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民生新闻探讨

袁海宁

山东省泗水广播电视台山东泗水273200

摘要:民生新闻,“民”就是指群众百姓,“生”是指生活,所谓民生新闻字面意思就是发生在群众生活中的新闻,所以在新闻的题材选择上就要选择群众爱看的、关心的、自己身边的事情。

关键词:民生新闻;探讨分析

1.民生新闻选题

民生新闻在选题上要考虑是不是百姓关心的,比如衣、食、住、行,和这些内容相关的新闻往往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还要考虑能不能为百姓解忧,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是能满足百姓的需求,能不能为百姓解决难题,能否更好的消除百姓对一些新闻事件的疑问等等,因为民生新闻最终的落脚点要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很多时候要帮助百姓通过媒体的力量找相关部门解决问题,从而引起他们的重视。

民生新闻在题材的选择上也要考虑以人为本,民生新闻在概念上不能产生偏差,不能单纯的认为民生新闻就是问题类、曝光类的新闻,于是把选题目光都集中在问题上,从而忽视了人,不能以平视的角度看待新闻中的人和事,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站在观众的视角去观察重点、体会事件中需要报道的部分,就会使报道缺少亲和力。所以,无论采访对象是谁,作为一名民生记者都不应该与之有隔阂,都应一视同仁的沟通和交流。

2.民生新闻配音

在很多民生节目中,配音部分都是由外采记者亲自完成,因为有了记者参与其中,记者通过亲身感受,配出来的音才会更加的真实,更加的有亲和力,并且,记者还要参与文稿写作、节目剪辑等工作,所以对稿件的理解和处理就会更加透彻,也就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记者参与了民生新闻采访的过程,所以特别能理解被采访者的心情和处境,可以进一步把握好新闻配音所需要的情感和态度,比如用内在语控制语气,联系采访背景来深刻分析稿件内容,用情景再现重现当时的画面等。

3.民生新闻在县级台的发展

现在民生新闻可以说是占了电视节目的很大一幅的比例,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都想抓住老百姓这一受众群体,于是许多县级台也已经开始走民生新闻的路线,但是县级台在走这条路线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瓶颈,原因有很多,综合如下:

(1)节目定位。虽然很多先几台都有自己的民生节目,但定位都不是很明确。在县级台里,很多时候民生节目都成了各政府单位、企业的宣传工具。它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老百姓,百姓才是节目的服务对象,而不是政府和企业。

(2)越来越多的群众有一种错误的意识,就是一旦问题由媒体介入,解决起来就会容易。媒体成了解决问题的万能部门,殊不知,许多问题应该找相关部门解决,而不是媒体。于是媒体在民生新闻中就有了多重作用:参与、监督、协调等。一旦解决不彻底,群众就会投诉,最冤枉的就是民生栏目组。

(3)很多时候群众给反映的问题都是很好的新闻,但是碍于新闻事件会牵扯到电视台的上级或同级的部门和单位,就会敷衍群众,从而事情得不到解决。时间久了,事情不解决,群众打热线电话的就会少了,新闻线索就会少,民生节目就会更加成为单位和企业的宣传工具,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比如:有一次我们栏目组接到一个热线电话,说因为前几天的一股大风和强降雨导致一个小区里的一幢楼线路短路,只要是当时正在用的电器全部都烧坏了,而家里的漏电保护器也没有跳闸,并且整个小区里只有这一幢楼出现了这个问题。群众反映之后我们民生记者立刻就去了该小区了解情况。采访完小区居民就去找物业,结果物业是我们当地的一个房地产商,而该房地产商是我们台的一个大广告客户,也就意味着只要报道播出这条新闻,电视台可能就会失去一部分广告收入,结果也可想而知,新闻拍了剪辑完之后被领导拿下,不让播出。

(4)县级台存在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收视率低。向来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当地台都不如外地台好看。所以导致受众群体小,关注度少,热线电话响的频率也就会低,新闻线索就会少且涉及面窄。

所以,民生节目在县级台发展还是有一定受限条件的,想要更好的发展民生节目,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能真正帮群众解决问题才是节目的初衷和目的。

(2)提升节目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收视率,引起群众的关注。关注多了,新闻线索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多。

(3)可以联系县里的政府部门,让相关领导出面或者出示文件给各个单位,在民生节目组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时候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只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节目才会有更大空间。在县级台,这一点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津震.我国电视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3.

[2]吴世友.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新闻窗,2012.

[3]徐静,刘莉婷.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对农民工关注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