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感染临床药物选择及护理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呼吸系统感染临床药物选择及护理配合

冮雪玲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结核病防治院161002

[摘要]呼吸系统感染是我国北方常见病、多发病,同时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耐药菌与日俱增,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痰不易咳出时,应多饮水,并行雾化吸入;痰量较多者行体位引流排痰医;痰多而咳嗽无力者需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管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无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积极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放松身心,配合治疗。

[关键词]呼吸系统感染;临床用药选择;护理措施

呼吸系统感染是我国北方常见病、多发病,同时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耐药菌与日俱增,以往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已不能完全满意。近年来我科室在积极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方面的护理方法,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归纳分析汇报如下。

1.呼吸系统感染体征分析:呼吸系统的咳嗽、咳痰、咯血、气急、哮鸣、胸痛等症状,虽为一般肺部所共有。但仍各有一定的特点,可能为诊断提供参考。急性发作的刺激性干咳常为上呼吸道炎引起,若伴有发热、声嘶,常提示急性病毒性咽、喉、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在寒冷天发作,气候转暖时缓解。体位改变时咳痰加剧,常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癌初期出现干咳,当肿瘤增大阻塞气道,出现高音调的阻塞性咳嗽。阵发性咳嗽可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种表现,晚间阵发性咳嗽可见于左心衰竭的患者。痰的性质、量、气味,对诊断有一定帮助。慢支咳白色泡沫或粘液痰。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的痰呈黄色脓性,且量多,伴厌氧菌感染时,脓痰有恶臭。肺水肿时,咳粉红色稀薄泡沫痰。肺阿米巴病呈咖啡色,且出现体温升高,可能与支气管引流不畅有关;咯血可以从痰中带血到整口鲜红血。肺结核、支气管肺癌以痰血或少量咯血为多见;支气管扩张的细支气管动脉形成小动脉瘤或肺结核空洞壁动脉瘤破裂可引起反复、大量咯血,24h达300ml以上。此外咯血应与口鼻喉和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呼吸困难,按其发作快慢分为急性、慢性和反复发作性。急性气急伴胸痛常提示肺炎、气胸、胸腔积液,应注意肺梗塞,左心衰竭患者常出现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困难。慢性进行性气急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且伴哮鸣音,缓解时可消失,下次发作时又复出现。呼吸困难可分吸气性、呼气性和混合性三种。如喉头水肿、喉气管炎症、肿瘤或异物引起上气道狭窄,出现吸气性喘鸣音;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引起下呼吸道广泛支气管痉挛,则引起呼气性哮鸣音。肺和脏层胸膜对痛觉不敏感,肺炎、肺结核、肺梗塞、肺脓肿等病变累及壁层胸膜时,方发生胸痛。胸痛伴高热,考虑肺炎。肺癌侵及胸壁层胸膜或骨,出现隐痛,持续加剧,乃至刀割样痛。亦应注意与非呼吸系疾病引起的胸痛相鉴别,如心绞痛、纵隔、食管、膈和腹腔疾患所致的胸痛。总之,由于病变的性质、范围不同,胸部疾病的体征可完全正常或出现明显异常。

2.呼吸道感染选择用药及护理支持

2.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1],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5-7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10-14天。若有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

2.2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成人细菌感染率为80%,儿童为70%[2]。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获得性感染约60%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但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2]。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50%,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50%-70%。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7%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70%左右。但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有效时间增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3.小结:呼吸系统感染是我国北方常见病、多发病,同时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耐药菌与日俱增。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治疗方案,上呼吸道感染伪麻黄碱、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止咳药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存在细菌感染的给予抗感染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存在胸闷、气短,出现低氧血症的给予吸氧治疗,注意液体出入量平衡,存在病毒感染的给予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培养给予抗感染治疗,给予对症解痉、平喘、化痰治疗,重症患者需要考虑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痰不易咳出时,应多饮水,并行雾化吸入;痰量较多者行体位引流排痰医;痰多而咳嗽无力者需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管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无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积极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放松身心,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闫志刚,邓宝军,李蜀巍,等.头孢呋辛的序贯疗法在老年临床感染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4,3(3):216.

[2]蒙利明,刘刚.头孢呋辛钠治疗40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15,17(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