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国情监测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地理国情监测的创新

焦豫松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重庆市401120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这一重大测绘工程,在全面摸清我国地理国情的基础上,地理国情监测作为一项常态化任务也已全面展开,本文总结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内容,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技术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

引言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历时三年,全面摸清了我国“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和人工设施现状及其空间分布,建立了多种普查成果数据库,并基于普查成果,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各类专题数据,在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等多方面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及科学分析。在国家、区域、省和个别大城市范围内,普查和监测成果已在诸多行业和领域得到应用,为领导决策、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管理、区域政策制定、行业调查统计等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如何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用好,地理国情监测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各行业,地理国情监测与传统测绘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时候需要有所创新。

1地理国情监测概述

监测是对关注的对象进行监视和测量,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和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科学调查技术,综合各时期档案和调查成果,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植被、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化、定量化、空间化的持续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存、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概括地说,它是以地球表层的自然、生物和人文这三个方面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为基础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要素进行宏观性、综合性、整体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

2地理国情监测的创新

地理国情监测不同于传统测绘,是传统测绘的延展,具有新的内涵。传统测绘重在提供单一的、静态的自然地理数据获取、管理和利用,注重描述现状信息,提供直接数据服务。而地理国情监测提供自然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文地理数据的综合利用分析和知识发现,注重描述动态变化信息,提供信息服务,是对基础地理数据的增值利用。因此,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时,需在以下方面开展创新。

2.1内容创新

1)监测内容应更加丰富

相比传统地形图的表达要素,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于规划、建设、交通、安全、生态等各个部门,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其内容除传统地形图的地形地貌地物外,还应包含内容更加丰富的自然、人文地理信息。此外,除了获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国情信息之外,还必须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规律,实现对区域内地理现象的现状和时空演变进行准确的表达和预测分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

2)监测内容和区域应更有代表性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历时三年多,才将我国地理国情情况全面查清,并建立了数据库。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好普查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对频繁发生变化的要素进行更新和监测,监测内容应有所侧重。此外,应针对重大工程所在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经济特区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专题性监测工作,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专题资料,做好统计分析,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服务于政府决策。

2.2技术创新

1)数据获取方式应多样化

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包括:影像数据、矢量数据、行业专题数据等,而地理国情监测涉及数据类型众多、数据源广泛、数据量巨大,为保证分析和决策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地理国情数据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势性。因此,对于数据的获取方式也应有所创新,数据利用方法也应多样化。

a)地理国情监测可充分利用1:5万和1:1万数据等测绘成果。对于在较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演变的周期较长的要素,如:荒漠、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充分利用1:5万和1:1万测绘成果能很好的节省时间。

b)对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变化频率较快的地理国情要素,比如交通网络、人工设施等,则应该作为重点,利用最新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辅以外业核查的方式进行获取。

c)在开展地理国情过程中,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从不同于自然地理的角度,反映了一个区域的人文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这部分数据对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该类数据则需要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

2)数据处理方法的创新

地理国情监测周期短、频率快、范围广,数据类型众多、数据量巨大,因此,数据处理方法也必须有所创新才能满足项目开展的要求。

a)地理国情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发现地表覆盖和国情要素变化。而覆盖全国范围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量巨大,要实现影像的快速处理,就必须采用集群式处理系统、自动匹配同名点、自动匀光匀色等新设备和新技术,并且结合实际需求在数据准备、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整理等各个生产环节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助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b)为保障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地理国情监测矢量数据需每年进行更新,重要区域更新周期甚至不到一年,矢量更新工作量巨大。因此,针对矢量数据的更新也需要有所创新。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应充分利用影像自动解译、变化发现、变化提取等技术手段,提高作业的自动化水平。

c)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集开展的统计计算、分析工作应在保证统计计算方法严密、成果可靠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计算效率。在专题监测时可考虑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效的结合,更加充分的挖掘数据里隐藏的信息和规律。

3)监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地理国情监测并非单纯的测绘数据生产,而是要利用各类测绘手段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并结合行业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形成决策指导和参考。在结合行业数据开展专题性监测和综合分析时,需要选取与地理国情相关的指标,如:地物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土地开发强度、植被覆盖度等,进行统计计算和综合分析,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数据分析和监测报告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2.3服务方式创新

1)服务方式应有所转变

相对于传统测绘的服务方式,地理国情监测在服务方式上也应更加积极。传统测绘通常是被动的接受数据使用部门的需求,以数据生产为宗旨,所有工作以提交甲方需要的测绘数据成果为目标,并未对数据的使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属于服务的初级阶段。而地理国情监测则要转变这种被动的方式,应主动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掘地理国情信息的内涵,特别是一些重要地理信息的变化包含的背景和原因,将这些信息整理分析后得出结论和参考性意见,提供给政府和行业部门进行决策,体现更高的服务价值。

2)产品成果类型应更加丰富

地理国情监测要素多、内容丰富,对应的产品成果类型也应该更加丰富。传统的测绘主要成果展示为地图,而地理国情监测应提供数据集、监测报告、专题图件、公报等多种产品成果,形式应包含电子、纸质等。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成果应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如:三维模型、VR等,将成果更加直观的进行展示。

结语

地理国情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延展,是传统测绘行业向现代测绘服务的一次重大转变,具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先进的作业方式和丰富的数据成果。随着现代测绘基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地图、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必将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在政府部门决策和行业建设等各个方面必将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德仁,丁霖,邵振峰.关于地理国情监测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41(2).

[2]阮于洲.对地理国情监测的战略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14(2).

[3]李德仁,眭海刚,单杰.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