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联合透脓散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大黄牡丹汤联合透脓散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建超薛谦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100013

摘要:目的:探究大黄牡丹汤联合透脓散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在院就诊的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术后病患进行治疗观察,将其平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手术或保守抗炎治疗,治疗组因血压难以控制或术前评定不能耐受手术、麻醉风险大,对病患使用保守抗炎治疗联合大黄牡丹汤联合透脓散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联合透脓散术后治疗老年急性合并高血压进行非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大黄牡丹汤;透脓散;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高血压;治疗效果

近年来,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属于急腹症的一种,在中医中属于“肠痈”的范畴中,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有着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征,病患发病时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寻求有效治疗方式对于提升病患生活质量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病患90例为研究对象,对部分病患使用了大黄牡丹汤联合透脓散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病患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病患48例,女病患42例,病患平均年龄为(69.32±5.8)岁,年龄为65-85岁,所有病患的血压值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且在入院治疗之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疼痛,发热,压痛和反跳痛症状,符合老年性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症状。且经过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成功。现将所有病患按照是否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按照是否行中药治疗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共分为4组:对照组的手术及非手术组;治疗组的手术和非手术组。(P<0.05).

对照手术组29人对照非手术组22人;治疗手术组15人,治疗非手术组24人。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手术组常规阑尾切除并抗炎治疗,非手术组给予禁食、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手术组术前严格控制血压后手术,非手术组给予禁食、抗炎、补液的同时给予大黄牡丹汤联合透脓散治疗,大黄牡丹汤的组成成分为:大黄,芒硝,牡丹皮,桃仁,冬瓜仁水煎去渣,煎两次后分为早中晚三次服用。以病患出现腹泻情况为标准,如病患出现了烦躁,易怒,呕吐等相关症状,可以对上述方做适当加减,加用芍药与甘草,如病患疼痛剧烈,则使用元胡,如病患出现口渴,发热的情况,增加金银花,如出现脓肿,则要使用蒲公英。在服用大黄牡丹汤的同时,对病患使用透脓散,其主要成分为:黄芪,山甲,川芎,当归以及皂角刺,水煎去渣,1次/日。治疗一周之后,观察四组病患的治疗效果。

1.3评判标准

显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病患临床症状消失,病患体温与相关血象完全消失,对病患半年后进行随访,未发现复发现象;

有效: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病患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其体温与血象有下降的趋势。

无效:经过治疗之后,病患相关临床症状并未消失,且体温与血象呈现出了异常现象。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候,说明相关数据P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43%;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7%,经过对比可见,两组病患相关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2副作用

在整个治疗过程之中,治疗组有2例病患出现了体温异常的现象,对照组有4例血象异常,腹痛4例,脓肿3例,对两组病患进行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相关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且P<0.05.

3.讨论

老年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合并高血压是常见一种外科疾病,因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自身耐受性不同,令其手术风险及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出其他年龄段病患。发生弥漫性腹膜炎病患有着更高的感染率,引起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厌氧菌和需氧菌相互混合[1],引发感染。为了在根本上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相关医护人员应该保护好老年病患的手术切口,并使用消毒药物,对伤口进行酒精湿敷及理疗,在根本上减少细菌的数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大黄牡丹汤联合透脓散对病患进行治疗,能够在根本上达到内外兼治的作用。进而减少其感染率的发生。现代医学对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定义属于我国传统医学中国“肠痈”的范畴中,在古代医书《外科正宗》,为托毒溃脓之剂,主治正虚不能托毒、内已成脓、外不易溃、漫肿无头之痈疡,为外科托法中的著名方剂[2]。在老年高血压病患发病后,尤其是就诊时已发病一段时间,会出现十分明显的右下腹疼痛甚至包块形成的现象,利用两种药物对病患进行联合治疗,有着非常高的治愈率,同时两种药方中的有效成分,还能够在根本上促进病患肠胃蠕动功能,将其血管在最大程度上扩张,并令其免疫力在根本上加以提升。强化了病患肠网状膜的免疫系统功能,另外上述两方还有一定的抗镇消炎作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存在。

参考文献:

[1]张新亮,王宸,张逸强.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35):67一69.

[2]张晓辉,李华,罗寿军.大黄牡丹汤加味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0例[J].西部医学,2011,23(11):2164一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