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古族的哲里木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4

论蒙古族的哲里木文化

布日额

布日额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028043

摘要哲里木文化是指蒙古族哲里木地区的区域文化。“哲里木”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哲里木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哲里木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文化内涵丰富,里面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哲里木文化是在蒙古诸多氏族部落之间相互融合中形成发展的,积极吸收、融合异文化精华,更新发展了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哲里木文化区域部族文化特征

一、哲里木文化的含义

哲里木,是蒙古语。史学界有两种解释:一为马鞍吊带,正确发音为“jirum”;二为聚义之意,正确发音为“jirom”。因清初嫩科尔沁十旗会盟于哲里木山而称其为“哲里木盟”。

科尔沁,源于蒙古语,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秘史》译为“弓箭手”。成吉思汗成帝前,曾将其帐殿护卫(弓箭手)编为哲里木,由其弟哈布图哈萨尔亲自指挥。因此,哲里木又成为蒙古军事机构的名称。1389年,明太祖在蒙古人乌良哈部落领地设泰宁、朵颜、福余三指挥司。元后乌良哈首领为富余指挥,后自立国号“科尔沁”。

“哲里木”和“科尔沁”似乎是同一个范畴,人们通常称哲里木盟为科尔沁地区,又称哲里木人为科尔沁人。

实际上此二词各有各的指向,各有各的范畴。哲里木是从地名演化成清代地方行政机构――丘尔干,即盟的名称。所指的是嫩科尔沁部十旗所游牧的地域之专用名词,属于地理范畴。所以,随着社会政治的变迁,不同时代表示被称为“哲里木”的不同地域。

科尔沁,当初是蒙古族军事机构的名称;后来泛指成吉思汗之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及幼弟帖木格擀惕斤后裔为科尔沁。这是以血缘为基础的部落之名。

哲里木文化是指蒙古族在哲里木地区的区域文化。哲里木文化是由人文地理文化和自然地理文化所组成的区域文化。所谓文化区域,是指有相似或相同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又称文化地理区。在同一个文化区域中,其居民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及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带有浓厚的区域文化特征。作为文化特质的区域是不同文化特质的空间载体,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哲里木”既是蒙古族古老的部族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哲里木人文地理文化是指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撒儿的后裔——嫩科尔沁蒙古人为主的、在哲里木草原和哲里木草原周围居住的蒙古族其他部族人共同创造的文化;哲里木自然地理文化是指哲里木草原以及周围的草原所体现的自然地理文化。哲里木文化既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又有一定的时间界限。就空间范围而言,哲里木文化主要产生并植根于哲里木本土,并在哲里木人的传播和拓展下向外辐射,发挥它的作用。就时间界限而言,哲里木文化主要产生于嫩科尔沁的形成时候,并逐步发展而来的。哲里木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

二、积淀丰厚的哲里木文化

哲里木独特的历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人文、地理积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们便是如今哲里木文化资源的主要源泉。哲里木文化资源主要是由哲里木物质文化资源和哲里木精神文化资源所组成的,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1.哲里木蒙古萨满文化。

萨满教是蒙古族的原始宗教。在16世纪藏传佛教广泛地传入蒙古地区以后,蒙古族古老的萨满教文化逐渐退出了蒙古历史舞台。可是哲里木草原文化中心带和哲里木草原文化辐射带之一――库伦旗却很好地保留着这一民族文化传统,并充分发挥着它的作用。哲里木萨满文化传承形态主要是以下两种:一是哲里木传统正骨文化。哲里木传统正骨文化渊源于蒙古族古老的萨满文化。据专家研究,清代哲里木有名的正骨医那仁阿柏(1770-1855)是成吉思汗最崇拜的萨满大师阔阔出后代的徒弟、哲里木萨满首领赫布格泰的后裔。她从小酷爱萨满法术和正骨术,14岁就掌握了萨满法术和正骨的全部要领,由于博才荣获“正骨术的沃得根”(女性萨满医生叫沃得根)的称号。哲里木萨满文化流传到现在的主要原因是祭祀求福和驱魔治病,其中驱魔治病占主导地位。二是哲里木安代文化。哲里木安代舞不仅渊源于古代蒙古族的舞蹈形式,同时也是蒙古族古老萨满文化的产物。起初,这种舞蹈的主要功用在于它的治病,即精神疗法和体育疗法。现在,安代文化已成为哲里木艺术文化的一大亮点。

2.哲里木叙事民歌文化。

叙事民歌文化是哲里木文化的主要亮点之一。哲里木叙事民歌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它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蒙古族古代叙事诗的艺术传统,而且积极地借鉴和吸收汉族历史演义的艺术手法。哲里木叙事民歌文化,丰富而独特。它的丰富体现在叙事民歌的数量和流传的广度上。例如,《嘎达梅林》、《达纳巴拉》、《希殊梅林》、《韩秀英》、《努恩吉亚》《大亚博尔》等几百首,是哲里木叙事民歌的成功之作。哲里木叙事民歌的特点是情节复杂,有众多人物,且篇幅浩大,曲调简短,结构方整,节奏规范,音域适中,同语言紧密结合,带有鲜明的说唱性。通过音色、音域、速度、强弱的变化,创作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哲里木叙事民歌善于反映重大社会题材、叙述传奇故事、唱出民众的呐喊、表现人民的情感,富有感召力,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3.哲里木说书文化。

说书也叫“本子故事”、“胡仁乌力格尔”。哲里木说书文化是蒙古族古老“朝尔”故事文化和汉族历史演义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说书文化的曲调、唱法、表演、乐器等是来源于蒙古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活,而说书故事的题材内容除蒙古族历史以外,绝大多数来源于汉族的历史演义文化。在哲里木广泛流传和说唱的“胡仁乌力格尔”主要包含:一是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朝尔故事”,如《呼日勒巴特尔汗》、《特古斯朝克图》、《道喜巴拉图》等;二是取材于汉族历史故事创作的“胡仁乌力格尔”,如《五传》(也称《唐五传》或《说唐五传》);三是蒙译汉族历史演义的“胡仁乌力格尔”,如《春秋列国》、《隋唐演义》《西汉演义》、《东汉演义》;四是取材于蒙古族历史故事的“胡仁乌力格尔”,如《成吉思汗》、《忽必烈汗》、《窝阔台汗》等;五是新编“胡仁乌力格尔”,如《草原儿女》、《牧民的好姑娘》、《草原风暴》等;六是取材于中国革命故事的“胡仁乌力格尔”,如《长征》、《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哲里木“胡仁乌力格尔”是一种综合艺术。听众从艺人的说唱活动中,不仅可以欣赏其中曲折的故事内容,而且可以感受到丰富的语言魅力、动人的乐曲和歌声。

4.哲里木方言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产物,人类的脑力发展具备了语言能力。可以说,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表达符号。文化正是借助于语言的传播而获得积淀。蒙古语哲里木方言,作为哲里木人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哲里木人的社会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哲里木地域文化的创立、丰富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哲里木文化的向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哲里木方言文化有其自己独特的方言语音;有其独特的方言词汇,其中农耕文化词汇最丰富,汉语借用词汇较突出;有其独特的方言地理环境、地方习俗。

5.哲里木风景名胜文化。

哲里木的风景名胜,得天独厚。蜚声遐迩的哲里木大草原广袤无垠,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名胜文化。诸如神奇秀丽的大青沟、景色醉人的特金罕山、茫茫无际的库伦大漠风光、绿色天堂霍林郭勒、神秘的阿尔山、清代奈曼王府、宗教圣地库伦兴源寺、葛根庙、王爷庙、双福寺、库伦辽代壁画、塞外长城金界壕、成吉思汗庙、曲曲蜿蜒的霍林河、静净的哈拉哈河等都是哲里木所独具的风景名胜文化亮点。

三、哲里木文化的特点

部族文化特征的形成在其早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部族活动的地域条件,包括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等两个条件。哲里木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蒙古族其他部族文化或地域文化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的风韵,这主要取决于哲里木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哲里木文化特点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两种文化的融合,即蒙古族传统文化和汉族儒家文化的融合、蒙古族游牧文化和汉族农耕文化的融合。

1.传承性较强。哲里木文化里现在还一直保留着蒙古族古老文化——蒙古萨满文化。蒙古族古老萨满文化就其崇拜习俗内涵来看,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天神崇拜三部分。所谓自然崇拜就是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一些自然现象的崇拜。诸如哲里木文化中一直保留的敖包崇拜、祭灶火、祭天神、祭大树等,都是古代蒙古萨满文化的痕迹。哲里木安代舞从舞蹈形式和艺术角度看,它也是传承蒙古族古老舞蹈形式——围着大树跳舞的形式。从治病驱魔角度看,它也是传承着古代萨满文化的治病驱魔内涵。特别是哲里木包氏传统正骨医术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它是蒙古族萨满文化的产物。此外,在蒙古语哲里木方言里还一直保留着古代蒙古语的许多词汇。

2.能动性强。哲里木文化是由以游牧为主、狩猎为辅的草原文化逐渐转变为畜牧和农耕复合型的文化。哲里木复合型文化是在所处地理环境基础上,以其经济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哲里木盟是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和“新政”的主要地区。在整个蒙古地区大面积放垦是从南到北、从左到右的方向扩展漫延的。哲里木肥沃的土地都被开垦,使得牧场越来越少,蒙古族人民被迫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从事农业、半农半牧或纯农业。哲里木蒙古族人民的这种变化,给哲里木草原带来多种经济成份,发展了农牧业产品和商品交易。除了汉族商人以外,部分蒙古族人民也经营起店铺、交通运输等,促进了物质和文化交流。随着农业的发展,蒙古族人民逐渐适应定居生活,因经济生活的改变和需求,哲里木人民当中增添了很多木匠、铁匠等。哲里木人民的生活方式,最终逐渐形成狩猎、经商、手工业为辅的复合型文化。其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但有着多样性和包容性,而且具有容纳、吸收、同化其它文化的能力,保留并传承了草原文化的活跃性、外向性、开放性和民族文化思维的内在性质。所以能够和时代、环境相适应,并在更新、发展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动性。

3.具有多元性。哲里木文化是在蒙古诸多氏族、部落之间相互融合中形成发展的,这种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在平和形式和流变矛盾中进行的。哲里木文化的多元特征是由其组成部分的多元性质所决定的。哲里木部落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较长,演变复杂。

哲里木部落的祖先中有1206年成吉思汗分封给哈萨尔的居民哲里木、老斯沁、明安诸部。阿岱汗时期,接受了乌济业特人。达延罕时期哈萨尔后裔居民独自形成的一个万户,分成左右翼的十三鄂托克。这些鄂托克是哲里木部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部落中以客列特为主体的客列特部里有客列特、纠特等蒙古古代部落。当时的哲里木领地居民中还有兀良哈、哈勒图特、苏郎古等部落成份,分别所属哲里木各鄂托克。哲里木部落独自垄断戈壁以北的兀良哈,所以原来在卫拉特麾下的客列特、纠特、伊和明安、萨哈沁等部落归属了哲里木。明朝初期随着哲里木部落东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赉特等部落也成了哲里木部的属民。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卓索图、昭乌达、喀喇沁、蒙古真、苏鲁克等盟旗的蒙古族人民大量迁往哲里木地区。内蒙古东部最初放垦农耕的是卓索图盟、昭乌达盟的南部地区。被开垦的这些地区的部分蒙古人因牧场被掠夺,被迫赶着牛羊群迁徒到哲里木谋生,还有一部分蒙古人由原来的牧民逐渐变成了农民,带着农具迁到哲里木草原定居,以农耕为生。卓索图、昭乌达地区的蒙古族农民来到哲里木草原从事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打破了清王朝封闭蒙古盟旗的制度,使得蒙族人民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充分发展。尤其是受到汉文化影响,使得掌握蒙、满、汉、藏的教书先生、民间艺人、手工艺者、工匠、孛额、喇嘛等人大量迁移到哲里木草原定居,对哲里木近代文化艺术和文明有着很大的影响。归属哲里木部或前后迁徒至哲里木地区的蒙古诸多氏族、部落的传统民俗文化自然相互融合,丰富了哲里木文化,形成了哲里木文化多元性。民族习俗的典型性,共同文化思维的本质和凝聚力是形成哲里木文化多元性的内在原因。

4.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吸收性。一种文化如果离开了开放的精神,终究会停止、萎缩乃至消亡。从哲里木文化的整体功能来看,它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从哲里木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这种特点。

哲里木文化开放性特征表现在能够融合其它文化的张力和更新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上,这些可以充分说明哲里木文化具有自然调解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哲里木文化在近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和汉族、满族、藏族以及东北其它民族文化交流中发展演变的。这一文化交流与影响是在和谐与对立、矛盾中进行的。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研究哲里木地区——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这是自古以来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区。匈奴、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十多个民族先后留下了居住过的历史遗迹。从15世纪前半叶开始,哲里木人迁移到这里,受到了满族、藏族和汉族文化的较深影响。吸收了这些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逐渐形成为独具特色的哲里木文化。特别是在保留着蒙古族原始文化的同时,积极地不断地接受、吸收、包容汉族的儒家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哲里木文化。

5.具有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的进取特质,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一种文化是否具有进取的锐志,是决定它是否具有超前性或前趋性发展力量的重要标准。哲里木文化正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文化。无论是哈布图•哈撒儿为蒙古帝国的建立所立下的汗马功劳,还是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和爱国将领僧格林沁对清王朝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近现代哲里木人积极吸收汉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精神,都是哲里木文化进取精神的具体体现。

哲里木有英雄史诗的传统。有关英雄的民歌是哲里木人们英雄性格的一种体现。歌颂英雄的民歌不但是以历史真人、真事为依据,而且是用哲里木人们崇尚英雄,渴望和欣赏英雄主义的心情塑造成的。哲里木英雄史诗中主要表现了民族共有的英雄性格。如民歌《巴拉吉尼玛扎那》、《嘎达梅林》等。

哲里木人们不但有英雄的性格,还具有忧患性格,近现代的社会历史现状使哲里木人民生成了生存忧患意识。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来显得更为突出。忧患性格是哲里木人们对民族生存的思考和自我意识加强以及社会历史的不幸遭遇、艰难所造成的。特别是近代哲里木丰美的草场被开垦,给哲里木人们的生存、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哲里木人们有了自我意识和深沉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来之于对民族生存思考的社会责任感,民族感情和对残酷压迫的愤怒意识。如:《启蒙诗》、《宾图王》、《希殊梅林》等。

哲里木人们在自我和社会矛盾冲突中有了思考能力,认识了自己,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民歌《龙梅》中唱出了对自己的婚事、命运的思考和情感。这表明哲里木人们有了主体意识,醒悟自我生存状态,从而陷入精神困惑的深渊。

四、哲里木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人文价值。哲里木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哲里木文化折射出的人文精神,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优良传统应当很好地继承,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哲里木文化的与时俱进,为哲里木乃至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2.经济价值。哲里木文化的精神特质,在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哲里木文化具有极高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经济与文化历来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力源泉,特别是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个品牌的文化价值是地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把哲里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哲里木经济优势和品牌优势。只有精心策划、精心打造,才能把哲里木品牌的无形资产迅速增值,使哲里木文化做大做强,使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学术价值。哲里木文化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对她所包含的哲里木人文精神、哲里木萨满文化、哲里木民俗文化等诸多内涵,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解读。因此,我们应从多层面、多视角、多学科角度去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揭示它的丰富内涵,展示其丰富的内涵,发挥它的无穷潜质。

参考文献

【1】哲里木盟地名委员会.哲里木盟地名志[M].1990,5

【2】哲里木盟地名委员会.哲里木盟地名志[M].1990,2

【3】徐继军.论长江文化区的划分[Z].百度快照网,2004-11-03•

【4】包金山等.传统正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

【5】巴•苏和.哲里木文学概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6】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276

【7】答里麻著.乔吉校注.金轮千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8】胡日查.科尔沁与和硕特部的起源[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5):31-44.

【9】齐木德道尔吉等.关于乌兰浩特与蒙元文化历史渊源的几个问题[A].蒙元文化[C].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13、16

教育部资助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A8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