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3

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

严国红

严国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200000

【摘要】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更具有人文性,医学的本质特征是人文关怀。为了了解目前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情况,以长宁区医务人员为样本开展调研,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分析医务人员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思路与对策,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加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思路与对策

医学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痛苦的最初愿望诞生。在医学记载史中,医院的前身是救济所,专门收容患者、老人、穷人、流浪者和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用仁爱之心去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得到关爱和帮助,体现了慈善性质和人文关怀。因此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更具有人文性,医学的本质特征是人文关怀。

为了了解目前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情况,以长宁区医务人员为样本开展专题调研,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分析医务人员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思路与对策,使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和新医改形势下,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人文素质调查表(详见附件),对长宁区域内10所医疗单位中300名医务人员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表共设28题选择题,其中单选题18题,多选题10题,内容包括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精神、情景模拟等。

1.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3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2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7%。本次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76人;女性196

人。医生122人,占44.9%,护士80人,占29.4%,医技人员30人,占11.0%,管理人员40人,占14.7%。35岁以下160人,占58.8%,35-45岁82人,占30.1%,45岁以上30人,占11.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54,占19.9%人,大学(包括大专)198人,占72.8%,高中(包括中专)20人,占7.4%。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2.1.1医务人员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知度较高

经调查显示80.1%医务人员认为人文素养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中很重要,它和技能一样重要,只有16.2%人认为人文素养没有技能重要。39.7%医务人员认为目前医务人员最缺乏的职业素养是人文精神,83.8%医务人员觉得有必要增设人文方面的继续教育项目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当问及“您认为当前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提高对缓解医患关系的作用”时,有80.1%人回答:发挥很大作用或决定性作用,这表明长宁医务人员已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对缓解医患关系的作用,同时希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回答如何“提高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途径”时,60%以上医务人员都选择了举办人文知识讲座或报告、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阅读相关书籍等,同时也有44.9%人选择了上级医师、领导干部言传身教,这对我们医院管理者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

2.1.2医务人员对人文知识了解匮乏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等。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中国古典文化感兴趣,能背诵10首以上“唐诗宋词”的医务人员寥寥无几,只有10人,占3.7%。90%以上人员只能勉强背1~2首。对中国古代医学人文思想之源——大医精诚来源回答正确的医务人员只有21人,占7.7%,大多数医务人员都不知道“大医精诚”出自中国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可见长宁医务人员对人文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够。

2.1.3医务人员掌握人文关怀技巧不够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设计了有关沟通方面的问卷调查题,当问到医患沟通时如何做到“平等”时,有68%医务人员认为患者首先是需要帮助的人,其次才是社会人,22%人员回答医患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只有2%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双方是利益共同体。对“医患沟通基本技能”回答时,只有38%人会注意克服语言、文化和社会地位的障碍,鼓励患者充分表达。虽然广大医务人员已认识到语言对患者有治疗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医疗工作繁忙,不注意医患之间充分沟通时常发生。在问卷中通过情景设置来了解当前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患者基本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医疗选择权等人文和伦理问题进行选择,其中对于“当身无分文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救助时,你如何应对”的问题,选择马上无条件救助27人,占9.9%,选择向医院总值班汇报同意后救助212人,占77.9%,选择履行正常挂号程序后救助23人,占8.5%。

2.1.4个别医务人员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

在本次问卷中当被问及“你的人生价值观更倾向于下列哪一项”时,13.2%人选择了只要自己过得好就可以,64%人选择人我两惠,只有17.6%医务人员选择了人活着就要为他人多做贡献。对于问题“你对医生收受红包看法”时,16.2%人认为病人及家属送红包是出于感激、买放心,况且医生那么辛苦,可以理解。对于问题“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会如何做?”36.0%人选择“等待他的请求才去帮助”,甚至有2.2%人选择“别人的事我尽量不去参与”。

2.2原因分析

2.2.1专科教育导致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衰退

追溯我国人才培养教育体制,在高中和大学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学理工科的无需接受人文知识教育,只需学习自己选定的专业学科即可,学生们也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不重视。正由于医学的专科教育和专科化,导致医生只关心自己研究的局部,而忽视整体的人,在医生面前的存在物只是人体的某一局部或组织、细胞,而不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整体人,导致了医务人员人文精神衰退。

2.2.2科学技术发展促成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衰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先进医疗设备不断出现,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检查、化验结果、仪器设备来了解病情,作出诊断、给予治疗,忽视了对病人的直接接触、全面观察,更做不到中医学所要求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医生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医生离开病人的床边,把主要精力用在与各种技术打交道上;对高精尖先进技术的探索;各种自然科学基金、奖励与荣誉的申报;无限制的对人体进行技术干预,人体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等,医学的人性化逐渐消失,导致医学人文精神衰退。

2.2.3医疗专科化导致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衰退

医学专业分工和专科化,在医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学科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科水平越来越高,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整体观念的消失,只关注局部病变的对症治疗,常常忽视机体整体的作用、精神心理在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忽视人文关怀,同时专科体制也导致医生只关注“自管”的器官,很少考虑与其他学科的合作,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衰退。

2.2.4医疗市场化加剧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衰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也逐渐进入市场化,医院以市场法则运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渐淡化,同时由于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医院的运行主要靠自身创收,因此医院各种谋求经济利益的措施应运而生,医务人员为了警惕患者找差错,注重自我保护,尤其“举证责任倒置”实施后,医生为了规避医疗风险和自我保护,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保护自我。

3.思考与对策

综上所述通过对长宁区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广大医务人员对人文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度较高,但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实施人文关怀的技巧、方法和措施欠缺,对医学价值观认识有偏颇,如何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更好地实施人性化服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是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3.1从医疗卫生政策方面,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3.1.1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一是保障性投入,即保障公立医院正常运营必须的投入,包括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等。二是技术性补偿,即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如增设药事服务费、根据市场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等。三是创新性补偿,即支持、鼓励公立医院技术创新,对重点学科建设、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等所需资金由政府统筹安排,给予补助。四是承担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对口支援等公共服务项目应给予专项补助,体现政府购买医疗服务。五是实行医药分开,取消以药养医政策。通过政府的投入保障公立医院基本运营,遏制趋利行为。

3.1.2加强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督

建立临床医生处方分析信息化系统,严格监管临床用药情况,杜绝大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发生,使医疗行为严格遵循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使用适宜诊疗技术和药物,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同时增加患者的知情权,防止医务人员利用职业优势诱导患者医疗需求,产生过度医疗。

3.1.3改革公立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

实行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分配模式,建立以岗位责任、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使医生的收入由于其劳务付出而提高,降低对药品回扣的内在驱动力。

3.2从临床医学方面

3.2.1推行全人医疗的理念,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要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要重视病,同时更要重视人。要了解疾病的生物学知识,也要重视对疾病的社会学、心理行为学的了解,为病人提供心理上、社会上的支持,解除病人的疼痛与痛苦。

3.2.2探索人性化的治疗理念与方法

人性化的医疗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诊疗体现的,改进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方法的人文性,体现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一是要注重对症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规范治疗与个体治疗相结合、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相结合。二是重视对病人生命的维护、生命质量的提高,更好实施人性化关怀。三是重视对病人的照料,为病人提供全程心理支持和生活照料,特别是晚期肿瘤病人、老年病人等,更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医学的人文性。四是在诊疗中尽可能减少对病人机体的损伤,提倡微创、无创诊断与治疗。

3.2.3提倡适应技术,不过度医疗

在医疗诊疗活动中应提供适度医疗与技术,通过循证医学和其他方法为病人选用最适合于他的治疗方案,尽可能选用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和器材,以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为病人提供细心、关爱、人性化的照料,使病人有良好的心境接受治疗和康复。

3.3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体现人文关怀

3.3.1认识沟通的重要性

良好的沟通可在医患间构筑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通过沟通可增进医务人员对疾病信息的了解,及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同时可增进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认识与把握,通过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使医患双方共同配合、共同理解,共同承担疾病风险,减少医患之间的误解,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增强沟通意识,充分认识沟通的重要性。

3.3.2健全沟通机制

没有制度保证的沟通很难让沟通真正发挥作用,也容易使沟通流于形式,因此除了日常医患沟通外,要建立每周一次科主任、护士长沟通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住院病人座谈会,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不足,拉近医患间距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3.3.3加强沟通技巧培训

将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作为医务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平时通过讲课、情景模拟等形式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掌握沟通方式和技能。

3.4从继续教育方面

3.4.1加强中医整体观学习

将中医整体观统筹于人文医学理念中,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中国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它强调形神的统一性、阴阳气血平衡、五脏六肺的整体思维,因此要加强中医学习,将中医学的观点运用于人文医学的教育中,要求医务工作者以一种全局的观点,统筹兼顾的视角来看待所学的医学知识,从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疾病状况和精神状态等诸多因素通盘考虑,在运用专业知识基础上加入情感成分,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给予患者更多人性化关怀,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和人文素养。

3.4.2培育医务人员人文精神

一是定期为广大医务人员举办人文医学方面的讲座;在医学专业、管理专业学术会议中开辟医学人文论坛,就该领域内的伦理学、哲学、心理学、法学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二是搭建人文学者与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之间沟通交流平台。三是倡导医务人员走进社区,开展健康教育。

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政策、社会的关爱、医学教育的进步以及医护人员自身的修炼,同时积极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卡斯蒂廖尼.医学史(上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