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人文生态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浅析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人文生态功能

徐悦丽1王开宇2

1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内蒙古包头014030

2包头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本文对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介绍,阐述了近年来建设对周边人文社会的影响,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黄河湿地公园人文生态功能

引言: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其独有的生态功能在整个生物圈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于土生土长的包头人来说,干净、美丽的黄河湿地就是他们心灵的后花园。因此,保护好黄河湿地,让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就是他们永恒的事业。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包头市市区南侧、黄河北岸。总面积1.2万公顷,自西向东由昭君岛、小白河、南海湖、共中海和敕勒川5个片区组成,涉及包头市九原区、稀土高新区、东河区和土默特右旗4个旗(县)区,见(图1)。

图1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维管束植物种类46科136属215种;5个植被型;野生脊椎动物242种,其中鸟类16目44科228种。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生物多样性丰富,珍惜濒危物种众多。为了更好的保护这片包头人心中的“后花园”,经过多年建设,2016年8月,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包头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见图2)由于公园距离包头市区较近,在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加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人文生态服务功能,服务当地居民,为居民创造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也至关重要。

图2

目前,湿地公园建成之后有如下人文生态功能:

1.开发各类生态旅游项目

遵循“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保持湿地公园原生态景观,适度开发不同主题的生态旅游项目。包括湿地赏荷、垂钓、泛舟等亲水类项目;芦花飞雪、柽林沐风、绿色骑行、湿地远足、多元文化体验等亲近自然类项目;湿地观鸟、游览湿地鸟类博物馆等生态科普类项目;特别注重湿地文化挖掘,开发了昭君文化苑、黄河风情体验园等民俗文化类旅游项目。

2.建设湿地生态养殖区

利用库塘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建立了小白河片区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和共中海片区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兴建各种立体生态养殖鱼、虾、蟹,用于满足大众的垂钓、捕捞需求,增加游客野外体验活动的乐趣,当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因此大幅提高。

3.推动社区关系协调发展

3.1吸收就业

在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聘用当地村民参与植被种植、网围栏埋设、栖息地修复等项目施工;同时,吸纳部分村民从事巡护、环卫等公园日常管护工作,直接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

3.2湿地社区建设

依托湿地公园技术人员专业特长,帮扶周边社区栽植行道树和果树,并提供技术指导,既增加了农村收入,又美化了村庄环境,社区居民“爱绿护湿”的生态意识也有所提高;此外,公园生态旅游带动了湿地周边农家乐、生态采摘园、黄河渔村等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带动了“什大股大米”、“黄河金翅大鲤”、“小白河水稻”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极大的带动了周边以湿地风光为主要依托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公园周边涌现出大量高品质、有特色的鱼餐馆、农家乐、采摘园等湿地旅游项目,其中,九原区“黄河谣”景区、黄河风情园已投入运营,高新区温泉水世界、环湖景观带项目正在持续建设中。湿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周边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4.讨论与建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目前,公园周边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没有统一的规划,项目单一。由于公园范围大、地域广、跨足四个旗县区,建设不好规划。建议市政府根据各区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实施建设。消费娱乐的地方多,但亲近自然的地方少。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遵循最大限度保护原始面貌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建议在合理利用区增加基础设施,方便游客休息娱乐。周边村民湿地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村民更多的还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未更好的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建议继续加大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

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5333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0%以上。由此可见,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完全符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也能够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通过合理利用和对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利用湿地公园带给我们的生态和人文红利,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绿水青山。让美丽家园成为当代人及子孙后代人生当中最美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