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研究普外科胃部手术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探讨研究普外科胃部手术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李亚强

(河北省固安县中医院河北廊坊065500)

【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胃部手术并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受治疗的76例胃部手术后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实验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以治疗有效率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2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部手术术后出血患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效的选择治疗方法,针对能够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应积极采用保守治疗,避免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但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

【关键词】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胃部手术并发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33-02

胃部手术并发出血是普外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并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2%,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积极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寻求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该疾病有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为有效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笔者以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受治疗的76例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胃部手术并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本院普外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受治疗的76例胃部手术后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在征求其同意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包含22名男性和16名女性,年龄(53.4±3.1)岁,原发病包含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患者12名、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大出血患者9名、胃癌穿孔患者10名和7名胃溃疡并发胆结石患者。实验组包含28名男性和18名女性,年龄(54.2±3.3)岁,原发病包含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患者13名、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大出血患者9名、胃癌穿孔患者9名和7名胃溃疡并发胆结石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凝血酶、H2受体拮抗剂、血容量补充等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

1.3评价标准

本实验采用治疗有效率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治疗后治疗效果根据患者出血症状好转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级。其中治疗后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表明治疗显效;患者出血症状较治疗前好转但达不到显效标准表明治疗有效;患者出血症状没有任何好转表明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有效患者)/小组总患者×100%[2]。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治疗有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结果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2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有1~2%的概率会发生出血并发症。胃部手术患者出血的症状和原因有很多,针对本医院的案例资料分析,具体出血症状有:(1)吻合口部位出血:吻合口处是胃部手术后出血的一个主要部位,该部位出血发生率在所有出血患者中占比高达约85%。其中吻合口部位出血多发于小弯部,因为该部位血管比较密集,并且该部位紧靠胃左动脉,一旦动脉压出现较大波动或动脉压过高都有可能引发该部位出血[3]。另外吻合口部位出血与手术质量也有重要的关联性,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一些因素如操作不当等会致使患者的胃壁出现水肿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会致使吻合口缝合线出现松动进而引发吻合口出血。(2)胃残端出血:胃残端出血的主要是因为残端闭合器吻合松动,其是造成早期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吻合口太紧能够造成黏膜出现缺血性坏死,从而引发出血,这种出血症状发生后应及时采取缝合止血措施。(3)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出血:人体胃粘膜部位血管比较密集,大量的动静脉吻合支存在于胃大弯和胃小弯等部位,该部位手术时,医生需要要对很多部位进行止血结扎,一旦止血结扎不稳定或不牢固就会造成该部位的出血。另外结扎过程中结扎线紧度过大能够造成组织出现坏死,也能诱发出血症状。针对该类出血症状,仅仅采用保守治疗,难以有效止血,必须及时采取手术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4]。(4)遗漏病灶出血:这一类出血症状在胃部手术后出血中占比较低,造成这类出血的与手术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医生对患者的病灶部位清理不彻底或未对病灶进行有效清理,并且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检查,一旦病灶处的小动脉发生破裂就会造成患者的胃部出血。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胃部手术后出血的很多因素我们能够通过精细化手术操作进行避免,在对患者进行胃部手术时,需要手术医生严格规范自己的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流程操作,并且精细化自己的手术操作,如结扎止血过程中注意结扎线紧度适中;手术中避免引起患者胃壁出现水肿;手术中要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未处理病灶或未处理彻底的病灶等,以有效降低胃部手术出血的发生率。

胃部手术结束后一旦患者出现胃部出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当前针对胃部手术后出血的治疗措施主要包含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其中手术治疗具有止血彻底,对各种类型出血症状都可以有效止血的优点。但是手术治疗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胃部手术出血患者已经接受过一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一般针对胃部手术出血患者根据病情给予保守治疗,具体措施包含补充患者血容量,给予患者凝血酶、H1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等,并且治疗中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关注,一旦患者出现胃内引流物大量增多并且引流物中含有大量鲜血,因及时出去手术止血治疗。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看出,对胃部手术术后出血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保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6.84%,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4.21%。但临床中发现保守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其难以对全部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治疗过程中无法维持正常血压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仍需采取手术治疗。因此对胃部手术术后出血患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效的选择治疗方法,针对能够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应积极采用保守治疗,避免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但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

【参考文献】

[1]姜元喜,边海鹏,陈莹,等.胃部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近期胃镜复查价值系统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2):101-105.

[2]赵红岩.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不适分析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31-232.

[3]廖安铭.普外科胃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对策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03:65+70.

[4]陈雷.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