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视角下林业产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森林碳汇视角下林业产业发展研究

彭子耘

信宜市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广东信宜525300

摘要: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吸收转化后释放氧气,从而减少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本文对森林碳汇视角下林业产业的发展展开了研究,对碳汇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技术创新路径。

关键词:森林碳汇;林业;发展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工业的迅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森林碳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降低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减缓全球变暖现象,与直接减排措施相比,具有操作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是国际公认的减排有效措施。对此,文章对森林碳汇视角下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了介绍。

1我国碳汇林产业发展现状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汇能力,其碳储量占据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而且碳汇林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也在逐步成为国际碳贸易中碳汇造林的主要目标区。近年来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不断加大造林绿化空间,加上绿化投入加大,造林管护技术水平的提高,森林、果园和草地面积覆被率大幅度增加,成为实现大气CO2减量的主要途径。事实上,在目前CO2大规模工业捕集和封存技术尚不成熟、利用途径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减碳途径。全球面积中有27.6%为森林覆盖,全球植被碳储量中约77%为森林碳储量,全球土壤碳储量的39%由森林土壤提供,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57%。据测算,一片3.2万hm2人工林在1年中吸收的CO2当量与一个20万kW机组的煤炭发电厂年CO2排放量(约87.78万t)相当。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95亿hm2,林业生物质总量超过180亿t,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大,全国薪炭林、灌木林和林业“三剩物”木质燃料资源总量就达约3亿t/a,折合标准煤约2亿t,木本油料资源面积约420万hm2,果实产量约559万t,栎类果实橡子等木本淀粉类资源产量约2000万t,可生产燃料乙醇近500万t。中国森林固碳能力150.47t/hm2,年CO2净吸收量约5亿t,约占同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已经实施的《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和《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建设方案》,已经启动“林油一体化”与“林电一体化”发展模式。

2碳汇林发展现状及技术难题

随着碳汇林业日益受到全球的重视,我国碳汇林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某省为例,该省近年来森林覆盖率增幅较大,2010年森林面积已经达282.41万hm2,森林覆盖率18.03%,森林蓄积量9739.12万m3,人工林资源快速增长,森林蓄积缓慢持续增长,但森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全省乔木林蓄积量仅为46.28m3•hm-2,而林区现有林蓄积量最高可达820m3•hm-2,丘陵和平川区速生丰产人工林蓄积量可达562m3•hm-2。这种差距虽然与立地条件有关,但更与造林经营水平有关,巨大的差距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该省现有水果和干果面积120万hm2,是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但目前普遍存在着果园郁闭、光合效率较低、果实品质不良等生产实际问题,严重制约该省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现有盛果期乔化苹果、梨树和枣树果园,树冠外围光合有效辐射(PAR)和CO2同化高效区占不到树冠体积的40%,而树冠内膛30%区域为失去CO2同化积累的无效区,叶幕CO2总体同化能力不及日本、美国同类果园的70%。同时,果园地面植被不完善、施肥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地面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降低。

3草地固碳发展潜力

全球草地面积约为6.8×109hm2,占陆地面积约为51.88%,产草量5.1t•hm-2,生物量8t•hm-2,碳储量83t•hm-2。我国草地面积为4×108hm2,草地植被碳储量44亿t,占我国陆地总植被碳储量的16.7%。该省天然草地总面积为455.2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9%,五类主要天然草地生物量平均4.13kg•m-2,碳储量7.17kg•m-2,天然草地总生物量1880万t,天然草地总碳储量3250万t。2013年全省人工草地保留面积66.7万hm2,人工草地总生物量500万t,人工草地总碳储量1420万t。

4林果草植被碳汇技术创新路径

目前林果草植被碳汇功能研究还主要关注于自然条件下和一般经营管理模式下的功能评价、影响因素、功能机制方面的基础型研究成果,在应用技术层面还只有分散的关于个别技术措施提高碳汇能力的研究结果,作为富碳农业产业背景下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生物质产量的技术措施没有可供直接借鉴的成果,产业的发展更处于部分专家在基础调研基础上的概念呼吁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零散的成果已经足以令人信服地证实,通过人为技术措施特别是富碳栽培技术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高生物产量,为富碳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增效提供强大动力。为充分发挥人工林地、果园、草地集约经营的碳汇功能和生物质生产功能,作为推动富碳农业产业链的基础动力源之一,必须解决林果草集约经营、高效固碳、生物质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包括:林果草富碳栽培高效固碳适宜和敏感树种(品种)选育及其区域适宜性;林果草高效固碳群体结构调控和配套栽培技术;林果草复合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和集约栽培模式;富碳条件下林果草全生物质高效生产集约栽培技术;林果草高效栽培碳肥施用及相关条件综合调控技术等。未来还需进一步解决复合生态系统经营设施化栽培技术。高效碳汇林集约经营技术体系见图1。

5高效碳汇林集约经营技术体系的构建

高效碳汇林是富碳农业生物碳汇和生物质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建议从碳汇林营造尚属起步阶段的实际出发,针对富碳条件下高效固碳树种及其碳汇能力不明确、功能型树种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缺乏、高效碳汇林栽培经营模式和技术标准缺乏、复合生态系统经营缺乏可作为依据的模式、现有能源原材料林生产效率和固碳效率低下、碳汇林经营缺乏可看可学的富碳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等实际问题,通过开展碳汇林高效固碳树种区域化选择和富碳栽培关键技术、碳汇林复合生态系统富碳经营模式、高效固碳碳汇林富碳栽培模式构建与示范、低效能源原材料林改建与富碳经营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实现富碳条件下的碳汇林定向培育、高效固碳、低碳生产,充分发挥人工林丰产栽培的碳汇作用,延长富碳农业产业链,构建高效固碳碳汇林富碳林业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增收途径。尽快建成技术示范基地,为进一步的栽培经营技术和模式标准化、构建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技术模式、低效能源原材料林改造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打下基础。

6结语

综上所述,碳汇林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对减缓温室效应、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完善相关碳汇林业生产体系制度,采取先进、高效的碳汇技术发展林业产业,从而构建高效碳汇林业产业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重庆市黔江区发展碳汇林业的效益与SWOT分析[J].朱文刚.现代经济信息.2013(12)

[2]林业碳汇市场化融资机制初探[J].刘元,刘洁,熊曦.湖湘论坛.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