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石化企业基层纪检工作的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浅谈对石化企业基层纪检工作的认识

张晶

张晶

(中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河南濮阳457001)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石化企业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权力监督制约的呼声日渐强烈,随着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对基层石化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更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要求,为石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石化企业作为国家的大型能源企业,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管理干部和热点岗位的监督制约上。

关键词:石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认识

石化企业基层的纪检监察工作是整个石化企业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石,是石化企业机关完成各项任务、建设高素质石化企业队伍的坚强政治保证。加强基层石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首先要探究当前影响、阻碍基层石化企业纪检监察充分发挥作用、履行职能的一些原因.不回避现实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去审视石化企业纪检监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思考新思路、新对策。

一、从基层石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一)体制创新是关键

“权权相制”是权力监督、制约的一条原则。在权力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的监督权无法真正有效地监督制约处于上级领导地位的权力对象。在现行石化企业体制中,从理论上讲,纪委可以监督同级党委,但就目前的普遍实践看.监督同级党委成员难,监督同级党委一把手更难。这不但因为存在领导被领导关系。石化企业本身就具有准军事化性质,一级服从一级。从监督的角度讲.班子成员间的监督都存在较大难度,更不用说纪委的监督。因此,在石化企业大体制不变的背景下,加强基层石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一是要强化纪检监察系统的上下级垂直领导;二是要由上级石化企业纪检监察行使监督下级党委班子成员职权。体制上的变革创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效能。

(二)机构定位要准确

基层石化企业机关纪委是同级党委的纪检机关。纪检机关的地位、职权,是党的代表大会所赋予的,是党的章程所规定的,也是纪检机关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然而,长期以来,在石化企业机关内部,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有些领导存在认识误区,把纪委视作一个行政或综合部门,有意或无意地贬低、忽略纪委的地位、作用,甚至许多纪委同志都不了解纪检组织的定位,在讲话、甚至文件中,都把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同于其他行政业务部门,如“纪检部门”、“纪委监察部门”的称谓比比皆是。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基层纪检工作强有力地开展,直接影响到石化企业队伍的建设。

(三)整合监督资源,构建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当前,基层石化企业机关内设监督机构以及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较多,主要有纪委、监察、保卫、消防、安全、督察、信访。监督职能存在交叉、重迭、多头等现象。为此,把各种监督资源整合、凝聚起来,构建大监督的运行机制十分重要。其一、要建立分工协作制度,明确各自职责,界定事权,工作中互相配合,一主多辅;其二,要建立监督机构之间信息交流制度。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对于各种预警信息、涉企重大案件、生产经营中重大责任事故、突发事件、社会关注的涉企焦点问题等等,石化企业监督机构都要快速反应,快速应对。这就要求各监督部门之间要建立起畅通、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传递、反馈、交换、共享机制,避免互相封闭,互不来往,信息分割、阻断现象产生;其三、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监督机构之间的工作情况、重大议题、重要举措等问题进行沟通、研究、商议、协调,以统一思想,取得共识,协同作战。

二、从基层石化企业纪检工作对象上下功夫

(一)对企业热点岗位的监督制约是重点、难点

凡热点岗位均有实权,石化企业作为国家的大型能源企业,基层纪检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对管理干部和热点岗位的监督制约上。剖析干部职工违法违纪,大都发生在两个环节上,一是与行使干部和热点岗位权力有关的涉及经济利益的环节。为防止权力失范,应把握好四大原则:一是权力分解、制衡原则。党委主要行使决策权,各部门行使执行权,纪检等行使监督权。鉴于当前干部和热点岗位工作中屡屡发生滥用职权、贪污收贿的事件,强化监督权尤其显得迫切和重要。对于热点岗位,更要采取分权、轮岗、科技手段等制衡措施。二是加大厂务公开的力度,实行公正透明的阳光操作原则。不但做到办事制度、程序、结果公开,而且做到运作制度公开,接受企业各界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在基层石化企业内部,特别要在用人这一敏感热点问题上真正使干部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基层纪检和有关部门要按规定介入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以监督防范其中的黑箱操作、假公济私、少数人或小圈子说了算,公道正派地把优秀干部推选出来。三是集体审议、多数人决定原则。凡属重大事情、重要事项,都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研究,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坚决杜绝个人专断、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制行事作风。基层纪检工作的重点要监督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是否符合程序,是否是多数人的意志体现。四是有错必纠、违纪必查原则。纪检工作的威慑力在于对权力的监督。一旦权力运作失范出轨,必须及时制止,对于违纪乃至违法行为,必须秉公查处,严肃追究,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二)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是当务之急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权力监督制约的呼声日渐强烈,当前的基层纪检监察力量,已远非十多年前的老、弱、病、退干部可比。但是,随着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对基层石化企业纪检干部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更高。基层纪检干部不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要求已影响和制约了石化企业纪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选拔基层纪检干部一是政治要强,特别要注意把一部分中青年后备干部放到纪检岗位上,锻炼若干年,然后交流、提拔、推荐到其他重要岗位上去。大凡在纪检岗位工作过的干部,自律意识较强,原则性把握较好,抗腐蚀能力较强,用在关键岗位比较“放心”。二是要注重多渠道培训基层纪检干部,不断“充电”,使其视野开阔,业务精通,思想活跃,工作创新,形成整个纪检队伍更具活力,工作更上水平。三是基层纪检干部更要自觉接受监督。正人者先要正己。古人说“能人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做纪检工作,首先要对己清正,对人公正。监督他人,更要自觉接受他人监督,这不但要有自我意识,也要形成制度规定,以自身表率来确立纪检干部的正义形象和权威性。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基层石化企业纪检工作,必须注意把握和处理好若干个辩证关系。

三、从基层石化企业纪检工作关系上下功夫

(一)石化企业中心工作和纪检工作的关系

石化企业机关的基本活动是生产经营工作,生产经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和国家、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三者从本质上讲是完全一致的。石化企业工作的生命线是勘探开发,多打井打好井,多炼油炼好油。而整个石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则必须围绕石化企业机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生产经营的要求来展开。在总体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基层石化企业纪检工作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石化企业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不同工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切忌纪检工作游离于石化企业中心工作,游离于石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两张皮。基层石化企业纪检工作有没有生命力,能否得到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支持,其关键就在于纪检工作是否渗透和融入到各项中心工作以及各工种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只有把纪检工作与石化企业业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力推动石化企业工作的开展,有效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运作,促进提高整个石化企业队伍的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

(二)纪委组织协调与各工种参与关系

基层石化企业纪检机关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必须准确界定自身的职责权限,找准位子,切实把握好工作关节点,做到既不放弃职守,又不越权包揽,积极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企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全企业的一件大事,基层石化企业机关党委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全面负责、全面领导的重责。基层石化企业机关纪委要在党委领导下,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组织协调的职责。一是给党委当好参谋、助手,坚决贯彻落实基层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举措。二是按照三项工作格局,配合石化企业中心任务,组织协调各工种、各部门搞好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纪委工作要做到有部署、有监督、有检查、有成效。既要创新思路、讲究方法、落实措施、有所作为,又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督促、推动各工种、各部门管住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上,既不能越俎代庖,包揽具体事务,也不能放任不管,无所作为。特别是在生产经营监督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纪委更要注意把握牵头组织,协调各方,充分调动发挥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去开展工作,切忌大小事都揽到身上,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要防止把纪委当做花瓶和政治标签,什么事都拉上纪委,使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面过宽过滥。

(三)严肃查处和维权保护关系

纪检工作的两大职能是惩处与保护。惩治腐败必须严肃查处石化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等违法违纪行为。不坚决查案,不惩治害群之马,就不足以震慑、遏制违法违纪、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就不能取信于民,也根本谈不上维护干部职工形象。同时,鉴于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为干部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基层石化企业工作千头万绪,对那些不实投诉,甚至诬陷、打击报复干部职工者,要查明事实真相,澄清是非,坚决给干部职工撑腰,还干部职工一个清白;对有意陷害者绳之以法,切实保障和维护干部职工的生产经营权益。当前,在查处内部违法违纪问题上,还存在着查下不查上,查小不查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瞒案、隐案、不查不报等倾向;执纪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情况时有发生;怕得罪人,畏难情绪,不敢查案,不会查案的现象依然是基层纪检工作中的一个障碍。因此加大查案工作力度,清除腐败,纯洁队伍,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仍旧是基层石化企业纪检工作的重头戏。此外,针对目前基层干部职工生产经营压力大,基层纪检工作更要多从基层实际考虑,实事求是,客观分析,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成为干部职工生产经营的坚强后盾。同时,要不断加强警示教育和监督防范措施,使干部职工筑牢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两道防线,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在生产经营环节和其他方面,杜绝或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四)考核导向与严格执纪关系

这些年来,各种考核十分繁多,条条考、块块考、单项业务考、综合项目考,虽本意、出发点良好,然而众多考核是否科学、必要却值得反思研究。过多过滥的考核势必造成基层不堪重负,叫苦不迭,许多时候成为形式主义泛滥,祸害不浅。在诸多考核指标中,往往有一项指标十分关键和重要,即违法违纪一票否决评优评先。因此,一些单位和领导为“政绩”、为“争优评先”,不惜掩盖问题,做表面文章,甚至对违法违纪行为不查处,不报告,弄虚作假,想法开脱。其结果搞坏了风气,亵渎了荣誉,败坏了形象,严重危害队伍建设。究其原因,考核指标的导向偏差是一重要缘故。真抓队伍必须严格执纪,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中,务必区分不同情况,对那些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严肃查处,绝不护短的单位及领导,不但不应搞“一票否决”,还要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这种事实求是、坚持原则的作风。敢于自我揭短,严格要求,体现了一个班子的坚强党性和战斗力。相反,有案不报,瞒案不查,包庇违法违纪是一种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对那些沽名钓誉、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的单位和领导,不但要实行“一票否决”,还必须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纪律责任。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简单片面的一一票否决”,必然导致打击党性、原则性强的,助长搞歪门邪道、不正之风的,于严格执纪、整肃基层石化企业队伍是十分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