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新北油田勘探认识与油藏地质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胜利新北油田勘探认识与油藏地质特征

王春勇

海洋钻井公司地质公司王春勇

摘要:新北油田位于胜利浅海探区黄河入海口以北,构造上位于垦东凸起东北部,是一个在前第三系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新近系披覆、古近系超覆的高潜山披覆构造带。勘探始于1975年,2006年上报探明储量688.3×104t;探明天然气储量4.82×108m3;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50×104t。通过论述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开发历程及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取得勘探突破的认识与启示。

关键词:新北油田;勘探历程;油藏特征;勘探启示

近几年来,在胜利油田勘探目标日益复杂化的情况下,在垦东北坡开展精细地质研究,部署钻探的17口探井有15口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有多口探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2005年以来,垦东34、垦东341区块陆续投入开发,上报探明储量688.3×104t;探明天然气储量4.82×108m3;新增垦东481块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50×104t。随着新增探明储量被最终审查确认,新北油田正式诞生,标志着胜利油田经过40多年的勘探,新发现了第74个油气田。正确认识新油田的勘探与发现对今后的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1.勘探历程

胜利滩海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侦察勘探阶段(1985年前):该阶段以背斜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以区带侦察为目的,应用地质类比法及地质综合评价技术,借助二维地震及非地震物探资料,在垦东凸起等二级构造带展开区域侦察钻探,钻探发现了垦东1等含油气构造。区带预探阶段(1985~1992年):在垦东凸起主体部署的垦东12井在馆上段1090.4~1104.5m井段,泵抽日产油20.9t,发现了新滩油田,初步揭示了垦东凸起不同于陆上的孤岛、孤东油田,是以新近系为主力含油层系,主体、斜坡带具有不同油气分布规律的特点。整体评价阶段(1993~2000年):以地质建模和油气藏描述为主要技术手段,借助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和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及特殊处理,以垦东地区为主要勘探目标区,进一步分析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富集高产的控制因素。深化勘探阶段:以隐蔽油气藏为勘探重点,加强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探索新类型,开展精细地质研究,部署钻探的17口探井有15口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有多口探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2006年随着新增探明储量被最终审查确认,新北油田正式诞生,标志着胜利油田经40多年的勘探,新发现了第74个油气田。胜利油田浅海勘探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油田基本特征

2.1良好的油源及运移条件是新北油田形成的基础

垦东凸起四面被生油凹(洼)陷所包围,是各生油凹(洼)陷所生成油气的一个重要指向。根据垦东凸起原油与周边凹(洼)陷烃源岩地化特征对比结果,结合构造特征,桩东油气运聚系统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有利的油气运聚系统。来自桩东凹陷的油气,以馆陶组特别是馆下段砂体为主要通路,辅以馆陶组与其下地层间不整合面,由北东东和北西西向油源断层进行纵向沟通,自北向南形成垦东地区整体上以缓坡侧向运聚为主的成藏体系。

2.2走滑构造影响了新北油田油气的成藏

在垦东断裂带油气沿断层的运移是最常见的形式,断层是油气长距离运移的一种重要输导系统。垦东北坡油气集中分布于垦东4、垦东34等断鼻根部构造高带。断层落差大、活动期长、闭合幅度大的圈闭含油井段长、油气丰度高,近邻桩东凹陷油源区、断层活动强度大的垦东34断鼻为多层系含油。

2.3储、盖层组合条件控制了新北油田油气的富集

垦东北部新近系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含油层段为馆上段的Ⅳ、Ⅴ砂组,砂岩含量为14%~28%,油层厚度4~10m,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具有很好的物性;同时馆上段储盖组合配置有利,砂泥互层,Ⅳ、Ⅴ砂组上下泥岩沉积较稳定,区域广泛分布,厚度较大,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北部斜坡带垦东4断鼻油层集中分布于馆上Ⅳ砂组顶部薄层砂体中,横向分布非常稳定,其上是非常稳定分布的Ⅲ砂组泥岩盖层。

3.勘探认识及启示

十几年来,胜利滩海地区之所以能年均新增探明2000×104t,得益于“勘探理论为指导、先进技术为支持、经济高效为原则、综合研究是基础”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并且以新近系为重点,发展和形成了针对性的描述系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促成了新北油田的发现。

3.1勘探理论为指导

胜利油区陆上几十年及海上勘探实践证实以及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应自始至终以复式油气成藏理论和隐蔽油气藏理论为指导下,遵循科学的勘探程序,突破了原来以构造油藏为主的勘探思路,形成了构造背景上岩性变化控制成藏的新认识。从其地质条件特殊性出发,在不断深化、探索中总结经验,去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实践证明,遵循这个规律可以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加快油气勘探进程。

3.2先进技术为支持

垦东新近系河流相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砂体不连通,勘探风险大,因此必须强化地质综合研究,充分应用高新技术,把新技术、新方法始终贯彻到勘探过程的始终。在勘探过程中,以河流相储层的时空演化为背景,以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基础,研究储层沉积相、微相展布和物性变化的内在规律,构筑油气藏正演模型,建立储层的地震响应模式;探索并形成有效的储层地震识别及定量描述技术系列及方法,推动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向前发展。

3.3经济高效为原则

在勘探过程中应不断应用、完善适合于海上试油(测试)新技术,加速油气勘探进程。海上试油作业不同于陆地,既要针对不同储层的地质特征,保证地质资料齐全、准确,又要考虑成本及安全环保要求高和受海况影响大的特点。在海上探井试油中逐步应用、完善了从压井、射孔、地层测试、排液求产、油气计量、封闭油气层到完井配套的试油新工艺、新技术,并全面推广、应用以地层测试技术为核心的海上配套试油工艺技术,海上试油比陆地上缩短了近4倍的时间,达到防止油层受二次污染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4综合研究是基础

胜利滩海地区的勘探始终坚持深入扎实的综合地质研究,勘探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资料条件,采用不同的综合研究手段,按照选带、控层、逐层深入的原则逐步展开,有效的缩短了勘探开发进程。扎实、深入、可靠的综合地质研究为勘探目标的选择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北油田之所以能取得好的勘探效益,是因为其勘探以复式成藏理论为指导,在对油气分布规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在地质规律的指导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精细描述和预测油气藏、指导勘探开发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冉隆辉,陈更生,徐仁芬.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一-四川盆地罗家寨大型气田的发现和探明[J].海相油气地质,2005,(1):43~47

[2]邹东波,冯德永,徐梅等.埕岛油田的勘探现状及下步勘探方向[J].海洋石油,2004,(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