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出血老年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出血老年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晏桢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神经外科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出血老年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我院高血压出血老年患者92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46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前及术后1周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出血能有效提高术后血肿清除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高血压出血;血肿清除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068-02

高血压患者在脑力、体力劳动过度或情绪激动时血压突发性上升,从而引发脑小动脉破裂出血。高血压出血具有发病急促、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50/10万,占脑出血60%~80%,病死率高达23%~59%[1]。其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呕吐、头痛、神经功能缺失、意识障碍、对侧肢体偏瘫等,随着病情进展,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以快速清除血肿,控制病情进展,但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率低,术后恢复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高血压出血老年患者92例,分组研究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对其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我院高血压出血老年患者92例,均存在明确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确诊;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46例。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60~76岁,平均(68.83±6.39)岁;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61~75岁,平均(69.02±6.16)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全麻,经头颅CT确定血肿位置、大小及中心。

1.2.1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于最大出血面积CT层面且接近颅骨处行头皮直切口(约5cm),注意避开皮层功能区,在切口下方开骨窗(直径约为3cm);放射状切开硬脑膜,采用脑针穿刺证实血肿后分开皮层至血肿腔,于显微镜引导下清除血肿,放置引流管。

1.2.2观察组行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以距离血肿最近处颅穿刺层面,注意避开大血管。以血肿中心位置为靶点,以电钻穿颅至靶点,采用颅骨自封闭技术固定穿刺针于颅骨,拔出钻头,抽出约45%血肿后,注入1.5万U尿激酶,夹闭引流管4h后开放,以尿激酶1.5万U+NaCl溶液(0.9%)2.5ml冲洗血肿区,2次/d;病情严重者不闭管;经颅脑CT检查显示血肿清除≥80%,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及脑受压时停止引流,并以尿激酶冲洗,预防血肿腔进气。

1.3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2)两组均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共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术后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开颅血肿清除术为临床治疗高血压出血常用方法,术中视野清晰,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临床症状,避免继发性水肿,但手术操作繁琐,用时长,医源性创伤大,并发症多,多适用于出血量大、中线结构偏移显著、合并脑疝及意识障碍严重者。

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以钻颅器械插入引流管,抽吸血肿,能有效简化手术操作,提高定位准确性,有助于在早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解除对周围组织压迫,进而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何安邦等[3]研究发现,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无需开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风险,且能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小创伤,缩短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另外,术中切口较小,创伤轻微,能有效减轻对脑组织损伤,同时应用尿激酶能液化血肿,便于血肿流出,进而彻底清除血肿,且于抽吸血肿后冲洗血肿腔,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术后恢复[4]。学者王冠[5]研究指出,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优良率高达94.44%,能有效改善机体炎症状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术后1周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出血能有效提高术后血肿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锋,李娜,张雷,等.快速细孔钻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报告[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9):1193-1196.

[2]徐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常规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3):1083-1086.

[3]何安邦,周奋,潘德岳,等.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7-8.

[4]农胜德,陆明雄,李廷阳,等.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铁蛋白、血清P物质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104-106.

[5]王冠.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