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营销与配电一体化信息通信技术平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网营销与配电一体化信息通信技术平台研究

晁岳峰高阳刘忠新刘鹏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延津县供电公司453200

摘要:营配一体化信息系统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统一的电网设备和客户信息模型、基础资料和拓扑关系的基础上,应用于面向客户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客户停电管理、线损四分管理、业扩报装辅助决策及配网建设规划等领域的基于GIS的标准化、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平台。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网营销与配电一体化信息通信技术平台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网营销;配电一体化;信息通信技术平台

1、前言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配电网正从传统的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的运营模式向用户双向互动、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变,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与此同时,为适应未来智能电网中配电环节的发展要求,必须打破营销、生产以及配电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高度共享和业务协同一致,从而实现生产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电力企业形象。因此,营销与配电一体化平台建设也应运而生。

2、营配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新的管理模式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撑,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目的。对信息系统提出需满足以下需求:统一的基础数据管理;指标管理(包括“四分”配网线损管理、供电可靠性管理、低压客户停电时间管理、电压合格率管理和营销指标管理);配网生产管理(包括综合停电管理、生产设备管理、客户设备管理);客户优质服务管理(故障报修一体化管理、业扩报装管理、客户设备远方停送电管理);电网规划工程管理(配网规划设计辅助系统、配网工程管理系统)和辅助决策。通过建设营配合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支撑供电分局营配合一的管理模式,推进创先工作深入发展。

3、系统实施的必要条件

1)建设标准规范:业务规范、系统建设规范、集成规范、数据工程实施规范和实用化验收规范。

2)建立管理制度。营配一体化是建立在“变电站—10kV馈线—配变—低压线路—用电客户”的电网模型基础之上,配网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是系统常态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制订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

3)建设相关系统。建设配网GIS平台、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配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客户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分析系统。

4)配置电子地图。营配一体化需要使用电子地图,要求能获取满足营配一体化使用要求的电子地图数据,具体参数包括地图覆盖范围、比例尺精度、地图测绘时间、修测时间等。

5)基础设施要求。营配一体化覆盖了规划、工程、配网运行、营业、客户服务等业务,处理的是海量数据,基础设施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如数据中心具备覆盖到用户的信息网络、满足一定性能要求的终端配置等。同时,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是实现营配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数据工程包括数据普查、数据录入、数据工程质量管理,是营配一体化建设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4、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设计方案

4.1组网方式

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承载的业务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配电自动化业务,一是用电信息采集以及相应的营销业务。在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既有传输容量非常大,可靠性、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区域站到主控制中心的通信,又有传输容量不大,但对通信实时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线路分段开关测控装置和配电变压器测控装置到其相对应的区域工作站的通信(带宽要求一般为kbps~Mbps之间)。还有对实时性、传输速率要求不高但通信数量非常庞大的智能电能表到主控制中心的通信(带宽要求一般小于kbps)。

就目前配用电通信网的组网方式来说,由于低压配电网处于供电末端,并具有覆盖广、受众多、布局密、变化快、标准低、年限长等特点,因此,配用电通信网的组网方式也包括了光纤、载波、宽带无线等各种有线及无线方式。毋庸置疑,光纤通信以其频带宽、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成本不断下降等优势在电力通信网中广泛使用。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的最终组网方式将是多种通信方式的混合应用,尤其以光纤为主,宽带无线为辅,公网为补充的“一主一辅一补充”的混合组网方式。

4.2网络架构方案

目前配用电通信网承载的主要业务是配电自动化和配变检测。从业务角度出发,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分为66kV骨干层通信网络和接入层通信网络,其中,骨干层通信网络实现配电主站与配电主站以及配电主站与配电子站之间的通信;接入层通信网络(含配用电通信网络一般模型中的用电接入网和用户室内网)主要实现配电子站到配电终端之间的通信。

(1)配电通信网网络架构。配电通信网承载的业务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业务、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其中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又承载了包括视频通信业务、双向营销互动业务等,网络架构应结合不同业务对网络带宽、实时性、安全性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组网技术。因此,为满足营销与配电功能一体化的需求,信息通信平台必须实现对“多网融合”的支撑。这种融合既包括将营销管理系统纳入整个配电通信网的规划中来,又包括及时将配电信息上传至用户营销侧,使用户实时了解电网运行信息,调整用电策略。

(2)电力营销与用户接入网网络架构。电力营销与用户接入网在整个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用户接入网负责监控包括空调、洗衣机等智能家电的用电信息和开关情况,将这些信息通过以太网、窄带电力线载波和无线传感网反应在智能表计上,这些信息是配电网侧实现合理配电和主动营销策略的依据,因此必须保证该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多个智能表计与集中器相连,实现整个智能小区的用电信息采集,集中器将屏蔽前端设备的差异,提供统一的接口给上层变电站,从而将整合和预处理的信息交给配电通信网。

4.3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与配网GIS的结合

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的建设旨在完善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配一体化协调工作机制;普查营销服务、配网管理相关客户和电网数据资料,建立更深层次的电网设备和客户基础资料的对应拓扑关系;建设贯穿客户服务全过程的基于配网GIS的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重点在于集成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配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集成配网规划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相关数据,实现配网规划、建设、运行和营销服务一体化协同运作的应用功能。

基于配电网GIS的营配一体化信息通信平台搭建的主要任务在于完善配电网、用户基础数据一体化管理,建设基于GIS平台的中、低压配网的电网模型与营销系统中用户资料一体化关联,形成由变电站到馈线到配变到用户的一体化电网企业供电模型,并在GIS平台上展现整个电网的拓扑关系以及客户关系。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保证基础数据及时更新维护。同时,集成配网SCADA、集抄等实时采集系统的数据,用于电网企业主营业务的综合信息分析与统计,提高电网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5、结语

电网企业营配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就是运用一体化集成的信息化手段建立电网设备和电力客户基础资料的拓扑关系,形成“变电站—10kV线路—配变低压线路—客户”的一体化数据模型,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电力客户管理、电网运行管理、电网可靠性管理等跨业务、跨部门的协同管理,解决目前电网企业信息化在主营业务的“信息孤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瀚秋,刘开锋.低压配电网GIS结合电力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0,8(1):71-74.

[2]杜礼锋.营配一体化系统及其信息集成平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