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赵大勇

(哈尔滨吉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课题名称:《高等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编号:SJGZY099

摘要:随着市场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于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为适应市场要求,学校教育需要针对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改进教学模式和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与实际工作接轨的教学模式。本研究从如何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入手,对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工程造价;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前言:

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全面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只有结合当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及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现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加以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职业发展现状与培养目标

1.1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现状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初级岗位定位中最主要的岗位是造价员,可以从事的相近岗位有招标员、资料员和施工员,这些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同的岗位侧重点、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有所倾斜,但所需的知识框架在三年的专业学习中都有所涉及。调查显示某学院2009届和2010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对口专业岗位为:建筑工程造价员,公路、铁路工程造价员,市政、装修及园林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两年间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5.6%和77.9%。对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基本自制的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约有80万至100万人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其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由此可见,中国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无论从执业资格数量上还是从能力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内建筑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1.2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职业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有别于本科教育。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更多的是面向一线和基层的企业,定位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招投标代理机构、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公司等单位的工程造价岗位。因此,要求工程造价人才具备编制招投标文件、拟定工程概预算、施工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工程方面所需要的软件。所以,对高职高专的工程造价专业,重点的培养方向应该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由上文两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工程类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但随着与国际接轨,就显出对工程经济、法律法规以及控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足,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要紧随环境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办学模式,调整课程结构,大力培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缓解社会和市场的急需。总而言之,工程造价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高水平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改革和创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现新课改的最终目标,进而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培养更多的符合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2.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1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内容来看,必须对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在改革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相关企业具体岗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造价行业的现状,更新和优化现有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图纸的认识和解读及对各种施工技术和工艺、建筑材料等知识的讲解,以此优化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内容的结构,使得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更新现有工程造价教学的具体内容。传统的教学体系模式下,每门课程都由不同的教师单独讲授,且仅限于本课程教学目标,三年下来,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呈点状分散的,这正是造成学生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结合的重要原因。因此,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推进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以一个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程造价专业的性质和内容来看,社会实际岗位对学生的具体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高职教师须结合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和差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以此促进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贯通法和分散实习的方法。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是相互联系的,在学习建筑构造和结构识图时精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学生可以直接根据教师的讲解,一边学习,一边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悟建筑构造和结构,为其未来的实践应用奠定扎实基础。此外,学生还需依次完成施工图预算、清单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任务,不同的实训任务要形成连贯性。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暑假进行生产工艺实习,学生根据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自行或由指导老师联系实习单位,深入施工现场,认识施工过程,完成实习内容,把所学理论和在校实训与实际工程有效结合,提高岗位综合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2.2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对当前的工程造价教学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尽管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却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完成实践教学的目标。为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实践教学要求,应当配置相应的实训场所,如土木工程施工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工程造价专业招投标模拟实验室、工程造价综合实验室(软件和硬件),以此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工程造价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增加其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引进和培养专门的工程造价实践教学教师,提高现有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应熟练技术工作的内容,掌握现行的相关技术规范,具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熟悉本行业职业岗位对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具备指导实训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结语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与此同时也对该专业人才在专业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为依据,着眼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露:《关于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相关思考》,《教育创新》2011年.

[2]蒋月定.浅析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J].成功:教育,2012(10):96.

作者简介:赵大勇(1982.06-),男,山东省招远市人,大学本科,工程师职称,哈尔滨吉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道路与桥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