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亚军

王亚军

(贵州福泉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福泉550508)

【摘要】目的:对中药结合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实施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双氧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83.4%)显著高于对照组(66.3%),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积分(27.85±3.64)显著高于对照组(21.26±4.2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8.3%),P<0.05.结论:中药结合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92-02

腰稚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腰腿痛反复发作,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治疗中方法有很多[1],为分析针灸辅以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将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符合国际腰椎研究会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为间接性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受限、感觉障碍等,中医诊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患者均在40岁以上,1周内未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排除骶骨关节病变、严重骨质疏松、妊娠期、存在手术适应症等患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41例,女19例,年龄(48.5±11.8)岁,病程1周内至52月,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51.6±9.5)岁,病程1周内至53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双氧芬酸钠缓释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37,0.1g)治疗,每次口服0.1g,每日2次。

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辅以中药治疗。中药方为经验方健腰利筋汤,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药方主要成分为:杜仲15g、细辛3g、独活12g、牛膝12g、黄芪15g、茯苓12g、鸡血藤12g、防风12g、延胡索12g、全蝎6g、当归12g、熟地15g等,病情较重患者可以增加红花,寒邪患者增加附子,湿邪患者增加防己。针灸治疗:腰椎盘测突患者,取夹脊穴,配合足三里、委中以及承山穴,双侧突出患者,取双侧夹脊穴,同时配合足三里、承山以及昆仑穴等,患者取俯卧位,局部消毒,采用28寸号针刺穴位,其余各穴位要求针刺得气,留针20min,每天治疗1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症状体征和完全消失,能够正常工作生活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消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显著影响,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JOA积分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针对本次的研究结果处理之中,采用SSPS20.0版本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可以用(x-±s)去表示,可进行t检验,且用结果P<0.05表示有统计价值。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83.4%)显著高于对照组(66.3%),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5例出现消化道症状,无需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8.3%),P=0.000。

3.讨论

古代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现代的认识有一些比较类似[2],病因主要为外伤、劳累、肝肾不足、寒湿热瘀阻滞经络等,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腰为肾之府,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现与肾密切相关,内在原因是肝肾不足,病机特点为气血亏虚,湿热瘀滞,在中医治疗中,以补益肝肾,强健筋骨为主,兼顾祛邪。我国关于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有很多,临床[3]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在本组分析中主要分析针灸辅以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已有之,局部针灸能够起到减少炎性反应,解除对重要神经、血管的压迫,以及通过远端穴位对周围神经末梢感应器的反馈性刺激,共同促成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瘀肿,微调受力平衡,解除压迫,最终达到缓解乃至消除临床病痛的效果。在所采用的中药药方中,杜仲主要作用于肝肾,达到补肝肾、强筋骨的效果,牛膝味苦,具有活血化瘀、补肝肾以及引血下行的效果,另外牛膝为引经药,能够发挥温经通络功效,熟地黄致润入肾,填精益髓,具有具有镇痛功效,独活和细辛主要达到祛湿止痛、散寒止痛效果,作用于中枢神经,能够达到局部麻醉功效,当归、赤芍等起到活血化瘀效果。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有显著提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采用针灸辅以中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会刚,武善亮,牟琳等.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8(5):511-513.

[2]叶壮益.手法加针灸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5):942-943.

[3]张志南.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改善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23-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