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虫咬皮炎临床表现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虫咬皮炎临床表现与防治

张永东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曹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虫咬性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单纯性痒疹,是由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常由蚊、隐翅虫、跳蚤、螨虫、毛虫、蜜蜂及其他昆虫。炎炎夏日,虫族猖獗,虽然大家是老熟人,可下“口”却丝毫不留情面,有的害我们奇痒无比,更卑鄙的是还有会下“毒”的。探讨夏季防虫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昆虫;皮炎;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5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083-01

1.临床表现

(1)年龄:儿童最常见,成人也可发生。

(2)季节:春秋季节高发。

(3)部位:多位于暴露部位,但非暴露部位也可发生。

(4)皮损:为局部红肿,常呈梭形,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有时可见叮咬痕迹。

(5)症状:自觉奇痒,有时有刺痛、灼疼。

(6)病程:一般1~2周消退,如继发感染,则可迁延较久。

(7)预后:如果病因不能去除,原有皮损消退,还会有新的皮损出现。

1.1蚊子喜欢叮咬那些爱运动、体温偏高、爱出汗的人。引起痒的钻心挠肺的疙瘩。还会带来的传染病,像乙脑、疟疾、登革热等等传染病。

应对方法:(1)被蚊子咬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别!挠!蚊子在吸血的同时,还会注入自己的唾液,挠只会让这种唾液扩散,鼓包也越来越大。如果忍不住了,可以轻轻地,轻轻地拍打。(2)小疙瘩可以涂上止痒的药物,如风油精、清凉油(含有薄荷、樟脑等镇静成分的酊剂)等。如果是比较大的鼓包,可能是过敏反应比较强烈,建议用激素类软膏涂抹。

1.2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甲虫,身长0.6厘米~0.8厘米,喜欢昼伏夜出,常常循灯光飞行,并不咬人,只是飞累了暂落在身上歇息片刻,被拍打后,就会释放似浓硫酸般的溶液出来,沾染皮肤后会出现红斑、水疱、脓疮甚至糜烂,有的还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应对方法:(1)发现隐形虫落在皮肤上,不要直接拍打,可用嘴吹去。(2)如已出现皮炎,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激素类软膏。(3)红肿明显或糜烂时,应用1%~2%硼酸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敷,待渗液减少后涂氧化锌油。瘙痒明显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4)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当然最好能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3跳蚤多注意宠物的卫生情况,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喜欢在那些不注意卫生的小猫小狗身上(流浪猫狗身上尤其多),再窜到人身上,叮咬出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鼓包),暗红色,中心有明显红点,搔痒难耐且持续数天。

应对方法:(1)如果身上被跳蚤咬了,要立即换掉身上所有衣服,将衣服泡入热水中(跳蚤最怕水,尤其是热水,就算淹不死它也能烫死它)。(2)被咬的地方可以先喷有薄荷、樟脑等镇静成分的酊剂,然后再擦点激素类软膏。(3)家中养宠物一定要注意卫生清洁,宠物用品也要定期消毒。

1.4螨虫由于体型太小,存在感太低,肉眼看不见。种类很多,尘螨可以和人类“同居”引起荨麻疹、鼻炎、哮喘。蒲螨、粉螨、恙螨与牲畜、宠物、鸟类等为伴,也可隐藏在草堆、杂草、面粉、奶粉、干果中。叮咬留下的红包,是一粒一粒的,瘙痒难忍,而且越挠越大。尤其是小孩子皮肤柔嫩,抵抗力较弱,最容易被叮咬。

应对方法:(1)一定要注意房间通风,宠物卫生,加强个人防护,在特殊场合工作后要及时洗澡更衣。(2)当皮肤出现发红发痒、脱屑症状时,不要挠,及时就诊。局部可以外用含薄荷、樟脑的洗剂或酊剂、激素类软膏。严重者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注意:一般引起螨虫皮炎的是蒲螨(寄生于牲畜,也存在于麦稻、杂草)和粉螨(栖居于草堆、面粉等),一般不寄生人体。和家中的尘螨不同(尘螨和荨麻疹、鼻炎、哮喘关系密切)。所以主要发生于农民、搬运工人、制粉工人、常睡草垫的人。

1.5毛虫会用毒毛蜇伤人,也叫毛毛虫,攻击人类不是靠“咬”的,身体上的这些毛毛才是武器,一旦蛰入人类的皮肤,随即断落,释放毒素,皮肤会出现刺痛烧灼感,一段时间后伤口处的皮肤痛痒加重,皮肤表面变红肿,甚至可化脓溃烂,严重者还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还有另一个名字就是毒蛾类幼虫,常在公园里的松树、柳树下。

应对方法:(1)可先在放大镜下观察,先用胶带把红肿部位的“毛毛”粘掉。(2)然后在患处涂擦3%氨水,伤口溃烂时用抗生素软膏涂抹。有全身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就诊。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瘙痒用手去抓。

1.6蜜蜂只要不逗弄或扑打,人不会被蛰,蜜蜂最讨厌的是黑色的衣服,还有酒、葱、蒜等特殊气味,就有挨蜇的危险了。一旦被蛰伤,伤口附近的皮肤就会出现疼痛和瘙痒,伴有红、肿、热等过敏症状,若是身体多处挨蛰,还会引起发热、头痛、恶心、昏厥等全身症状。

应对方法:(1)先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捏着伤口,挤出蜂毒。伤口肿胀时可先冷敷。(2)用肥皂水或者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处,局部外用激素软膏,口服抗组胺药。(3)如果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应立即去医院。

注意:夏季小虫大多都是夜游神,所以晚上大家外出运动时尽量少去花草树木丛生的地方,建议穿上长衣长裤,不要长时间坐在草地上树阴下歇脚乘凉。

2.治疗与防治

2.1注意事项

勤换和勤晒衣被,尽量不要养宠物,防止蚊虫叮咬,消灭跳蚤、螨、臭虫等。对于易发生本病的患者,在春秋季节尽量少到花草多的地方。

2.2外用药

一般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激素软膏,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2.3口服药

有全身症状可用抗组胺药,如果非常严重,必要时使用激素治疗。

本病最常见于儿童,而且比较重,但多数儿童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会下降,即使发生,往往也比较轻,这是因为反复叮咬产生脱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