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的培养需从娃娃抓起刘志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从娃娃抓起刘志宽

刘志宽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蓬莱2656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笔者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抓起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采访了一位年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您认为在您的一生里,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平静地答道:“在幼儿园。”记者追问:“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老人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顿时,在场所有的人都对老人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把获得诺贝尔奖,首先归功于幼儿园的教育。由此看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

一是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鸟儿爱蓝天,是因为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驰骋;鱼儿爱江河,是因为在江河中可以自由游荡;那么孩子们喜欢玩耍、探索,我们也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空间。“钱学森同志生前六次问过温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老之问虽然沉重,但是,我们必须迫切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父母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

父母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不是对孩子放手不管,而是根据孩子的意愿,顺应孩子的天性,对孩子加以合理引导,让孩子自主地发展,让孩子更加愉快、健康、自由地成长。很多父母溺爱孩子,怕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因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事事替孩子包办,使孩子不但失去了动手的能力,而且缺乏独立的精神,形成了懦弱的性格,这必将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因为孩子的能力,就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形成的;孩子的自信,也是在自己做事的时候培养的;孩子的自主意识也是在父母放手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养成;孩子对自我良好的认识与肯定,也是在身心投入的过程及其劳动果实中确认的。所有这些优良品质、能力,都是孩子将来成功的基石,缺一不可。而这些,都是在父母充分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父母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就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思考、自主决定,父母只提供建议。同时教给孩子管理自己的能力。因为孩子小,父母在放手的时候也要进行关注,及时给孩子引导和呵护。

二是给孩子一个榜样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时期是儿童开始形成个性,品德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影响下,能初步掌握简单的行为规则和对人对事,好与坏、美与丑的评价,开始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但这些好坏的判断均来自于父母的标准。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当孩子能模仿大人扫地抹桌时,他也可以同样会模仿大人其它的行为方式,如语言、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法。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的孩子。树立好榜样的父母会让孩子非常崇拜,在家庭生活的相处中,孩子也会因为爸爸妈妈树立的好榜样而影响,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父母在自己的心里都是偶像一般,也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拉近孩子和父母之前的距离,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是最大的骄傲。其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自己要有正确的人生追求,热爱社会,热爱集体,能认真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要具有法制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再次,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遵纪守法,给孩子做出表率。最后,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勤于思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注意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经常和子女谈心,随时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进行施教。

三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谓优秀,就是一种好习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是一生花不完的利息;从小养成的坏习惯,是一生还不清的债务。

习惯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以及处世态度,由于我们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形成很强的惯性,在我们不自觉中运转,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如此。所以说,习惯的力量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据有关媒体统计世界最成功的100名企业家,其中60%的企业家都有长期早起的习惯。最为著名的华人富豪,李嘉诚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几十年没有改变过。

心理学做过研究,一个习惯养成需要21天,过了21天就没有那么痛苦,形成一定的习惯痕迹,稳定下来需要90天,但是要想把这个习惯固化却需要3年时间。否则就算你坚持了1年,不去坚持还是一样会作废。但是,最为关键的就是前21天,形成习惯痕迹我们就会轻松多了,只要保持就可以了,尤其是前三天最为痛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习惯也是一样。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在发展心理学来说,3岁-6岁之间的儿童最为重要,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很容易形成,因为他们几乎没有之前习惯痕迹,这样的习惯形成直接影响他的一生。我们随着长大,逐渐意识到有的习惯妨碍了我们的发展,所以必须给予去除,但是我们要找到主次,把最为严重的坏习惯,逐一击破,不能想一次性都去改掉,那是不现实,最终由于惯性太大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