滨水体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来往于七宝古镇的水上巴士。这将是一幅生动的运河画卷,连接着小镇里两处最迷人的目的地。

4.鸟-办公楼休憩•优雅•栖居

水岸的北边是一个远离喧嚣城市生活的理想去处和远离喧嚣城市生活的理想去处。一系列优雅的会馆紧邻服务式公寓塔楼底部,同时还聚集了公寓门厅和高档会所。健身、美容、温泉理疗,尽享放松时光;咖啡、慢食,体验悠闲生活。

5.林-办公楼自然•沟通•光影

绿林区连接着项目和生态公园。三幢办公塔楼拔地而起,植被从塔楼下方流淌而过并围合成几个大大小小的庭院,人们在树荫下尽享欢乐。塔楼下方外露的柱子仿佛就是树林的一部分,而建筑的立面仿佛从这绿意中伸展而出。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与坡道富有动感地将项目与公园连接在一起。

设计方法及理念:

融入肌理的设计旨在追求一种建筑与城市高度融合,并达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其设计方法及理念体现在:

1.建筑与城市的融合。

在该项目的设计之初,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全新的建筑物,通过对周边文化与文脉深入研究及提炼,而是营造了一个与城市互补的区域,是对现有城市文脉的更新和互动。在设计之中,对城市脉络元素提炼出与城市融合的建筑总体布置原则。并采用开放式的商业,通过与周边城市肌理的众多直接连接,以及与自然环境互动的关系,创造出更有活动力的步行商业环境。建筑整体虽形散但神不散。这种群体完整统一而存在的单体,放弃了自我竞争和对比,取而代之是如同唇齿般的相互依存,也能让整个建筑更好的成为城市的补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衡城市与生活、商业繁荣与社区需求的和谐发展,从而创造出别具一格、富有吸引力的城市目的地。

2.以人为本的开放式、体验型商业

在建筑细节设计中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布置滨水步道、水上巴士、层层退台的商业村、无风雨步行系统、宜人尺度的内街、良好的景观朝向的办公等功能空间。整体布局松散灵动,建筑物之间景观小品也极富趣味。以开放式的设计,使得每个区域具有自己的功能及体验,更加增加了项目的亲和力,达到人、建筑、城市环境更加和谐。

3.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开放式的商业体验能够让建筑与周边城市更加融合。不仅可以降低设备能耗和建筑围合的造价,缓和极端天气。同时会减少项目使用周期的操作和维护费用。该项目具有节能意识的建筑设计方法反映了项目整体规划中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这种对于绿色建筑的极度需求,也就与其竞争的项目区分开来,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也迎合了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到达建筑与城市的共赢。

结语:

纵观国内外成功案例如北京三里屯、成都远洋太古里、上海新天地等无不是建筑与城市紧密结合的典范。宝龙城市广场设计也顺应如此,建筑形态完整和独立,不同建筑相互之间又表现出变化而相互扶持的隐含状态,并能为社区共创财富,营造全新的商业供需环境,拓展居住生活品质,提供独一无二的场所体验,达到与城市的无缝衔接。在设计七宝宝龙城市广场项目中得到的一些经验,总结了在商业建筑设计在融入城市肌理融合的一些思考观点及处理方法。以此为其他的一些商业综合体项目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全华刘丽华王振《关中县城旧城肌理保护探索》2012

[2]周洁《商业建筑设计》2015

[3]陈根《商业设计》2017

[4]刘云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