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变电站项目管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能化变电站项目管理实践

齐旭刚

(国网福建省福清市供电有限公司福建省福清市3503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电力供电质量和清洁能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正不断的加快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改革,并采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我国电网的技术水平。随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电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智能电网技术已经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手段和技术。随着我国电网结构呈现特高压、大容量、超大规模趋势,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智能电网还要求能够实现对电网控制、各节点的信息交互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遥测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电力自动化技术有了快速的进步,已经为智能变电站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基础。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从设备角度上来说,国内很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已经在研制建设智能变电站所需要的保护、检测、控制、计量等设备;从实验示范角度上来说,基于不同原理的智能高压变电站和电子式互感器已经在不同地区的变电站开始使用,许多智能变电站的试点应用工程也已经建设并且投放运行。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项目管理;分析

引言:我国的变电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变电站,一种是正在兴起的智能变电站。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传统常规的变电站还占据着主体地位,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正在兴起,加快了我国变电站建设技术的发展步伐。

1.智化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

1.1定义

智能变电站是运用先进数字化信息技术,既可以完成自动采集信息、计量信息、检测信息等基础功能,又具有自动控制、在线分析决策、智能调节、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同时具有低碳环保、交互性好、高度集成、高度可靠等优点的变电站。

1.2体系结构

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包括3个层次,即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主要是由一次设备及其所属的智能组件组成;间隔层主要是由二次设备组成;站控层主要是由监控通信等系统组成。过程层:过程层的设备一般都是一对一连接,设备组成主要包括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而智能组件一般由状态单元、控制单元、保护单元、测量单元、计量单元、监测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间隔层:间隔层主要是由保护系统、故障系统、录波系统、计量系统等组成。它在站控层监测系统遭到损坏失灵的情况下,还可以独立自主地控制本层的设备运转,是一种二次保护措施。它被安装在每个间隔层的配置接口处,实现使用一个间隔数据后的再次作用,即在智能传感器、控制器、远方输入输出之间通信。

2.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意义

2.1良好的低碳环保效果

建设智能变电站时,新型的光纤电缆取代传统的通信电缆,提高了信息传输能力,减少了通信电缆的数量,简化了设计和安装调试;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的应用,简化了硬件系统;电子式传感器取代传统充油式传感器,增强观测的可控制性。无论哪种改善和取代,均降低了原始能源的损耗,提高了能源之间的转化率,降低了建设和运行成本。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相比于传统变电站,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2良好的交互性

智能变电站相比于传统变电站交互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它能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进而精准可靠地回馈给电网,并且与电网的上级控制系统互动,确保电网安全、有效、稳定地运行。

2.3高度可靠性

在满足电能质量的基础上,客户使用电能的最基本需求是安全、可靠、稳定。智能变电站相比于传统变电站不仅具有极高的可靠性,而且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恢复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变电站故障的发生,并且在故障发生时进行自我快速诊断、处理,极大地降低了故障所造成的影响,实现电网的高质量运行。

3.智能变电站存在的优势与技术特点

较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在技术方面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传统变电站采用的互感器存在技术上的壁垒,导致互感器暂态性差,而现在互感器多采用电子式互感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互感器的弊端问题。二是采用光纤作为通讯线缆取代传统的电缆,有效的减低了建设成本,同时还提升了系统的施工和维护性。三是采用IEC61850作为变电站建设的唯一标准,根据此标准建设全站统一平台,省略了通讯协议变换环节。四是能够采用双机、双网冗余,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五是采用网络化使得原先分散的二次设备得以集成,从而简化了系统的架构,提高了系统数据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六是应用数据共享为基础,统一分配全站职责,提升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七是智能化变电站是集当今多种先进技术而研制出的全新成果,为完成系统的统一管理和集成化运营打下夯实基础。

4.促进智能变电站工程实践的建议

4.1坚持标准化的管理

智能变电站在功能上要求能够实时监测开关设备、电气控制装置、变电站辅助量,电量计量等参数,通过多路数据传递和报警通知。要实现此项功能,保护、监视和控制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且在一个分布式保护和控制系统内。作为项目管理人员,智能变电站的现场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也存在着持续发展的空间。现有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传统的变电站施工过程管理中,直接上升到智能化变电站的管理工作,系统的专业学习还有一定的差距。事实上,智能变电站的施工管理包括电、光、机械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协同应用,任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影响建设质量与工期。智能变电站的安装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应进行智能化变电站相关专业的培训学习,增加标准化的技术管理能力,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达到能熟练地对智能设备进行安装工作,保证项目施工的关键节点,坚持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实现过程管理的可控,能控,在控。

4.2树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常规变电站信息分类繁琐、管理复杂的问题,智能变电站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根据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模式,经过与传统变电站的管理比较,总结出智能变电站信息建设管理模式的方法,结合设备厂家的生产技术能力与行业市场特点,与现有的变电站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建设过程风险的现状分析、测评和预防;制定积极的对策与方法,形成标准化的施工方案。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平台建设而言,要具备综合素质理念,适应标准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促进现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在转型发展中,转变思想。另外,在进行智能变电站的劳务分包管理工作时,要着力突出对效益、安全、质量、工期风险的评估,制定预防措施,形成信息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在完善管理流程的同时,优化配置设备资源,通过运用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生产的原则,不断调整施工管理过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总结:作为智能变电站的工程来说,如果依然采用传统变电站的管理模式,势必出现管理滞后、效率低下的管理通病。只有转变管理思路,树立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减少管理层间,完善管理流程,实现工程管理的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施莉.智能化变电站中电气二次设计的要点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22):135-136.

[2]高辉.智能化变电站的网络通信技术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0):60-61.

[3]黄小丹.关于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的深入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7(09):148+108.

[4]石磊.110kV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09):150.

[5]金靓.智能变电站造价管理及合理性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6]孙道麟.新建智能变电站项目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