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观察

蔡敏玲

蔡敏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中心5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306-02

【摘要】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作用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对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能量1.5~2.0W,时间1s,范围180°~360°,点数12~30点,同时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的临床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结果观察12~19个月,本组病例治疗前眼压为47.6±8.3mmHg(32.7~65.4mmHg),最后随诊眼压为18.3±7.5mmHg(6.8~31.6mmHg),明显低于术前(P<0.01);27例眼压下降≥30%,手术成功率为75%;并发症主要是葡萄膜炎及前房出血。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及时发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时处理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由视网膜缺血或炎症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破坏性强、失明率高,治疗很棘手,手术预后较差。20世纪90年代发展的半导体激光系统体积小,费用不高,功能可靠,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手术方法[1],我院2004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结合临床综合护理,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治疗36例(36眼),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3~76岁,平均53.7±14.2)岁,右眼22例,左眼1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眼,视网膜静脉阻塞12眼,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5眼,眼外伤术后2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2眼。视力:无光感17例,光感11例,手动者5例,指数3例。采用Goldman压平眼压计测量,术前眼膜压:32.7~65.4mmHg,平均47.6±8.3mmHg。所有患眼均有明显眼痛、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虹膜大量新生血管等表现,使用降眼压药物最大耐受剂量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压。

1.2手术方法病人取仰卧位,用2%利多卡因2ml和0.75%布比卡因2ml混合后行球周浸润麻醉,采用法国IRIDIS半导体激光机,波长810nm,将激光G探头置于角膜缘后1.0~1.5nm巩膜处,探头方向对准睫状体冠部,激光发射功率为1.5~2.0w,时间1s,范围180°~360°,点数12~30点。

1.3术后处理术毕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单眼包扎24h,局部滴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眼液每2h1次,共2~4周;0.5%噻吗心胺眼液每日3~2次,共1~2周;口服醋氮酰胺0.25g,每日2次,3~5天。

1.4疗效判断标准以眼压下降≥30%为手术成功标准。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处理,手术前后眼压进行配对t检验。

2结果随诊12~19个月

2.1眼压最后随诊眼压为18.3±7.5mmHg(6.8±31.6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125,p<0.01);27例眼压下降≥30%,手术成功率为75%(27/36)。

2.2症状术后33例(91.7%)疼痛明显减轻,其中8例疼痛消失。

2.3视力本组病例术后视力无改变。

2.4并发症术中前房出血3例,术后前房出血5例,房水闪光(+++)9例,(++)12例,(+)15例。前房出血及葡萄膜炎在用药后3周内消失。10例1~3月再次于门诊行半导体激光治疗,其中7例再次光凝治疗达到眼压下降≥30%;2例行第3次治疗后达到目的;1例发生眼球萎缩,为3次重复睫状体光凝治疗者;2例由于疼痛减轻,不愿意进行第3次激光治疗。

3护理

3.1心理护理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激光治疗的先进性、安全性及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解除其思想顾虑,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3.2术前用药护理术前半小时按医嘱使用0.5%噻吗心安滴眼,以降低眼压。同时对剧烈眼痛的患者,术前1h按医嘱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以降低眼压缓解疼痛,使角膜上皮水肿消退,让患者能够更好配合手术治疗。甘露醇滴注完毕应嘱患者平卧,防止突然起立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观察呼吸、脉搏的变化。使用噻吗心安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呼吸,对心率<55次/分及有支气管哮喘史者要报告医生停药。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注意观察和避免低血糖反应发生。本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3.3术眼的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密切观察术眼情况,包扎敷料有无出血、渗血、脱落等。注意询问患者有无眼痛、眼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有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生活护理,嘱患者平卧休息,尽量少活动。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特别应注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及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嘱患者勿食用力咀嚼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眼压增高。术后嘱患者防止眼球受挤压和碰撞,不要用力挤眼和揉搓术眼,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3.4并发症的护理由于术前眼压控制不佳、术中损伤睫状体或者损伤患者房角、虹膜、眼内组织新生血管等都可能导致术中或术后前房出血。因此,术后观察术眼前房有无出血,是否有眼痛、眼胀、头痛等不适。同时特别注意眼压及前房情况,每天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如眼压升高至40mmHg以上,应按医嘱给予降眼压药,术眼疼痛感及异物感是较常见的不适,嘱患者不要惊慌,不需用药,如持续疼痛应警惕眼压升高及前房出血。本组术中前房出血3例,术后前房出血5例,房水闪光(+++)9例,(++)12例,(+)15例,通过予半卧位或头高枕卧位,减少头部活动,进食软食,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及抗感染药物等对症处理,15天内症状消失。

3.5出院指导控制眼压是治疗青光眼的关键。眼压的波动常与情绪、饮食、睡眠等密切相关。因此指导患者保持心情开朗,生活要有规律,按时滴眼药水;注意用眼卫生,勿揉搓眼,不要过度疲劳,不要在暗处久留。定期复查眼压、视力、视野及眼底情况;如发现看灯光有彩虹圈、眼痛、眼胀、视力减退,立即检查[2]。

4讨论

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属于红外激光,其热效应包括热凝固、汽化、穿孔和切割等,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主要利用激光的热凝固效应,它造成眼压下降主要有以下3种机制:①激光直接破坏产生房水的睫状体色素上皮,致其凝固性坏死,减少房水分泌。②光凝造成睫状体冠部缺血或炎症间接地破坏睫状突上皮细胞。③睫状体色素上皮结构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被破坏,从而使房水流出量增加。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手术主要用于晚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保留眼球或挽救残存的视力。本组并发症主要是前房出血及葡萄膜炎,术中前房出血3例,术后前房出血5例,由于患者房角、虹膜、眼内组织新生血管脆性大,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我们在护理中勤查房,用手电查照术眼,发现病人前房出血,即给予病人半卧位,报告医师。按医嘱给予止血药:如止血敏针0.5g或注射用血凝酶1u肌肉注射等。同时嘱病人减少头部活动,进食软食,避免大便干燥,避免咀嚼硬物,避免咳嗽,2-3天后加用活血化瘀药血栓通针静滴,促进前房出血吸收。本组前房出血均在用药2周内消失。

半导体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操作简单,降低眼压疗效确切,明显缓解疼痛,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也可于门诊开展治疗,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视功能差的病人。患者首要解除疼痛的问题,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新光,朱赛琳,解晓明.疑难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2-116.

[2]张丽,刘琼,江海鹰.急性高眼压的特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