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装备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部队装备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魏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71939部队济南250300)

摘要:文章结合基层部队装备管理实际,从更新装备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模式、改善管理手段三个方面,对加强基层部队装备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阐述,对提高基层部队装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装备管理;基层部队;对策研究

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给基层部队装备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应主动适应管理对象、方式、方法、手段的变化,坚持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破解装备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装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进而推动部队装备建设的科学发展。

1更新管理理念,打牢装备管理思想根基

1.1树立为战强管的理念

坚决破除“就装备管理抓管理,为保平安不出事抓管理,为应付检查抓管理”等错误认识,树立强烈的贴近实战抓管理的思想。把装备管理工作渗透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装备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装备战备制度,规范装备战备秩序。按照实战要求制定各种行动预案,熟悉平战转换的程序,落实战备物资“三分四定”和指挥自动化建设。实现管理观念由注重看工房大不大、车间好不好等外观管理向看技术水平高不高、机动能力强不强、动中保障行不行等内涵式管理转变;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部就班的救急式管理向具有超前意识、注重野战的前瞻性管理转变;由静态管理、数量规模型管理和营区管理向动态管理、质量效益型管理和战场管理转变。

1.2树立科技兴管的理念

适应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以提高人员管理素质为前提,运用科学管理理论、科学领导方法、科学管理方式和先进技术手段,对武器装备所实施的新的管理方式。当前,新型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与管理工作缺乏科技含量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因此,必须树立强烈的科技意识,发挥科技主导作用,把科技成果运用到装备管理中去,以科技进步推动装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科技兴管”的自觉性。

1.3树立精细施管的理念

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对现有装备管理资源的精确化、实时化、科学化运用和掌控,从人工模糊粗放式管理向自动准确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准确预测装备管理需求、精细组织装备器材的储备、自动监管装备动态使用,从而实现装备管理效益最大化。坚持精细化管理,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把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作为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的首要要素,把网络技术、微电子成果等引入管理系统,推动管理机制的动态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以实现精确预测装备保障需求,精确调整装备器材储备,精确拟制装备保障方案,精确实施装备保障,实现管、供、修、训的精细、准确、量化,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2转变管理模式,牵引装备管理创新发展

2.1信息管理模式

积极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管理理论,对装备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改造,对组织管理体系进行重组、调整,使管理工作程序更加合理。一是研发建立装备综合信息管理网。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纵向贯通、横向相连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广泛运用计算机决策辅助管理系统等先进手段,加强信息与质量监控,逐步实现装备管理由重管理技术向重技术管理转变,实现装备的全程、动态、集中管理。二要重视实施智能化管理。采用装备管控新技术,研制和完善装备、器材自动化管理、自动化监控、自动化分发系统,确保装备管理按任务分类,按用途使用,按性能保管,按建制存放,实现分发自动化,保障程序化、标准化。三是深化网络一体管理。针对新装备科技含量高、技术复杂等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探讨装备管理保障新方法,进而探索一条管装、用装新途径。

2.2开放管理模式

一方面,要在部队与地方之间开放。地方先进的企业单位,在讲管理、讲质量、讲效益等方面,有许多可学之处,要广泛借鉴地方现代化管理等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对于军地通用的物资器材,可直接采用期货储备、委托管理等方式,趟出一条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社会化保障路子。另一方面,部队与部队之间也要开放。打破“各自为战”封闭保守的小圈子,真正确立“大管理”的观念,大到军区,小到营连,都可以互相借鉴,把“短板”接长,形成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2.3交互管理模式

把装备科研生产与部队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装备科研单位——生产厂家——使用部队之间建立起交互联通、长期稳定、有效运行的管理网络。通过强化军代表制度、联席协调制度、技术咨询制度、跟踪指导制度等,使科研生产单位随时了解部队的各种需求,为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提供现实依据;使部队深层次地了解装备的技术性能,提高解决技术、保障、管理难题的能力,进而,形成研、产、用主要管理环节的良性互动。

3改善管理手段,提升装备管理质量效益

3.1装备日常管理网络化

将装备日常动用、使用、保管、维护等经常性的管理纳入网络化管理,实现按规定管理、按标准保障、按要求使用,确保装备日常管理更科学、更及时、更高效。以网络系统为支撑,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装备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装备物流数据交互化、查询自动化、流程可视化、过程可控化。以《部队装备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以装备指挥管理系统、装备管理安全监控系统、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管理系统、装备信息采集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管控体系。统一信息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体制、集成应用软件、配套先进设备,达到管理全程可控可视、资源全时共享、指挥控制精确、辅助决策高效的目标。精确预测装备保障需求,精确调整装备器材的储备,精确拟制装备保障方案,精确实施装备保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3.2装备场所管理可视化

针对部队装备管理场、站、库、室、所等单元数量多、分布散的实际,对团以上单位营区现有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和升级改造,运用分布交互式视频传输设备,对信息化装备存储场区等进行适时监控,使装备场区和库(室)等均在监控之内,达到远的拉近管、散的集中管。广泛采用装备管控新技术,研制开发信息化装备管理、监控、调配系统,随时能够对信息化装备按任务分类、按用途使用、按性能保管、按建制存放,使装备达到最优的可视化配置。运用装备实物资产可视化系统和先进设备,对各类装备检测、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

3.3装备技术管理自动化

在对装备各种性能数据进行适时采集的基础上,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定性和定量地得出同类装备性能指标,并自动形成排序表,为装备动用使用提供基本遵循。改变传统的手摸、耳听、鼻闻的故障判断方法,构建先进管控系统,能够对信息化装备故障可能发生的部位进行自动监视、测试和定位,并依据信息化装备技术性能指标和规范,自动形成故障排除和校正的具体措施,把故障影响降至最小程度。运用数码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和身份鉴别等手段,对信息网络的服务,数据等可能遭受的侵扰和破坏实施最大限度地防范,避免从设备环节发生泄密事故,保证信息网络高效、可靠地运行,实现装备安全管理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