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冷缩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研究胡晓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10KV冷缩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研究胡晓麒

胡晓麒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冷缩电缆终端头是利用弹性体材料在工厂内注射硫化成型,再经扩径、衬以塑料螺旋支撑物构成各种电缆附件的部件。现场安装时,将这些预扩张件套在经过处理后的电缆末端或接头处,抽出内部支撑的塑料螺旋条,压紧在电缆绝缘上而构成的电缆附件。研究10KV冷缩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可以使我们更加精确地掌握10KV冷缩电缆终端头制作技术,进而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10KV冷缩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

10kV电缆一般采用管埋敷设,路径多与排水管道毗邻,环境潮湿。雨季时积水浸泡电缆,水会从电缆“薄弱处”进人,侵蚀护套,腐蚀屏蔽层,进而侵入交联绝缘逐渐在绝缘内形成水树枝,在电场作用下进一步演变成电树枝,造成电缆损坏和接地事故。且电缆头多安装于环网柜、对接箱等设备间隔,空间狭小,各电气元件间的距离很近,电气绝缘主要依靠插把头等电缆附件。因此对终端头进行制作的要求也极其严格。

1.10kV冷缩电缆头制作安装的工艺与步骤

(1)剥外护套、钢铠和内衬层。将电缆校直、擦净,剥去从安装位置到接线端子的外护套,留钢铠30mm、内护套10mm,并用扎丝或PVC带缠绕钢铠以防松散。铜屏蔽端头用PVC带缠紧,以防松散,铜屏蔽皱褶部位用PVC带缠绕,以防划伤冷缩管。

(2)固定钢铠地线。将三角垫锥用力塞入电缆分叉处,打光钢铠上的油漆、铁锈,用大恒力弹簧将钢铠地线固定在钢铠上。为了牢固,地线要留10—20mm的头,恒力弹簧将其绕一圈后,把露的头反折回来,再用恒力弹簧缠绕。固定铜屏蔽层地线也是如此。

(3)缠填充胶。自断口以下50mm至整个恒力弹簧、钢铠及内护层,用填充胶缠绕两层,三叉口处多缠一层,这样做出的冷缩指套饱满充实。

(4)固定铜屏蔽地线。将一端分成三股的地线分别用3个小恒力弹簧固定在三相铜屏蔽上,缠好后尽量把弹簧往里推。将钢铠地线与铜屏蔽地线分开,避免短接。

(5)缠自粘带。在填充胶及小恒力弹簧外缠一层黑色自粘带,目的是便于抽出冷缩指套内的塑料条。

(6)固定冷缩指套。先将指端的三个小支撑管略微拽出一点(从里看和指根对齐),再将指套套入尽量下压,逆时针先将大口端塑料条抽出,再抽指端塑料条。

(7)固定冷缩管。在指套指头往上100mm之内缠绕PVC带,将冷缩管套至指套根部,逆时针抽出塑料条,抽时用手扶着冷缩管末端,定位后松开,不要一直攥着未收缩的冷缩管,根据冷缩管端头到接线端子的距离切除或加长冷缩管,或切除多余的线芯。

(8)剥铜屏蔽、外半导层。距冷缩管15mm剥去铜屏蔽,记住相色线。距铜屏蔽15mm剥去外半导层,按接线端子的深度切除各相绝缘。将外半导电层及绝缘体末端用刀具倒角,按原相色缠绕相色条,将端子插上并压接。按照冷缩终端的长度绕安装限位线。

(9)绕半导电带。在铜屏蔽上绕半导电带(和冷缩管缠平),为避免毛刺应先用砂纸打磨绝缘层表面,并用清洁纸清洁。清洁时,从线芯端头起,撸到外半导层,切不可来回擦,并将硅脂涂在线芯表面(多涂)。

(10)固定冷缩终端。慢慢拉动终端内的支撑条,直到和终端端口对齐。将终端穿进电缆线芯并和安装限位线对齐,轻轻拉动支撑条,使冷缩管收缩(如开始收缩时发现终端和限位线错位,可用手纠正过来)。

(11)固定密封管。用填充胶将端子压接部位的间隙和压痕缠平,从最上一个伞裙至整个填充胶外缠绕一层密封胶,终端上的密封胶外要缠一层PVC带,否则支撑条将和其粘连,一是支撑条不易抽出,二是密封管套在此部位收缩。如密封管与端子间有间隙,可把密封管翻卷过来,在端子上缠一些密封胶后再把密封管翻卷回来。

(12)密封冷缩指套。将指套大口端连地线一起翻卷过来,用密封胶将地线连同电缆外护套一起缠绕,然后将指套翻卷回来,用扎线将指套外的地线绑牢,完成安装。

2.10KV冷缩电缆终端头制作技术要点

2.1主绝缘层外铜屏蔽的作用:在电缆结构上的所谓“屏蔽”,实质上是一种改善电场分布的措施。电缆导体由多根导线绞合而成,它与绝缘层之间易形成气隙,导体表面不光滑,会造成电场集中。在导体表面加一层半导电材料的屏蔽层,它与被屏蔽的导体等电位并与绝缘层良好接触,从而避免在导体与绝缘层之间发生局部放电,这一层屏蔽为内屏蔽层;同样在绝缘表面和护套接触处也可能存在间隙,是引起局部放电的因素,故在绝缘层表面加一层半导电材料的屏蔽层,它与被屏蔽的绝缘层有良好接触,与金属护套等电位,从而避免在绝缘层与护套之间发生局部放电,这一层屏蔽为外屏蔽层。没有金属护套挤包绝缘电缆,除半导电屏蔽层外,还要增加用铜带或铜丝绕包的金属屏蔽层,这个金属屏蔽层的作用,在正常运行时通过电容电流;当系统发生短路时,作为短路电流的通道,同时也起到屏蔽电场的作用。可见,如果电缆中这层外半导体层和铜屏蔽不存在,三芯电缆中芯与芯之间发生绝缘击穿的可能性非常大。

2.2那是电缆最薄弱环节:制作电缆终端头或接头时剥除一小段屏蔽层主要目的是用来保证高压对地的爬电距离的,但剥去了屏蔽层,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场分布,将产生对绝缘极为不利的径向电场。在剥去屏蔽层芯线的电力线向屏蔽层断口处集中,那么在屏蔽层断口处就是电缆最容易击穿的部位。所以建议在制作过程中采用小圆挫在预定的外半导电层切断处挫一个圆周,这样一来可防止刀片切伤电缆绝缘、二来外半导电的断口为一个斜坡,平整光滑。通常剥掉外半导层后我们采取分散这集中的电力线(电应力),用介电常数为20-30,体积电阻率为108-1012Ω•cm材料制作的电应力控制管(简称应力管),套在屏蔽层断口处,以分散断口处的电场应力(电力线),保证电缆能可靠运行。电缆头制作中应力管非常重要,而应力管是在不破坏主绝缘层的基础上,以达到分散电应力的效果的。

2.3电缆接地的问题:制作电缆头时,一般要求将钢铠和铜屏蔽层分开接地,是为了便于检测电缆内护层的好坏,在检测电缆护层时,钢铠与铜屏蔽间通上电压,如果能承受一定的电压就证明内护层是完好无损。如果贵单位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用不着检测电缆内护层,也可以将钢铠与铜屏蔽层连在一起接地。10KV电压等级的电缆应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10KV电缆多数是三芯电缆,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向量为零,在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金属屏蔽层两端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屏蔽层。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以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击时,就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以击穿护套绝缘,而采用两端接地方式形成感应电压释放回路,保护电缆绝缘免受感应电压击穿。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10KV冷缩电缆终端头制作过程中对于制作工艺技术的要求较高,我们要积极审视技术工作中的不足,努力研究10KV冷缩电缆终端头制作的技术要点,来提升我们制作终端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永健,蔡耀星,何丽平.10KV冷缩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100.

[2]梁波,李文修.10kV冷缩电缆头的制作安装[J].农村电工,2014,01:35.

[3]于洪乾,岳建宁,王夫光.10kV冷缩电缆终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电气技术,2013,09:79-81.

[4]尹宏,尹昊.10kV交联橡塑电缆终端头的制作[J].电气时代,1998,09:16.

[5]李俊士.10kV交联电缆热缩型终端头制作要点[J].电气时代,1999,05:19.

[6]张前进,周伟,朱胜达.35kV冷缩电缆终端与中间接头制作常见错误分析[J].电世界,2013,11:50-51.

[7]张津.10kV冷缩电缆头工艺制作故障及对策[J].贵州电力技术,2015,10:36-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