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

黄晓琳

营口理工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摘要:在当前阶段,美术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习效果,还需要在教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基本的审美观念。当学生能够充分体会中西方优秀作品的美感之后,鉴赏教学便实现了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美育培养;审美能力培养

引言:美术鉴赏是我国美术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不仅注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更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态度,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通过对国内外成功美术作品的赏析,可以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并且以这种发现的能力去看待文化、历史以及身边的生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于美的涵义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美术鉴赏简介以及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

(一)美术鉴赏简介

在大学生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是核心教学内容。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其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基本掌握作品中抽象化的物质因素等,同时能够进行联想与想象,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进行作品欣赏。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提升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一些大学生在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开展的美术鉴赏课程难以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难以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精髓。有的教师喜欢利用一些专业名词进行教学,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达不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

大学阶段学生通过接触美术作品以及相关的文艺作品,能够逐步提升审美能力。为了开展好美术鉴赏教育,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心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审美教学。大学生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基本成熟,也是追求美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大学美术鉴赏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审美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使其审美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大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逐渐完善,审美感受初步形成,审美心理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审美价值逐渐形成,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审美价值趋于完善的阶段。这时期的大学生生审美价值逐渐摆脱他人的评价,逐渐形成自我的审美标准,对于美术作品中的场景与人物进行自我评价,流露出对美的不同追求;第二,审美范围逐渐扩大,大学生接触的知识逐渐丰富,通过对不同知识的学习以及美术作品的了解,大学生的美术学习范围得到扩展,理解能力加强,从而能够更好地欣赏作品,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特征[1]。

二、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美术鉴赏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美术作品分析活动,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深入了解,可以感受到来自作者的美学理念的传达,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美学意境,从而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美术作品鉴赏理论系统,并且在鉴赏的过程中增强对作品的批判能力,与此同时实现增强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审美能力提升有密切的关系,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且美术鉴赏的内容仅限于对作品的赞美,其中缺乏客观的评价,所以学生无法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达到审美能力的提升。所以,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的双向流通,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并且学会对作品形成客观的认知,勇敢地表达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美术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措施分析

(一)美术鉴赏有效教学对策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之上开展深入的学习,进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事业在不断改革、进步。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理论逐渐向生活转变,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这样不仅能够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课程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在欣赏《麦田上的乌鸦》时,教师可以首先在PPT上播放有关后印象派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一画派有简单的了解;然后在鉴赏的过程中加以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互动讨论,发表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或说出不懂的地方;最终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便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抓住了循序渐进这一教学方法,由浅及深地实施教学计划,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程知识,培养良好的鉴赏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对策

在大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与美术鉴赏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作品进行联想与想象,才能够逐渐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作品欣赏过程中发现差异,把握作品的灵魂等。因此,在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之后,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便能够发现其中隐藏的细节,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如,在《最后的晚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由于画面中所有的人物都是面对着桌子而坐,所有人物的面部表情都被形象地刻画出来,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不同门徒的面部表情,才能够找出陷害耶稣的真凶。总之,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审美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打破教学理念的思维定式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与想象的融合过程,与人的主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学历以及对事物不同的认知程度,都会得到不同的审美结果。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中整齐划一的思维定式,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四)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美术鉴赏是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而且也要鉴别其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教师要传达给学生正确的鉴赏思维,鉴赏不是一味的赞美,而是对作品进行客观的认知和分析,学习其中优秀的表达手法,摒弃不好的内容,才能促进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增强。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形成较强的审美能力。

结论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学生与审美对象的桥梁。通过合理地开展美术鉴赏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够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与理解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