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北宋统治政策中的牵制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浅论北宋统治政策中的牵制因素

陈文萱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北宋统治政策中的牵制性因素更为明显。由于北宋从开国起就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所以对武将和文臣(主要是中高级官员)的牵制,可以说是此政策实施的重点所在。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北宋统治政策中对宦官、后宫、外戚和皇权的牵制因素。北宋这些牵制措施的实施,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北宋统治政策牵制

唐末五代武人跋扈,致使朝代更替频繁,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名存实亡。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北宋从太祖建国起,在制定统治政策时就处心积虑地为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服务,从而使其统治政策的牵制性特点更为明显。具体而言,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皇权对臣属的统治策略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臣属对皇权的牵制作用方面。所以终北宋朝,既未出现臣属威胁皇权的现象,也未出现皇权过度膨胀的现象。

一、对宦官的牵制

众所周知,北宋以前的王朝,大多的衰弱甚至灭亡几乎与宦官专权有关,一幕幕血腥的事实使东汉和唐朝这些大的王朝都没能幸免。北宋开国后,最高统治者吸取这方面的教训,绝不允许宦官专权朝政、身涉后宫是非。如宋太宗时宦官王继恩平王小波、李顺起义有功,宰相上书太宗,欲授王继恩宣徽使。太宗曰:“朕读前代史,不欲令宦官预政。宣徽,执政之渐也,止可授以他官。”当宰相力言王继恩功大,“非此不足以酬之”时,太宗怒。最后,“别立宣政使授之”。由此可见,对宦官的牵制(这里可说是抑制)在太宗时就成了“祖宗之法”。在北宋时,如果宦官身涉后宫是非,不论事大事小,几乎都会受到严惩,如英宗刚即位时,与曹太后(仁宗皇后)有段时间关系不睦。韩琦、欧阳修、司马光等极力劝解调和,才使“两宫之疑渐释”。引起这场猜疑的原因之一就是内侍都知任守忠“欲援立昏弱以邀大利”不成,趁英宗病,“交构两宫”的。事后司马光说:“论守忠离间之罪,国之大贼,乞斩于都市。”最后在英宗许可下,韩琦等责任守忠蕲州安置,“其党悉窜南方,中外快之”。

所以,综观北宋一朝,几乎未出现宦官专权,以致威胁皇权的现象发生。至于徽宗时童贯权势的炽热,那与徽宗的昏庸有直接关系,但童贯本人始终也未威胁到皇权。

二、对后宫的牵制

北宋一朝,甚至包括南宋,几乎未出现后宫扰政、乱政的情况,这与北宋对后宫牵制政策的成功有直接关系。仁宗即位之初,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是个有断谋、有野心的人,她曾问参知政事鲁宗道:“唐武后何如主?”对此鲁宗道毫不隐讳地答道:“唐之罪人也,几亡社稷!”后来迫于种种压力和阻挠,刘太后很快还政于仁宗。再如英宗刚即位时,开始与曹太后不睦,大臣劝解时,韩琦对曹太后说出了这样危言耸听的话:“臣等在外,圣躬若失调护,太后不得辞其责。”言下之意,眼下皇帝正在病中,太后应容忍他、照顾他,不能因此起异心——即杀君之心!无怪曹太后当时惊曰:“是何言?我心更切也!”也无怪“同列闻者,莫不流汗”。因为这是直接的威胁!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为了维护皇权,在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臣子对皇帝后宫的牵制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开明、一种进步。

三、对外戚的牵制(抑制)

终北宋一代,亦未出现外戚跋扈专权的局面。钱惟演“出于勋贵,文辞清丽,名与杨亿、刘筠相上下。于书无所不读,尤喜奖励后进……”,但因“以妹妻刘美(刘太后所认的兄长),乃太后姻家”,冯拯因言:“不可与机政以废祖宗之法,请罢之。”钱惟演为求仕途发达,曾一度依附丁谓,当他有做宰相的可能时,御史韩詠说:“若相惟演,当取白麻庭毁之。”致使钱惟演哀叹道:“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与黄纸上押字耳!”仁宗时,张贵妃宠冠后庭,其伯父张尧佐猛然间身兼四职。唐介、包拯、吴奎、王举正等在仁宗前极力争其不可,又留百官廷论,迫使仁宗降旨削去张尧佐二职。因此,仁宗时张贵妃虽“专宠特异,终不得紊政”。

四、对皇权的牵制

北宋王朝为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牵制臣属的措施,但这并未导致皇权的过度膨胀,其主要原因是北宋的统治政策中的牵制因素也涉及臣属对皇权的牵制,这体现出北宋统治中的一种在封建社会少见的政治文明。这可以从本文前面所举的对外戚和后宫的牵制例子中看出端倪。

北宋时对皇权的牵制,主要表现在为了维护“祖宗之法”、统治大局,文臣对皇帝举措的直接牵制。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英宗即位后,在大臣们的牵制下,没能按英宗本愿使亲生父亲受宗庙奉祀之礼(仁宗没有儿子,英宗是过继给仁宗从而登上皇位的)。再如仁宗时侍御史唐介为张尧佐复升宣徽使事弹劾宰相,触怒仁宗,仁宗对他无法,贬谪他时“命中使护之”,怕落“杀直臣名”。

北宋这些牵制措施的实施,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其一,对文臣、武将、后宫、外戚的有效牵制,大大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封建秩序。这为北宋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其二,臣属对皇权的有效牵制,避免了皇权的畸形膨胀。这有利于形成一种较为民主的统治气氛,从而推动政治文明的向前发展。

当然,北宋的这些牵制措施,实施的效果是有限的,而且在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端,如官僚机构运行效率不高,党议党争愈演愈烈,对外军事战备不堪一击,等等。这不是本文重点,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