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川崎病19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不完全性川崎病19例临床分析

李海燕1肖春林

李海燕1肖春林2

(1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卫生院431900;2湖北省钟祥市春林医院4319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总结我们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住院的19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病例,回顾性分析KD早期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时,WBC、PLT、ESR、CRP呈进行性升高,HB下降,可作为不完全性KD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不完全性川崎病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396-01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近年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完全性川崎病在国内外的报道逐年增多。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19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例患儿中男10例,女9例,男女比例1.1:1。年龄1岁~5岁,其中1~2岁12例,3~4岁5例,5岁2例。

1.2临床表现本组患儿具备典型KD6项主要诊断标准的2~3项,1例16个月女患儿病初表现为发热,不规则热型,伴轻咳,无其他特殊临床表现,血小板、CRP、白细胞均正常,入院第5天(病程第7天)CRP增高,ESR增快,PLT进行性增高且明显高于正常,患儿持续发热,咳嗽加重,伴气喘,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无皮疹,无淋巴结明显肿大,球结膜充血等表现,病程第10天出现指端膜状脱皮。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冠状动脉扩张。1例5岁患儿表现为持续发热,第5天出现猩红热样皮疹,无其他KD特异性症状,第9天出现指端膜状脱皮,超声心动图也提示冠状动脉扩张。

1.3辅助检查本组19例中有16例发病早期WBC升高12~25×109/L。PLT早期仅2例轻度增高,1周后均增高,有逐渐上升趋势。1例ESR病程中始终正常,余18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和发生动态变化,2~4周能恢复正常,CRP均有增快。心超检查冠脉扩张6例,其中1例发生在病程1周以内。胸片13例支气管肺炎改变。3例肝功能异常。2例心肌酶增高。

1.4诊断KD通常采用第3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诊断标准6项中须具备5项以上者方可诊断,且又不能被其他已知疾病所解释,不完全性川崎病是指未能达到典型KD的诊断标准,但疾病发展经过符合KD特点或具有典型心血管并发症,并已排除其他疾病。本组患儿均在早期结合实验室检查予拟诊,加以治疗,后经心超及指趾端脱皮等特征性改变回顾性确诊。

1.5治疗及结果本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拟诊不完全性川崎病后均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1g/(kg.d),共2天,阿司匹林30~50mg/(kg.d),潘生丁3~5mg/(kg.d).本组患儿在应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1~2天后体温均降至正常,1周后阿司匹林改为3~5mg/(kg.d)顿服。19例恢复出院,平均住院12天。出院随访血常规、CRP、ESR均渐恢复正常,心超5例冠脉恢复正常则停药,1例冠脉仍有扩张则继续服药直至冠脉正常。

2.讨论

KD于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道并命名,到目前为止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资料表明,K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发病可能与微生物毒素超抗原作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血小板活化等有关[2]。临床表现多样性,可损害多个系统及脏器。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及诊断的金标准,故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并不能在早期同时出现典型KD的各种表现,少数症状和体征出现较晚,表现不完全,易漏、误诊,因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故早期诊断不完全性KD十分重要。从本组资料看,19例患儿只具备KD诊断标准6项中的2~3项,其中具备2项诊断标准的2例,具备3项诊断标准的17例。本组资料显示特征性改变指趾端膜状脱皮均出现在恢复期,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2例患儿早期除发热外,仅表现为咳嗽,双肺干湿性啰音,早期误诊为支气管肺炎。1例仅表现为猩红热样皮疹,误诊为猩红热。2例咽部渗出明显,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1例发热,淋巴结肿大伴有肝功能异常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本组资料显示:在疾病早期,WBC可有不同程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CRP、PLT进行性增高,ESR明显增快。故动态观察上述实验室指标也有助于不完全性KD的早期诊断。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以冠状动脉损害为最常见,到目前为止,超声心动图仍然是监测KD心血管损害的重要方法。本组中有6例(31.6﹪)出现冠脉扩张,1例在病程1周内出现,可见不完全性KD冠脉受累不低于典型KD患儿,与报道相符,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不完全性KD的早期诊断。在美国2004年KD诊断标准中规定,小婴儿除发热外,仅有任何1项临床表现者,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都应进行心超检查[3]。因此,对不完全性KD的患儿应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动态观察WBC、CPR、ESR、HB、PLT等实验室指标,并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尽早确诊,尽早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2

[2]孙景辉,瞿淑波.川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医学杂志,2007,22(13)1037-1040.

[3]杜军保.进一步提高川崎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