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企发展与面临的困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3
/ 2

中国国企发展与面临的困难

赵晗越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河西区300202)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柱和导向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中,国有企业肩负宏观调控的使命,负责协调、执行国家的一些经济政策,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是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各国的改革经验,对我国国企改革提出一些意见。

背景

学者陈鸿(2013)认为:“国有企业是指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并为国有企业所有,依法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①。搜狗百科中的释义为:“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②。

1953年至1956年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自此,国有企业在中国全面确立,占全部企业100%的比例。1978年文革结束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步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道路。王永(2012)提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一)计划经济体制内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探索时期(1978-1993):(二)市场化改革探索期(1994-2001):(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期(2002)年以后③,并论证了国企改革与国企管理创新在发展时间方面具有同期性,在发展目标方面也有高度的一致性。

国企发展现状

一、地域分布上来讲,国有资产多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区,这些区域多临海,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是我国境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分布于这些区域的国企多为上市企业,资产状况良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在管理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与政府息息相关,政企不分桎梏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致使企业发展缺少活力。当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政府也开始对国有企业权力下放,赋予国有企业自由发展的权力,国有企业开始了公司制、股份制的发展道路,经过不断的探索、学习、管理创新,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革。

三、行业分布上来讲,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2016年国有企业数量共为132373家,其中工业企业个数为2459家,占比1.9%,国有及控股建筑企业个数为3593家,占比2.7%,国有企业住宿业法人企业数,国有批发企业数量为2130家,占比1.6%,国有企业住宿业1732家,占比1.3%,由此可见,从行业分布方面来看,国有企业多集中于第一、二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科技含量小,鲜有企业涉足新兴技术行业。

国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缓慢

笔者通过对比近5年的《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发现,国有企业占中国500强企业数量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详情见下表格:

数据来源:《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2013-2017)

从近5年国有企业中中国500强企业比重逐年下降,民营企业占比逐年增加的趋势来看,国有企业发展速度略低于民营企业,从2015年起,国有企业在中国500强企业占比情况已经开始低于60%,由此可见,在未来5年内可能会出现民营企业在中国500强企业占比超过国有企业,届时,国企可能会失去更多发展的先机及动力。

二、负担过重

在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共计274家,占比为54.8%。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占比为71.83%,纳税占比85.87%,即私企营业收入占比28.17%,纳税占比14.13%。国企与私企的税负之比一目了然,即国企纳税额约为私企的2.5倍。并且,除了赋税负担,国企仍需要设立党政工团等组织机构,进一步制约了国企的发展。

三、政企不分,管理问题突出

尽管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权力下放,放松对国有企业的管制,但国有企业负担政府监管国家经济发展的使命,在企业发展自有方面仍受限制,企业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仍旧要接受政府的统一安排和指导,致使企业发展缺少活力。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纷繁杂立,连监理部门也是企业内部的员工,使企业监管不力,贪腐现象也十分突出。

解决方案

一、分步实施、分项改革

许多国家的国企都经历过改革发展之路,纵观各国,都有各自的改革特点,英国是比较早进行国企改革的国家了,英国主要采取了“分步实施”、“化大为小”的方案,1979年,撒切尔夫人及其所属的保守党开始执政,采用直接出售、特许经营等方式分步骤、分阶段完成了对经营困难、效益低下的国企的改革并取得了相应成果。而我国国企业有许多面临相应问题,可采取英国改革之法,先易后难,逐步改革、慢慢推进的方式。

二、强强联合、规模生产

至今,中国国企数量仍高达13万户之多,许多国企规模相对较小,效益低下,很难实现规模经济。笔者统计了2017年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单钢铁行业的国企就有28家,其中包括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其中武钢和宝钢于2016年已经实现了兼并重组,笔者建议应进一步推动业务相同或相近的国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实现规模经济,促进国企进一步做大。

三、放权让权,减压减赋

针对国企赋税较重的现状,政府应加快对国企方面的赋税改革,给予国企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国企减赋,进一步促进国企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国企的公司制改革,赋予国企充分的自主发展权利。而对于国有企业的监管,应在公司体制外设立专项的国企监管机构,严格履行监管义务。

参考文献

[1]陈鸿.国有经济布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29

[2]搜狗百科baike.sogou.com/v5109.htm?fromTitle=國家企業

[3]王永.国企改革与管理创新内在逻辑[J].商业研究,2012

作者简介:赵晗越(1992年3月—),女,汉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