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1

批注式阅读

王军霞

———让思绪自由飞扬

王军霞(济南舜文中学,山东济南250001)

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的天头、地脚及旁边等处,用符号或文字记下自己的思考,或是读者的感想、质疑,或是读者的评价、补充,形成简洁明了并与原文呼应的批语和注解。通过作者与读者的简单交流,既延伸了作者的本意,又使读者的思绪在文字间跳跃飞扬。

一、批注式阅读是启发想象的动力

当今语文课堂上的阅读,多是学生在老师的牵制下,被动地阅读。老师倾向于对课文的遣词造句、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等的分析,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被老师的思维惯性带入老胡同,人云亦云,没有思考的冲动。论语所讲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对这种现象弊端的精辟总结。

好多学生每次总是比老师要求的阅读进度超前很多,积极性很高,但最终却收获寥寥,这就是目前的阅读现状。爱读书,却只是简单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废寝忘食地读,但是读完便罢,没有深度地思考;书的精髓内化,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读书方式,就像是做了一个梦,梦里或捧腹、或唏嘘,但醒来后问起具体的细节,却终是大梦南柯,一切了无痕迹。貌似热闹繁荣的表象背后,掩饰不住阅读思考与积累的苍白枯黄。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极富创新性的阅读方法。它培养的是学生边读边思边批注的习惯,有机地结合了大脑的思维与双手的灵活,最大程度地把手脑并用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批注式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要点、逻辑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独立思考的观点。它张扬的是个性,流露的是感情,体现的是交流。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阅读个性,让读书成为启发想象的精神源动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批注阅读的能力

1.培养学生读书做批注的良好习惯

在批注阅读的开始阶段,老师要对学生讲清楚什么叫批注式阅读,并详细举例说明批注式阅读的类型,以及重要性,逐步引导学生对批注的兴趣。例如感想式、联想式、质疑式、评价式……思路渐渐被打开,学生笔下自是滔滔不绝。最初的起步阶段,要有耐心,不要为学生们批注质量参差不齐而灰心懊恼。因为这是新的开始,学生们带着思考在读,还有什么比这更可喜的呢?只有共同坚持着尝试,才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对那些阅读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做法使他们如鱼得水,在阅读的世界里走得更深更远;对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这样的做法也促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时间久了,相信也会小有斩获。

提倡在批注式阅读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儿批注,就在哪儿批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马行空。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批注方法。如果学生对文章有不理解、不了解或质疑的地方,可以做问题批注;如果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要点、逻辑结构有思考和感悟,可以做理解或感受批注;如果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超出了本意,那么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记录下他的想象批注;如果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感觉意犹未尽,那么就可以适当地做补充批注。

2.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

尽可能运用符号和简练的语言表达感受,对文章用得准确精彩的字、词、句进行圈、点、画是进行批注的便捷有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动笔圈画留下自己分析思考、情感疑惑的痕迹,这样,信息更容易留存在记忆里,而不至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三、成果初检凸显学生巨大潜能

通过多次的启发和尝试,学生作批注、读批注的习惯渐渐地蔚然成风,学生们的批注成果开始让笔者惊叹: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蒋一轮虽然高,但是高得好看,‘鲜花还得绿叶衬’,这话一点不假。”

“这处环境变化的描写,如果让我来写,一定会写得很长,但是作者却是一言以蔽之,妙啊!以后要多学习了。”

“半夜里桑桑这一系列的想象,使我不得不肯定,他是一个有思想的男孩,羡慕!”

“语言描写不多,但字字句句都让人回味,我喜欢这样简洁有力的对话。”

…………

学生们看着自己的批注,就像看到了自己思考的轨迹,而且在交流的时候更能作到有的放矢;笔者看着学生们的批注,心里也会涌上莫名的欣喜和满足———学生们开始会读书了,读书的潜能已经逐渐被发掘。笑看字里行间,童言无忌,相伴童心如风,自在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