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陆地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探讨

苑立双

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一公司2288地震队黑龙江大庆163157

摘要:检测间距的大小确定空间采样频率的频率,并且还影响地震数据中的假频。模拟实验和生产资料表明:在复杂的盖层或高阻抗吸收层的情况下,大炮检测间距有助于地震数据成像。通过根据当地条件灵活选择源和激励方法,可以获得更宽,更高频率的地震信号。观测系统的设计应注意地震波场的连续性。随着勘探对象隐蔽性的增加和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改进,未来的地震数据采集将不可避免地向高密度,小距离和单探测器发展。

关键词:道检距;假频;道密度;炮检距;波场连续性;观测系统;地震勘探

1道间距

众所周知,假频是地震勘探数字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当模拟连续信号采样成为离散数字信号采样时,由于采样不充分,频率是多值的。当在输入信号中每周采样少于两个频率分量时,这些频率分量出现在输出端。此外,会有另一个频率较低的新信号(假频率):这是时域地震勘探中的假频问题。空间域地震波轮廓也具有错误频率问题。这就导致了有可能造成相位对比的错误。在倾斜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反射界面的视角不同(即,每两个通道之间的时间差异不同),因此,也可以在相同的轨道距离和相同的信号频率下生成空间假频。除了一维别名问题外,还存在二维假频问题,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轨道间距的大小对于是否生成错误频率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假频,一个表观波长中的空间样本的数量至少为2。

2大炮检测距离利于在复杂的盖层下进行地震成像

近年来,记录道数和采集系统的动态范围得到了改进,使得可以增加地震响应较差区域的地震数据采集的地震偏移。在复杂盖层在(表面污垢)或高阻抗吸收层的情况下,通常应使用大规模偏移观察系统来改善信噪比。然而,扩大了炮检距的范围,时/炮检距域中就可能有几种地震相共存(如临界附近的反射和折射),应用该资料时就有内在的困难,在资料处理中也常常忽视该现象。当应用常规炮检距进行地震采集时,在噪音占优势且仅远离零炮检距处才出现反射信号的情况下该问题就显得更为明显。这有些类似于地壳地震测量中地震解释人员对临界折射和反射同相轴的解释(通常情况下能为地震相解释提供证据)。

3地震密度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地震数据的潜在质量

我们通过分析同一区域内二维数据的足够信号和随机噪声比来确定需要覆盖三维探测区域的次数。该方法基于以下理论:菲涅耳区中的随机噪声在偏移窗口中衰减,并且反射信号在偏移过程中成像。但是,对于3D探索,计算的覆盖范围的数量是针对特定的区域,这里的覆盖的数量重要性一般。其中,重要的内容是每单位面积的地震痕迹的数量,即道密度。道密度提供了对地震数据的叠前时间或深度偏移的潜在质量的更直观和准确的描述。频率越高,菲涅耳区越小,所需的道密度越高。道密度应由从浅到深的所有目标层的深度确定,特别是对于浅层,高频,低速反射层。这对于绘制轮廓或等高线图也是必要的,并且还需要建立用于深度偏移的速度模型。最浅层控制枪线间距和接收线间距(陆地和海底电缆探测),控制路线之间的距离(海洋拖缆探测)对勘探成本产生直接影响。此外,更深的目标探测需要更大的道检距,在这种情况下,组合的道密度应该超过这些深层所需的轨道密度。这也有助于更好地确定速度和反射成像。

在陆地上,一旦确定了枪线间距和接收线间距,为了使浅反射层具有足够的偏移覆盖,可以沿着线方向减小炮点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以增加轨道密度。此外,宽方位全向观测系统可用于真正提高轨道密度。虽然当爆炸物进行激励时枪间距小并且成本高,但事实上,即使道路密度增加3到8倍,总成本也不会过度增加。二次干扰可能非常强烈。组合重新排列会衰减噪声,但在偏移处理中看不到效果,尤其是在执行组内静态校正和差异NMO时。

在地质复杂的情况下,通常需要较小的小平面。还应考虑整个波场采样问题,包括噪声和衍射。

4有关激发问题

爆炸物和振动器主要用于地震勘探中的激发。

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使用爆炸物来激发:首先,大多数区域使用单深井激发,深井激发产生更小的表面波,这可以减少对小轨道距离和组合的依赖性。因此,很可能在地面地震数据采集中结合深井激发和MEMS型单探测器接收是可行的。然而,深井的缺点是钻井成本高,往往需要重型钻井设备。

另一种是浅井组合激发。这样对提高分辨率是有益的。在各种表面条件下,为了满足地下地质要求,单一的激发方法可能是困难的。观察系统可以根据表面状况灵活地适当地改变,并且振动器和炸药的组合激励模式是优选的。

近年来,旧的重锤勘探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这种新的源设备已经用于一些三维探索。这种新的来源不仅会对地面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还具有很高的重现性,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冲击量。该控制可以最小化表面波并改善地震数据的质量。每个重量装置比振动器小得多,并且重量轻且便宜。对我们来说,重锤激励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当应用小的轨道距离和降低有效收集地震数据的成本。如果这种技术对深层也有效,它可以完全取代重型振动器。

5地震波场的连续性特点

地震波以全向方式在地下传播。实际上,二维采集中的二维波场可以用三个变量(t,xs,xr)来描述,三维采集中的三维波场可以用五个变量(t,xs,ys,xr,yr)来描述。对于三维,对准切片中CMP点的单个覆盖的分布以及对准切片之间的连接可以指示三维连续波场的采样条件。如果它们之间的连接突然发生变化,则会导致波场的不连续,导致数据处理中的边界效应,并且配置文件中将存在“收集跟踪”。与地下地质条件无关的地震振幅的变化将掩盖真实的地下地质特征。一些“收集痕迹”是由设计本身引起的,而一些“收集痕迹”是由数据收集和构造中的因素引起的。

6结束语

地震工作一般是二次/三维二维采集和三维详细检测或二次三维采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以深层油气藏和隐蔽油藏为目标的三维地震勘探时代。地震勘探技术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提高深部数据的信噪比。在过去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中,忽略了横向空间采样和噪声采样,难以保证连续地震波场的采集。一个好的观测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最浅的反射,而且可以实现最深的反射,同时考虑到静态耦合耦合问题和数据处理软件的能力。随着地震采集(接收和激励)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应在高密度,小轨道,单探测器接收方向上开发地震数据。只有获得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数据,编译才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地下情况,对深层次的地质状况清晰了解。

参考文献

[1]解曙巍.谈陆地三维地震资料采集[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22(4):61-62.

[2]魏洪平,孔维春,龚春华.陆地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2(11):130-130.

[3]S.J.Laster,严挹非.地震数据采集的现状[J].石油物探译丛,1986(5):12-18.

[4]姬艳丽.浅谈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设计[J].魅力中国,2014(19):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