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牌坊、牌楼的类型与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古牌坊、牌楼的类型与功能

蓝滢

蓝滢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郑州475001)

摘要:牌坊作为我国特有的建筑形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价值,需对古牌坊、牌楼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切实对其加以保护。

关键词:牌坊,牌楼;种类;社会功能

lementaryIntroductionofAncientMemorialArchwayinHenan

LanYing

(HenanTechnicalCollegeofConstruction,HenanArchitecturalEngineeringschool,Zhengzhou450007,China)

Abstract:Asoneofthecharacteristicarchitecturalstyleinourcountry,memorialarchwayhasauniquepositionandimportantvaluein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soalltheancientmemorialarchwaysmustbeprotectedpractically.

Keywords:memorialarchway;variety;socialfunction

虽然牌坊是古老的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识,但是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也只是属于“小品”之列,故长期以来并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几乎无人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对其进行较为深入认真的研究。

一、何谓牌坊、牌楼

牌坊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标榜功德。其实在牌坊以独立的建筑形式出现之前,“牌”和“坊”分别代表不同的涵义。概括地说:“牌”,一是揭示或标志所用的板,如门牌、路牌;或用作凭证的小木板或金属板,如古时的腰牌;二是旧时宗祠或家中供奉的祖先、父母的神位,如灵牌、牌位等,用以揭示死者身份以及与生者的关系。

二、牌坊、牌楼的类型

(一)从建造的材料来看,可分为木构、石构、木石结合、砖构、砖木结合

1、木构:除了基础、夹杆石及瓦顶之外,其余构件皆以木制成。2、石构:所有的构件均以石料制就,另在必需之处以铁活相固。3、木石结合:除斗拱、檐楼为木制外,其余部分以石为之。4、砖构:坊身用条砖砌成,在必要部位施以条石。5、砖木结合:主体构架以木制成,砖砌厚墙夹峙、包固柱身,以墙体替代戗木、夹杆石。

(二)根据其适用范围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街市类、纪念地类、会馆类、儒学类、佛教类、祠庙类、陵墓类、苑囿类、关隘类等。

1、街市类:因位于街市的起点与中段,或数道交汇处的交通要道,故其跨度、体量较大,坊下可行车马,俗称“跨街楼”。2、纪念地类:常位于历史人物活动纪念地的建筑物群之前,为纪念性建筑。3、会馆类:一般建于商行会馆建筑群内的主体建筑之前,体量较小,用于烘托、丰富主体建筑。4、儒学类:建于文庙之前,作为门庭式建筑。5、佛教类:常位于寺院建筑群之前烘托山门,为导引性建筑。6、祠庙类:包括道教祠庙和历史名人祠庙、家族祠堂。7、陵墓类:位于墓冢之前,常为石坊,其造型古朴凝重,可增添墓地庄严肃穆的气氛,兼具颂德功用。8、苑囿类:位于苑囿之中,为园林建筑的一种。一方面它们以景点面貌出现,起点景作用;另一方面,又由柱身、横坊构成的方形空间起到框景的作用。9、关隘类:位于古关隘处,以关门的形式出现,既为实用性关门,又为标志类建筑。

不论何种牌坊或牌楼,它们的大小规模都是以间数、柱数和屋顶的多少即楼数为标志,其中又以柱数与间数为主要标志。牌坊的柱数均为双数,间数均为单间。这里所说的“间”是指两柱之间的通道。最简单的是两柱一间的牌坊,它的顶上也可以做成单檐、重檐或三重檐。四柱三间的牌楼最为常见,六柱五间的牌楼可以称是大型牌楼了,多用在宽阔的道路和墓道上。它们的顶上也有用三楼、四楼、五楼、七楼甚至九楼的区别。多间牌坊一般是中间一间特别高大宽广,便于车马通行,左右两侧各间较为低矮窄小,供行人出入。

三、牌坊、牌楼的社会功用

通过对牌坊系统的认识,我们从牌坊的不同功能可以了解它们的作用。

(一)标志引导牌坊常常立在街道中间、两端、交叉路口以及寺庙、陵墓等建筑物的前面,牌坊的柱间或门洞也不安设门扇,人们可以穿行或绕它们而行。起着一个引路导向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循着牌坊这一标识,顺利抵达要到的地方。

(二)道德教化牌坊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即是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符号,是封建道德礼教的物化。立牌坊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树立道德楷模,以此熏陶教育人们要忠君,要讲气节,要孝悌,要贞节,要仁义,要行善积德,要遵循“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礼教。

(三)纪念追思牌坊虽属“建筑”之列,但它又与碑有相通之处,可以用来刻载坊主的姓名、科第、官爵、立坊人的姓名、科第、官爵及立坊的时间等文字,也可以刻载坊主的业绩、功勋、所获荣誉恩宠及对坊主的族表、颂扬、纪念等方面的文字,常被人们用来表示对先贤或先人的纪念和追思。

(四)装饰美化作为建筑文化的载体,牌坊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古代的许多大型建筑群中,牌坊常位于整个建筑物组群的中轴线最前端作为“先导”建筑或承前启后建筑,或在整个建筑群里立于由这个院落空间进人另一个院落空间的交接处,使整个大型建筑组群显得布局严整,层次分明,格外庄重、肃穆、雅致、幽深、丰富多变。

牌坊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耸立于城乡各地的牌坊,经过历史的沧桑,如今仍以其特殊的形象点缀着环境,它们使这些城市和乡村更加富有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

[2]《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册.

[3]《诗经》.《诗•陈风•衡门》.

[4]唐颜师古:《汉书注》.《汉书•玄成传》.

[5]许慎:《说文》.卷十三下.

[6]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卷五.

[7]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考古》,1978年6期.

[8]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卷二十六《杂律》.

[9]《唐会要》.卷八六《街巷》.

[10]《前汉书•尹赏传》.

[11]宋李诫:《营造法式》[M].卷二.

[12]宋李诫:《营造法式》[M].卷六.

[13]梁思成全集.《营造法式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

[14]《唐六典》.

[15]张家泰.《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试析》[J].中原文物,1983年1期.

[16]杨焕成.《河南古建筑概述》[J].中原文物,1989年3期.

[17]崔秉华.《试论中原地区的会馆建筑》[J].中州建设,1997年4期.

[18]杨焕成.《济源古建筑调查记》[J].中州建设,1984年4期.

[19]杨宝顺等.《新乡明潞简王墓调查简报》[J].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