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线路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线路设计

王惠凤

王惠凤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上海,200125)

LineDesignforHuai'anAdvancedTramProjectI

WANGHuifeng

(ShanghaiUrbanConstructionDesign&ResearchInstitute,Shanghai200125,China)

【摘要】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是支撑淮安东扩南连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发展主轴快速发展的快速客运公交线路,将建立市级商务中心、市级行政文化体育中心等近期重点建设地区的快速客运交通联系,将加强淮安主城区与经济开发区、生态新城、淮安区之间的联系。本文结合线网规划和沿线实际情况,对有轨电车线路平纵断面设计进行探讨研究,并对有轨电车1号线的线路设计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案比选

【Abstract】Huai'anAdvancedTramProjectIperformstheroleofarapidpublictransportationlinewhichisapartofthecoordinatedeffortstosupportthecity'sdevelopmentstrategyof"expandingthecityareaeastwardandconnectingtheadjacentareassouthward",andtopromotetherapidprogressindevelopingmunicipalareasaroundthecity'scentralaxis.Theprojectwillstrengthentheintercorralationofthemaincity,theeconomicdevelopmentzone,newecologicalareaandHuai'anDistrictintermsofestablishingarapidpublictransportationnetworkamongrecentkeymunicipalprojectssuchascityCBD,municipaladministrative,culturalandsportscentres.Thethesisstudiesthehorizontalandverticalalignmentofthetramlinedesign,putsforwardfeasibleproposalsonProjectIwiththeoverallplanningandthecurrentsituationalongthetramnetworkaretakenintofullconsideration.

【Keywords】advancedtram;thehorizontalandverticalalignmentoflinedesign;proposalselection

引言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国内新兴城市轨道交通方式,是属于中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方式相比,现代有轨电车投资经济、建设周期短、外观好、人性化、更环保等优势。线路专业是有轨电车设计中的先行和串联专业,会同所在市区的规划、市政、国土、交通、环保等各个部门,连同设计中的其它相关专业一起对线路方案进行多方面多次讨论研究,最终确定线路的最终方案。

1.工程概况

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是支撑淮安东拓南连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发展主轴快速发展的快速客运公交线路;是启动淮安快速公交系统建设,落实公交优先,满足交通需求,构建骨干公交系统的重要途径;将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支撑淮安市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所在区域为淮安市中心城区。线路总长度约为20.07km。线路起点为淮海北路体育馆站,终点站位于马甸连接线处。规划线路走向为交通路—运河广场北—和平路—翔宇大道—楚州大道—至终点站。

2.线路平纵面设计

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线路总长度约为20.07km,共设车站23座,均为地面站,平均站间距为0.912km。本线设车辆段1座,位于翔宇大道—宁连公路东北角地块内的板闸车辆段。

2.1线路平面设计

(1)线路走向和站点分布应符合淮安市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并充分考虑与既有交通方式的接驳。

(2)线路的设计应考虑沿线交通疏解条件;车站布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与主客流集散点相一致,又要满足与其它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的要求。

(3)线路平面应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条件,结合规划地上地下构筑物、规划轨道交通线路、道路及交通状况进行设计,减少拆迁、便于施工和交通疏解。

(4)曲线半径应结合列车通过速度,因地制宜地选用,尽量避免小半径曲线。

表01线路平面设计特征表

本工程线路采用平面曲线半径小于R-100m共有6处,主要为与周边道路结合,减少对地块的切割影响,小半径曲线设置情况如下:

表02小半径曲线统计表

2.2线路纵断面设计

(1)线路纵断面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车辆性能、运营特点和施工方法进行设计。

(2)有轨电车线路沿道路敷设,与沿线的道路关系十分密切,处理好有轨电车轨面标高与周边道路标高的关系,有条件的地反尽量满足两者标高齐平。

(3)采用地面线的平交路口或混行地段,轨面应与道路面齐平。

(4)地面车站应该与地面道路的坡度相同,宜设在不大于10‰的坡道上,困难地段不宜大于20‰。

本线绝大部分均为地面线,线路轨顶标高受道路、铁路或其他轨道交通线的净空要求,河道通航净空要求、高压走廊电缆标高等控制。本线需跨越的河流详见下表3。

线路采用的最大坡度为17.736‰,在板闸干渠桥处。

从表3可以看出,全线绝大部分地段都采用小于10‰的缓坡,因此线路条件较好,主要为地面线。

表03沿线道路、高压走廊、河流汇总表

3.线路走向方案比选

根据线网规划和沿线实际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4段走向方案比选:

3.1淮海路商业区段线路方案比选

线路起于淮安市市级淮海路商业区域,是淮安市发展比较成熟的老城区,该区域道路交通流量较大,道路比较窄,周边商业及住宅密集。因此,有轨电车以此为线路起点,不仅客流能有良好的保证,更能帮助该片区商业、住宅的开发与发展。

设计过程中,结合该区域的现状和规划情况,主要对以下二个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

方案一交通路(体育馆)方案:线路起自交通路与淮海北路路口的体育馆站,沿交通路路中向东走行,后向南走行,至曙光南路后,线路折向东沿曙光南路南侧的文化广场内走行,过承德北路后,线路沿和平路路中向东走行,至圩北路设圩北路站。

图01交通路现状

方案二运河广场北方案:线路起自淮海东路和淮海商业街路口的淮海商业街站,沿淮海商业街路中向南走行,至曙光南路后,线路折向东走行于曙光南路南侧的文化广场地块内走行,过承德北路后,线路沿和平路路中向东走行,至圩北路设圩北路站。

3.2起点段线路方案比选

线路起点位于淮海北路和交通路交叉口处,该处道路红线错综复杂,路间距较短,体育馆地块内出入口交通流量大。该处是线路一期的起点站,车站需要设置折返线,增加了线路车站的规模。

方案一:体育馆站位于交通路北侧地块内,交叉渡线位于交通路和银川路路口南侧,如下图:

方案三:体育馆站及交叉渡线转至沿淮海北路东侧地块内,交叉渡线站前设置,车站位于体育馆大门前,对交通影响较大。如下图:

方案四:体育馆站及交叉渡线转至银川路路中布置,交叉渡线站后设置,银川路现状道路宽度较窄,银川路东侧为体育中心出入口,短期内无拆迁可能。如下图:

方案五:体育馆站及交叉渡线位于交通路北侧地块内斜着布置,该方案对地块切割较大。如下图:

推荐方案一。初、近期由于发车间隔较大,客流小,折返线位于交叉口处对交通及有轨电车本身折返影响小,可满足各自需要。远期由于发车间隔变小,客流变大,可以考虑有轨电车在交叉口处独立路权,以保证有轨电车远期发车密度。

3.3交通路线位方案比选

工可方案:线路自交通路北侧的体育馆站向东走行,过桑园路口后沿交通路北侧靠近淮阴师范学院向东走行至开元路后,线路转向南沿交通路路中向南走行。

工可方案中折返线离车站较远,影响起点站的折返能力及运能。工可方案沿交通北路北侧走行,过桑园路交叉口时对该交叉口影响较大。工可方案沿淮阴师范学院敷设,占用学校用地较多。

推荐方案:线路自交通路北侧的体育馆站向东走行,过桑园路口后沿交通路路中向东走行至开元路后,线路转向南沿交通路路中向南走行。

图04交通路线路方案比选图

3.4商贸城段线位方案比选

工可方案:线路沿楚州大道向南走行至南门大街后沿南门大街向南走行至跃进路,设终点站。

推荐方案:线路沿楚州大道向南走行至马甸连接线后沿马甸连接线南侧向东走行至终点站。

原工可方案与道路规划的红线不一致,由于楚州区道路规划的调整,线路方案沿调整后的道路红线敷设。

图05商贸城段线路方案比选图

4.结语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新兴的轨道交通方式,具有运量大、舒适型高、环保、节能等优点。目前我国有6个城市开通运营;8个城市进入建设阶段;而与此同时,40余个城市在进行规划或设计工作。国内现代有轨电车规划里程近6000公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促使设计者在设计时应结合地形地貌、沿线的道路条件、沿线交通及规划,严格分析各段比选方案,以节省工程投资、减小施工风险、控制工期和造价。

参考文献:

[1]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

[2]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2014

[3]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2013

作者简介:

王惠凤,女,工学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