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分析

操艳

(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常州213200)

【摘要】目的:主要探讨为预防产后尿失禁,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就诊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因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同时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排尿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和排尿评分经比较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经比较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产后尿失禁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功能,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产后;尿失禁;盆底肌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27-02

在临床上,产后尿失禁(OverconafterBirth)属于一种比较多见的产后并发症,通常是指经产后,产妇自身无法约束小便而尿者。该并发症诱发的主要机制因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分使盆底肌肉和韧带扩张过度所致,尤其是使支持膀胱底和上60%尿道组织出现松弛[1]。产后一旦出现尿失禁症状,对产妇后期身体恢复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获得的效果理想,本次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例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就诊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因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观察组年龄22~30岁,平均(26.4±3.4)岁;孕周平均(38.4±4.3)周。

对照组年龄21~31岁,平均(26.5±3.5)岁;孕周平均(38.5±4.2)周。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经阴道足月后自然分娩;②产妇及其家属拥有知情权,均已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次研究内容经审核给予通过。

排除标准:①产妇存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妊高征等妊娠合并症;②产妇在妊娠期间曾有过泌尿生殖系手术既往史;③排除经产妇、巨大儿、手术助产过的产妇;④多胎产妇;⑤不同意接受本次研究产妇。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式。

观察组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在住院期间,每位产妇都会配一位经验丰富的助产护士,由助产护士给予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和健康宣教,向产妇讲解和普及盆底肌功能训练相关的方法、目的、训练时机以及注意事项等各方面[2]。

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产妇可以选择任何体位,坐位、仰卧或站立都可以,尽量收紧并提起尿道、会阴和肛门,保持5~10s,中间可间隔10s,适当放松,共持续进行15min~30min。从产后第一日便可以开始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3次/日,任何时间短都可以进行,共训练10星期以上[3]。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排尿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其中盆底肌收缩功能主要通过检查产妇是否有伤口、肛门括约肌是否有损伤、盆底肌肌肉是否已恢复正常状态、有无硬结、压痛、红肿或触痛情况等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产妇恢复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核算软件:SPSS22.0版本,其中两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排尿评分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值检验;护理满意度以率(%)表示,同时将其运用χ2值检验,当结果均显示为P<0.05时,说明两组产妇的上述指标的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结果

2.1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排尿评分

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和排尿评分经比较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排尿评分(均数±标准差;分)

3.讨论

如何有效的避免和预防产后尿失禁已成为社会关注重点之一,产妇分娩后,尿失禁已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成为威胁到女性身心健康的五大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产后尿失禁对女性所造成的危害较大。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尿疼痛,尿中带血丝且淋漓不断等症状。是以,本研究便希望通过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4]。

本次研究也说明,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和排尿评分经比较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经比较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就说明,通过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于提高产妇有意识收缩肛门和尿道口有着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改善盆底和周边肌肉的紧张度、收缩功能。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产妇恢复盆底肌张力,在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5]。由此可见,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后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尿失禁,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漫.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法对预防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119-120.

[2]张萍,周丽珍,李海霞.盆底肌功能锻炼防治产后尿失禁100例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3):220-221.

[3]冷秀兰,董玉楠,阮莉妮.盆底功能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1543-1544.

[4]孟红娟,贺漪,高雪梅,等.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和盆底功能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6):605-606.

[5]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盆底肌肉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