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执行力调查思考与对策

/ 2

基层干部执行力调查思考与对策

李宝惠

龙煤地勘公司鹤岗地质队

“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决策再好、思路再好、制度再好,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纸上谈兵。缺乏执行力,计划会打折,机会会丧失。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基层领导干部的执行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现象。

一、“机械”型执行、“主观”型执行、“利益”型执行、“无过”型执行是执行力“缩水”的四种表现

通过调查,发现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缩水”表现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机械”型执行,按惯例、凭经验、不讲创新,照搬照套。集中表现在:唯规定,不结合实际。以上级规定为教条,照本宣科,不顾实情,机械照搬,简单拿来,上下一般粗。

唯形式,不考虑效果,甘当“传声筒”、“留声机”,工作有布置没落实,有规划没行动,有开头没结果,有安排没检查,有启动没跟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做在会上,摆开的架势大,收到的实效少。

唯经验,不寻求突破。以老套套行事,用老办法工作,习惯念老经、走老路,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闯劲,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没特色。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形式主义。

第二种“主观”型执行,唯喜好,论心情,不讲科学,随心所欲。集中表现在:唯资历,不讲民主。“家长”作风,自以为是,工作摆老资格,作风不民主,遇事不商量,自己说了算。行为武断,朝令夕改,决策拍脑袋,规划届届都有新花样,听不见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工作没有连续性,这在“一把手”中表现尤为突出。

唯喜好,不讲原则。工作因喜好而为,挑三拣四,挑肥拣瘦,自己喜欢的多做,反之少做甚或不做,工作原则性不强。

唯心情,不讲责任。工作视心情而定,时好时坏,时松时紧,心情好时,大干特干,心情糟时,消极怠工,出人不出力,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自由主义。

第三种“利益”型执行,图名利,重个人,不讲大局,唯利是图。集中表现在:唯团体利益,不讲大局。以小团体利益为落脚点,利益主义严重,凡事把单位和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利益的抢着干,没利益的不推则躲,无视整体的发展大局。

唯个人利益,不讲奉献。以个人利益为取舍,用心营私,于己有益,“抢滩登陆”,于己无益,高高挂起。有的甚至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开口讲价钱,伸手要利益;唯上级利益,不讲群众观念。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唯上欺下,把上级和领导当成“如来佛”,虔诚膜拜,趋之若鹜,百般讨好,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群众利益。长此以往,这种执行容易滋生干部的利益主义。

第四种“无过”型执行,混日子,求平安,不讲作为,敷衍了事。集中表现在:唯热情,不求落实,空有壮志豪情,却无行为之力,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有的遇到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素手无策,本领恐慌打不开局面,常常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唯现状,不求长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安于现状,谋事无规划,做事没重点,按天看在忙,按月看在做,按年看什么也没干成,不思安危,不思进取,工作缺乏闯劲。

唯好好,不求有功。“怕”字当头,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愿得罪人,怕困难,怕惹事,怕诬告,怕丢票,怕担责,遇事避重就轻,碰到问题绕道走,歪风邪气不敢管,难事硬事不敢抓,甘当“好好先生”。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悲观主义。

二、执行力“缩水”的根源

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缩水”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是三个方面。

一是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与新时代要求发展偏离。问卷显示,有36.7%的人认为放松业务知识学习导致自身能力素质提升过慢,是造成执行力“缩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导致干部价值取向发生偏离。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利益倾向、金钱价值观等不良风气,客观上对领导干部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

三是体制不优造成干部干事创业导向发生偏离。在干部人选机制上,目前,干部队伍选拔任用的机制体制不完善,还未建立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任选机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带病上岗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优秀人才难脱颖,干部能上不能下等等。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导向,引导他们成天琢磨人而不琢磨事,最终造成干部执行力不足和不作为。

三、破解执行力“缩水”的难题

提高执行力,必须提高领导者素质。领导者,是制约执行力强弱的第一要素。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弱。伊利集团的原董事长郑俊怀认为,“好的执行力,必须有好的管理团队;领导以身作则,人力资源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执行力”。在这里,管理团队,指的就是各级领导干部。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说的那句“从我开始改变,除了妻儿,一切换新”的话,强调的是提高执行力,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只有领导者的素质提高,执行力才能得到提高。

提高执行力,必须提高员工的素质。员工是企业的成员,员工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弱。应该看到,在我们的职工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有能力,有本事,但没有工作热情的人,这种人能干,但不肯干,不愿干;一种是有热情,但没有能力,没本事的人,这种人想干,但干不了。既有热情,又有本事的人,其实并不多。结果,一个任务下达下去,往往是推来推去,总也落不到实地上。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手段,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才能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教育主要针对那些有本事,但没热情的员工来进行,通过入情入理的思想政治工作,疏导他们的情绪,化解他们的心中的淤结,提高他们敬业向上的思想境界,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乐于执行的积极性。培训主要针对那些有热情,没本事的员工来进行,通过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使他们成为能够执行的人。只有这样,执行力才能在员工的环节上得到保证。

提高执行力,必须提高决策水平。决策出思路,思路出效益。思路同执行力之间,更是成为正比关系。尽管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是一句空话,但如果思路和战略本来就不符合实际或者缺乏可行性,执行力也无从谈起。事实证明,许多担负决策任务的领导蛮干,不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结果常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经常在干错了以后,领着员工从新再来,干返工活。这样的干法,执行力就不会高,干的再多,也没有绩效,浪费人力、物力和精力。因此,提高执行力,必须坚持科学决策,坚决防止南辕北辙,盲目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