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高血脂筛查情况及其探讨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高血脂筛查情况及其探讨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蒲中华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就健康体检者高血脂筛查情况及高血脂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821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男性有381例,女性有440例,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高血脂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高血脂总检出率为23.6%,女性高血脂症总检出率为16%,61~70岁年龄组的高脂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可引起血脂增高的影响因素:年龄、肥胖、高血压、药物、吸烟史,以及糖尿病史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且35岁以上的人群患上高脂血症的可能性非常高。

【关键词】高血脂;检出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72-02

高血脂是高血压、脑血栓、脑出血等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和重要危险因素,其可分为两类: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与先天性的遗传有着直接联系,因单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致使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进而就会导致发生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大多都是由于代谢性紊乱疾病引起的,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肝肾疾病等。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821例),年龄都在35至79岁左右,其中女性有440例,平均年龄为(60.15±14.08),男性有381例,平均年龄为(60.15±14.08)岁,收集与血脂可能相关的个人生理特征及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是否肥胖(以体质指数大于25超重,大于30为肥胖)、有无高血压、自身血脂情况是否了解、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体力活动强度、有无糖尿病等因素;分析可能会影响高血脂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1.2统计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ACCESS软件录入建立数据库,然后导入SPSS13.0进行相应统计处理;对相关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组心血管病易患因素检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将男性和女性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健康体检者821例,共检出160例高脂血症。其中女性有440例,检出高脂血症的有70例,男性有381例,检出高脂血症的有90例,总检出率为19.5%。女性明显低于男性,两者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年龄、肥胖、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史引起高血脂的发生率较高,是人群高血脂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脂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呈上升趋势,在61至70岁最高,51岁以后有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体力活强度不大、饮食不注意或者生理机能减退有关,此人群属于高脂血症易患人群。同时,70岁以下年龄组高血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上年龄组,由此可说明70岁以上的人群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两者对比差异具有明显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发现,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的检出率为23.6%,女性的检出率为16%,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检出率,这可能是因为男性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饮酒、吸烟以及没有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关。调查发现,血脂升高者多伴有血糖代谢异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可能与体内胰岛素代谢有关,胰岛素在体内是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如果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往往出现脂质代谢的紊乱,导致脂质代谢异常。有研究表明,肥胖症或体质超标常伴有冠心病、血脂异常、糖耐量低减、高血压等,称为Revaen’s综合症,从本研究中也可发现过高的体质指数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是影响高血脂的重要因素。

由于高血脂是引发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需加强对人群加以干预,可以利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或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和预防血脂代谢异常,这也是当前慢病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同时,相关人员需重视对人群高血脂危险因素的干预,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手段,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正常的体质指数,戒烟酒,进而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另外,将高脂血症进行分型,有利于医务人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在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诊治,进而可进一步的预防肝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齐恩连.大学教职工高血压与高血脂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16;26(6):442.

[2]时景达.教练员高脂血症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运动医院杂志,2017;22(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