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温肺化瘀汤在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探究温肺化瘀汤在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向璐璐

衡东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湖南衡东421400

【摘要】目的:探讨温肺化瘀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是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患儿80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40例患儿单纯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患儿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肺化痰汤。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各项临床症状与临床体征的转归时间都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温肺化痰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以促使患儿的各类临床表现与体征获得极大的好转,进而让患儿的总体疗效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温肺化瘀汤;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中即患病的概率极大的一类小儿呼吸系统型病症,这一病症的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干咳,喉部可伴有痰鸣音或喘鸣音,可有低热或不发热。中医将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归属为“哮喘”的范畴,认为引起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而致病[1]。笔者借助温肺化痰汤以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予以治疗,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及方式

1.1相关资料

选出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8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并参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观察组收入了患儿40例,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分别22例、18例,患儿的年龄最大26个月,最小3个月,平均年龄是(7.8+1.2)个月;病程1-5d,平均病程(2.6+0.6)d。对照组收入了患儿40例,对照组包含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龄3—28个月,平均年龄(6.6+1.3)个月;病程1-6d,平均病程(2.8+0.9)d。对两组患儿年龄、病程、性别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方式

对照组患儿施以传统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肺化痰汤进行治疗,温肺化痰汤组方:法半夏6g、陈皮9g、丹参10g、红花6g、赤芍6g、苏梗6g、杏仁6g、地龙6g、僵蚕6g、全栝萎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每日1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时间。

1.3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判定,包括治愈:患儿在治疗后,其咳嗽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痰鸣音和喘鸣音消失,且患儿的一般情况良好;有效:患儿在治疗后,其咳嗽症状有明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或出现低热,仍可闻及痰鸣音和喘鸣音,且患儿的一般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好转;无效:患儿在治疗后,其咳嗽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体温恢复正常或低热,仍可闻及明显的痰鸣音和喘鸣音,且患儿的一般情况较差[2]。

1.4数据统计学调研

凭借SPSS17.0一类统计学软件统计并调研相关的数据,频数及百分比(%)运用到显现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x±s)运用到展现计量资料,统计指出P<0.05时,具备其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比照两组的治疗疗效

观察组治疗后治疗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数据见表1:

2.2不同治疗方案下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的转归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较均显著较短,P<0.05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数据见表2:

3讨论

传统中医将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归属为“哮喘”的范畴,认为引起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而致病[3]。西医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常规疗法主要是止咳、祛痰对症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了传统中药汤剂温肺化痰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4]。温肺化痰汤中的法半夏具备化痰清湿、降逆止呕的功用;陈皮具备降逆去痰的效用,同时还兼具了行气宽中的功效;而方中的红花、丹参、赤芍均具有活血通经散瘀的功效;杏仁则具有降气止咳平喘的功效;苏梗具有利水化湿、理气宽中、行气止痛的功效;僵蚕具有散结化瘀的功效;地龙具有清肺定喘的功效;全栝萎具有宽胸散结、清热化痰的功效;甘草调和诸药,且补脾益气、润肺止咳[5]。方中诸药合力可发挥清肺平喘、温肺化痰的功效,从而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起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温肺化痰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以促使患儿的各大临床表现与体征获得好转,进而让患儿总体的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宝银,陈坤,何卉,等.祛风活血化瘀止咳疗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12(5):779-780.

[2]刘晓红,林海.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风寒袭肺型小儿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587-591.

[3]孙安礼,杨冬梅,赵善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0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2):37-38.

[4]丁爱辉,赵迎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215.

[5]林海,刘晓红,崔红,等.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4):11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