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胡文华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人民医院743300

摘要: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90例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患儿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1%(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焦虑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加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儿科;病房安全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ousQualityImprovement,CQI)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理论,是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更为重视环节质量控制与过程管理[1]。护理安全为护理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是现代化优质护理的基础,对于保证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儿科患儿因年龄小、易哭闹、治疗与护理依从性较差,导致儿科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我院近年来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到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当中,取得确切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90例患儿,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5.3±2.9)岁。观察组90例患儿,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5.1±1.6)岁。两组患儿及护理人员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领导小组。挑选年资较高、业务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对2014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为静脉穿刺失败、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用药错误等。②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根据儿科护理人员的技能与工作需求,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化培训教育,对国内医疗护理纠纷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互相交流看法意见,对科室的典型风险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引发原因、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法等。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及专业技能水平。对护理绩效考核制进行改革,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指标,将奖惩机制细化。推行弹性排班制度,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缓解工作压力与精神压力,将人文思想应用到护理管理过程中,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③建立质控体系:采取“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三级质控方法,由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的管理,并制定周计划、月计划,详细进行质量控制,对护理流程及质量环节随时进行抽查,并对护理记录书写及护理技术操作等进行指导与安排。④在护理过程中加强细节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人员分成2个护理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在科室建质控登记本。定期对质控本进行检查统计,将检查出的问题、容易出现的差错、需要整改的问题均记录在质控本。根据统计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奖惩。⑤为患儿与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容易发生坠床、碰撞及摔伤等风险。所以,在患儿入院后,要积极对患儿与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高患儿与家属的护理依从性。为患儿采取必要防护措施,注意检查床位栏杆是否牢固,以免出现坠床事件。指导患儿采取正确卧姿休息,避免造成四肢挤压。注意检查病房是否有热水瓶、刀具等危险物品,并及时进行清除。④制定风险事件评估表:每周对本周护理工作开展情况、是否存在风险事件与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制定可行措施。

1.3观察指标

①以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按照得分分为:十分满意(得分85以上)、比较满意(得分60~85)、不满意(得分不足60),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小组人数。③以国际通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儿家属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分,以得分50分以上为存在焦虑[2]。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1%(P<0.05),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儿科环境较为复杂,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并且随着“专科护理”理念的不断普及,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3]。所以,在儿科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转化护理理念,深化护理内涵,提高专业护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4]。儿科病房的特殊性,要求护理工作必须做到全面、严格、系统性,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5]。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特殊护理需要。除此之外,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拉近护患关系,避免医患纠纷,进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在儿科病房护理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及护理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1%(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焦虑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也证明了上述观点。

总之,在儿科病房安全管理中加强持续质量改进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85-186.

[2]肖珍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15,6(5):99

[3]王清梅,胡阳琼,毛长庚,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54-55

[4]何洪莉.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8):14-15

[5]赵玉凤.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护理管理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