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 2

心功能不全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尹彦军

尹彦军(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医院165201)

心功能不全(cardiacdysfunction),又称心力衰竭(heartfailure)。对于此类手术病人,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加强护理,保障病人安全。

(一)术前准备及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注意房间通风与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严格控制探视及陪伴人员,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病人口腔、皮肤卫生,有扁桃体炎、牙龈炎、气管炎等感染病灶需治愈。协助做好肺、肝、肾等功能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以供计算药量。应适当控制钠盐摄入,避免进食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物。禁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2.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方法及相关事项,取得配合;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忧虑,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呼吸功能锻炼术前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及正确的咳痰,并配合肺部听诊检查咳痰效果,以适应心脏手术术后的咳痰要求。对吸烟的病人应严格禁烟。

4.改善循环功能除了常规的强心、补钾及利尿等药物治疗外,必要时给予激化液(GIK)治疗,要求病人卧床休息。伴严重贫血病人,术前应少量多次输血纠正贫血。心律失常或心衰病人需行有效的内科处理。

5.肺动脉高压处理给予吸氧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肺对缺氧的耐受力,采用低流量(2~3L/分钟)间歇吸氧1小时,每天2次,并做好吸氧前后血气分析的对比,以了解肺血管的弹性。或使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5mg肌注,以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的目的。对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应加用前列腺El(POEl),改善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手术安全性。

6.术前主要护理内容手术前日做好手术局部的皮肤准备。术前晚应给予镇静药,使病人得到充分镇静;嘱病人应尽早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手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需留置尿管的要留置尿管,手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g,并做好病人的安慰工作。

(二)术中和术后护理要点

1.术中护理

(1)一般处置:调节适宜的手术室室温、保持安静,减轻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使用镇静剂,使病人顺利过渡到麻醉阶段。

(2)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监测:连续心电监测,观察心率快慢、有无心律失常及传导异常。施行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CVP)连续监测,必要时用Swan-Ganz导管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力的变化。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需要时及时检查电解质,根据术中的出血量、尿量、BP、CVP、Hh等综合因素补足血容量。

(4)手术配合:用物准备齐全,刷手护士默契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5)麻醉恢复期护理:恢复期时,疼痛刺激、吸痰、拔气管导管、屏气、低氧或高碳酸血症均可引起心跳骤停,处理不及时将产生严重后果。故此期应加强监护,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物品,监护人员不得随意离开。

2.术后临测

(1)病人交接:病人回ICU或病房时,巡同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床头及书面交接班。主要内容为手术方式、手术经过、术中病情与用药,出手术室及途中情况,受压的皮肤、导管、输液、输血等。

(2)常规护理:定时检查瞳孔、球结膜水肿情况,连续监测体温,由于低温体外循环原因,术后病人体温大多有反跳发热的过程,当体温上升至38℃时立即冰袋降温,防止体温继续上升;当降至37.5℃以下时立即撤除,以防过度降温;过低时,采取保温措施。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对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应及早经胃管补充营养,同时应注意观察病人腹部及大便情况,由于体外循环手术的打击,病人易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必要时静脉使用西米替丁或奥美拉唑。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心电监护:术后1天内采用床旁连续心电监测,第2~7天则改为遥控心电连续监测、间断记录的方法。主要观察心率快慢、有无心律失常及传导异常,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4)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维持循环稳定:术后早期施行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CVP)连续监测,2天后改为间断测量袖带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需用Swam-Ganz导管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力者,应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移位或脱出,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持续以肝素溶液防止凝血。拔除导管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病人术后血压不宜过高或过低。复杂先心病术后可有程度不同的低心排,严重低心排病人对升压药的依赖性很强,甚至在更换升压药的瞬间血压突然下降,为此需备两条升压药通路,心率维持约100次/分钟,新生儿心率不能低于140次/分钟。很多原因可引起心率增快,如低血容量、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发热、心脏压塞等,处理中要排除或纠正上述因素后,方可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保持良好循环功能根据血压、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速度。精确记录液体出入量,调整术后静脉输入液体量。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术后引流量、BP、CVP、Hb等综合因素补足血容量;根据需要及时检查电解质。术后定时监测尿量,并仔细观察尿液色泽及性质。若术后早期尿量大增,应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及时补钾,但也不可盲目补钾。尿量不足时,首先应检查尿管位置,尿路是否通畅,膀胱是否充盈,在补足血容量,纠正低氧血症的情况下,可根据血压应用多巴胺及硝普钠,以维持适当的动脉压,改善肾灌注,应用利尿剂,及时补钾并复查肾功能。出现血红蛋白尿除利尿外,还应注意碱化尿液,预防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损伤肾功能。

(6)机械通气及呼吸道管理;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每班交清气管插管的型号和深度,并有记录。观察气管插管固定的胶布是否松动。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机械通气方式及参数。参数设定分初调、复调两步进行,初调运行20~30分钟后,或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应查血气,根据结果进行复调。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通气,防止肺不张、肺炎的发生。吸痰不宜过频以免气管黏膜受损,亦不宜过疏,以听诊有痰为准。吸痰动作要轻快,不应过度刺激,吸痰前、后给予纯氧通气3分钟,两次吸痰间隔以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恢复到正常为准,防止发生缺氧。翻身拍背,2~4次/天,每次5~10分钟,便于痰液排出和抽吸。气管切开的病人除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外,应湿化气道,定时吸痰。若不及时抽吸气道分泌物,可引起气道内分泌物干涸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以至结痂阻塞气道。撤机指征:意识完全清醒、血气正常、循环稳定尽早拔管,否则病人将由于不能耐受插管、烦躁,甚至插管刺激引起呕吐而导致SaO2下降。拔除气管插管后,采用温湿化氧气面罩吸入,并加强肺部物理治疗。对于痰多且粘者,采用专人进行肺部物理治疗。

(7)管道护理:护理中应特别注意各种管道的固定:尿管和引流管均应双固定,以免滑出。对引流管的护理应视病情15~6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每小时记录引流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了解出血情况。术后36~48小时拔除引流管。心内测压管和动脉管道要持续用肝素冲洗,以防血块堵塞管道影响测压。保持动、静脉穿刺处皮肤清洁,常规48小时更换敷料1次,并及时冲洗静脉管道。除紧急状况外,心内测压管尽量避免输入升压药物,以免监测压力时药物中断,引起病情变化。当病情发生变化,为使升压药更快地发挥药效可将升压药从测压管直接进入,更换升压药速度要快,严禁气泡进入。

(8)引流量的观察:要定时有效地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使积血排出体外防止心包填塞,正确判断所失血量,原则是失多少、补多少。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温度,当颜色鲜红、温度高,浓稠,大于4ml/(kg•h)时,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师,查明原因。若引流量突然减少,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尿量少,应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一旦发生心包填塞,应及时通知医师减压止血。

(9)镇静剂的应用:病人在术后清醒拔管后易出现恐惧、病儿会出现哭闹,不仅增加了耗氧,不利于心功能恢复,而且吵闹时大量空气吸八,引起腹胀致膈肌抬高影响呼吸功能。必要时应适当给予镇静剂,地西泮为首选药,可肌内注射;合并肺动脉高压者禁用吗啡,以防抑制呼吸功能而影响呼吸及排痰。

(10)并发症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是心脏病矫治术后肺动脉压力上升,超过主动脉压力后,出现体循环压力突然下降,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是病人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观察中,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如有烦躁、吵闹、SaO2下降,应怀疑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心律失常的发生常在术后4小时内,多与传导组织的破坏及手术损伤窦房结有关。在护理中,要严密观察心率、心律,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及时发现,及早干预。

(11)抗凝治疗的监测:瓣膜替换术等术后需要抗凝治疗,需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值调整抗凝药量。同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淤斑,齿龈出血及尿血现象。

参考文献

[1]薛富善,袁风华.围手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57-658.

[2]林岩,谭永芳,卢玉友.实用手术护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