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彭礼禄

(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浙江嘉兴314102)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采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实验对象均为我科在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掌指(足跖)患者,共98例,利用抽签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法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及术后关节活动度(TAFS)评分。结果:实验组在治疗时间、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及术后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克氏针内固定法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关键词】掌指骨折;足跖骨折;微型钢板;克氏针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139-02

掌指与足跖骨折在骨科十分常见,是骨科中的外伤性疾病,在所有手外伤与足外伤中所占比例约为25%,如果不及时医治或医治不当,会对患者手足部功能及手足外形产生不可逆的影响[1]。当前能治疗的固定材料较多,主要两种为微型钢板与克氏针[2]。为更清晰地比较两种材料固定法的疗效,我科针对98例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选取的98例掌指(足跖)患者均是我科在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采用抽签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每例患者只有一处骨折。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开放性骨折26例,闭合性骨折23例;年龄19~59岁,平均(37.34±3.12)岁。实验组中男30例,女19例;开放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25例;年龄20~58岁,平均(38.03±2.9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基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用于临床比较。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固定,具体操作为:患者仰卧,对患处所在肢体进行局部麻醉。闭合性骨折患者从手背或脚背切口,切开后分离肌腱周围筋膜;开放性骨折患者则从患处切口,在这一过程中尽量避免骨膜脱落,在直视情况下将骨折处进行复位,然后用微型板及微型螺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对于肌腱损伤患者进行修复,用肌腱膜来维持肌腱活动能力[3]。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具体操作为:患者仰卧,对患处所在肢体局部麻醉,在骨折远端切口,以便于观察骨折远端断面,由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单针固定或交叉固定。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从远端依次穿入骨皮质、皮下肌肉及皮肤,克氏针多余部分需要剪短或者是折弯,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对于肌腱损伤患者用石膏固定3周。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及术后关节活动度(TAFS)评价。TAFS标准:优:在术后康复训练后,掌指(足跖)关节可弯曲角度>220°;良:关节可弯曲角度在180°~220°;差:关节可弯曲程度<180°。

1.4统计方法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TAFS评价比较

经治疗,对照组组优12例,良21例,差16例,优良率为67.35%;实验组同期优18例,良23例,差8例,优良率为83.6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优良率更高,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两组治疗时间、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时间、恢复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在数值上均小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讨论

掌指与足跖分别为手和脚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指与足跖在手部及脚部外伤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为上述部位的结构十分复杂,所以在治疗中选用合适的手术及固定方法十分重要[4]。当下最主要的两种固定方法为克氏针固定法及微型板固定法,但很多临床实验显示克氏针固定时存在安全性及适用性问题,因此很多专家对微型板固定法更加青睐[5]。与克氏针相比,微型板固定骨折部位更加稳定;且在骨折部位偏侧固定,占用空间较小;对肌腱及邻近组织损害微乎其微;固定操作简单,由微型螺钉稳固,可以解剖复位及让患者尽早得到功能训练。

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TAFS评估优良率为83.67%,对照组为67.35%;实验组住院治疗时间、恢复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分别为(5.13±0.45)d、(6.37±0.39)周及4.08%,对照组同期为(7.32±0.51)d、(7.83±0.41)周及12.24%。实验组更具有优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使用微型板固定效率高、安全性好。

综上,在治疗掌指(足跖)骨骨折时,采用微型板进行复位后的固定比克氏针固定更高效、更安全,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索岩,张展,杨光.微型钛板螺钉与交叉克氏针融合近指间关节的比较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5):290-291.

[2]于满柱,石桩.微型钛板与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对比研究[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1,25(4):301-303.

[3]李跃红,冯能,童军.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88-89.

[4]萧志雄,梁晓宗,汪翔等.应用微型钛板治疗掌指骨骨折[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2,26(1):31-32.

[5]黄守柱,韩俊杰,刘新明.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