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缩宫剂对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不同缩宫剂对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安有红

都匀市平塘县通州镇中心卫生院贵州平塘5583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缩宫剂控制产后出血的疗效,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选择最合适的缩宫剂。方法:用统计学的方法观察分析420例的产后出血患者的在使用不同缩宫剂临床疗效上的止血效果以及是否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按照缩宫剂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病因、年龄、治疗过程等进行统计适合分组消除组间差异,按照所分组别进行观察的对比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子宫收缩乏力67.9%,胎盘因素8.1%和产道损伤17.9%,局部因素、凝血障碍、子宫破裂、子宫内翻、宫腔积血等占6.2%。缩宫剂的差别为缩宫素疗效优于前列腺素制剂、麦角新碱。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和孕产妇的死亡原因,选择疗效好的缩宫素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尽快减轻患者的病症,减少死亡。

关键词:缩宫剂;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前,产后出血是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约占49.9%,而其中87.7%为产后出血,约占分娩总数的1.6~6.4%。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产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占总出血量50%~70%,故观察产后产2小时出血情况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关键,观察用药后2h及24h出血量是判断药物疗效的最好时机。产后出血是由子宫肌纤维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凝固机制共同决定的,所以促进肌纤维的缩复有利于止血、恢复凝血因素和机制的正常可以保护和防止产后出血。因此临床上针对产后出血的治疗药物根据的机理不同而种类不同,因此在临床疗效上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缩宫剂在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上的差异,以及用药时机,为今后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用药做出指导。

1资料和方法

1.1病因

1.1.1子宫收缩乏力:孕产妇合并急、慢性疾病,平素体质弱,营养不良,合并产科并发症,精神过度紧张疲劳、大量使用镇静剂麻醉等全身性疾病。肌纤维过度伸张、受损,子宫发育不良,胎盘早剥、位置下段,膀胱、直肠过度充盈,子宫颈口较紧或子宫过度屈曲,影响宫腔血排除等局部因素。

1.1.2胎盘因素: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胎盘部分剥离、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剥离是出血活跃。1.1.3产道损伤:会阴本身弹性及伸缩性较差;急产时产力过强或产妇用力过猛,;巨大儿产前对胎儿大小估计不足,产科手术损伤;血肿形成。

1.1.4凝血功能障碍:羊水栓塞;高度妊高症;胎盘早剥;死胎。

1.1.5子宫破裂:梗阻性难产、手术产、子宫手术史、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胎盘植入到浆膜层。

1.1.6子宫内翻:胎盘粘连,强行牵拉脐带;脐带过短;产妇站立分娩;产妇体质衰弱,咳嗽或第二产程用力过度。

1.1.7宫腔积血:子宫过度屈曲;宫颈组织发育不良、宫颈内口过紧;子宫下段收缩不良,积血不易排出。

1.2临床表现及诊断

观察出血的时间及形状、视触诊子宫的柔软度、自习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探查子宫或宫腔、检查阴道和宫颈的情况、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实验、三P实验。

1.3研究对象

选取年龄、满孕周、无血液系统和凝血障碍、无肝肾心脏等循环系统疾病的产后出血患者(对于无法测量患者不纳入)420例,用不同缩宫剂进行临床治疗,按照缩宫剂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病因、年龄、治疗过程等进行统计适合分组消除组间差异,按照所分组别进行疗效观察和对比分析。

1.4缩宫剂疗

1.4.1缩宫素作用快,但维持时间短。一般肌注10~20u,3~~5分钟起效,维持40~60分钟,因持续时间段,一般先静注20u后,再将10~20u加入葡萄糖液内持续静点,每次最大剂量应小于60u。一次大量注射可诱发心律不齐、心脏骤停,具有一定的潴水特点,大剂量应用可引起水中毒。

1.4.2前列腺素制剂有良好的缩宫止血作用,副作用少。常用的有RGE1、PGE2、PGF,国产仅有卡孕栓,一般放置于肛门、阴道内或口含粘膜吸收5~10分钟起效,米索前列醇400~600ug/次,口服10分钟达高峰,半衰期为1.5小时。

1.4.3麦角新碱作用强而持久,一般肌注或静注,肌注0.2~0.4mg/次,3~5分钟后起效,维持3~6小时,半衰期为0.5~2小时,因可引起短暂的血压上升,故对高血压、心脏病与潜在心血管病变患者禁用。

1.5观察指标:用药后2h出血量、24h血量、失血性休克发生率、24h血压下降值、24h血红蛋白下降值。采用容积法加面积法或称重法来测量产后出血量。

2结果

2.1病因情况分布:

子宫收缩乏力67.9%,胎盘因素8.1%和产道损伤17.9%,局部因素、凝血障碍、子宫破裂、子宫内翻、宫腔积血等占6.2%。

3分析、讨论

3.1产后出血的病因最主要的病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因为妊娠晚期子宫容腔是未孕时的500~1000倍,产后数周内子宫容量恢复到未孕期状态。主要依靠子宫肌肉的收缩和缩复作用,紫铜体部肌肉呈螺旋交叉网状,产后子宫腔突然缩小对肌肉束间的血管能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而肌纤维的缩复又进一步使血管迂回曲折。血液滞留,有利于血栓形成及止血。产道损伤是因为在分娩用力过度弹性不够以及手术损伤所致,胎盘剥离以及粘连等原因也会导致产后出血。其他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低,若是治疗后仍无法控制出血,应该进行会诊找出原因,及时给出治疗方案,避免死亡。

3.2不同缩宫剂的疗效临床上针对产后出血的治疗药物根据的机理不同而种类不同,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使用缩宫剂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用药上,缩宫素的疗效最好其次为麦角新碱最后为前列腺素制剂。指导临床处理大多数的产后出血尤其是由子宫收缩力缺乏引起的患者,使用缩宫素进行治疗。但是本研究没有对联合用药和单一用药之间进行疗效观察比较,可以作为今后研究调查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苟文丽、吴连方·分娩学【J】产科学,2003(1)

[2]于秀娟·不同缩宫剂对产后出血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407

[3]刘引贤·三种缩宫剂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