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生态养殖的气象服务指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石蛙生态养殖的气象服务指标研究

陈曦

(湖南桑植县气象局湖南桑植427100)

摘要:本文结合石蛙生长过程,找出了石蛙生态养殖生存、生长和养殖过程中对水温、相对湿度、光照水文气象条件。并将石蛙生长过程与水文气象条件进行结合,找出了石蛙生态养殖的气象服务指标,以期为石蛙养殖生产提供较好的气象服务,为提升石蛙经济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石蛙;生态养殖;气象条件;服务指标

引言

武陵山片区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其中桑植县所在湘西北位于武陵山区中心地带,是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石蛙素有“百蛙之王”的美称,常年栖息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中的珍稀两栖动物,武陵山脉沟壑从横,溪流众多,非常适宜石蛙的生长。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多武陵山区加大扶贫支持力度,该地区以旅游、种植业作为突破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养殖方面却没有太大的突破。石蛙在武陵山脉各个角落均有分布,以野生石蛙作为种蛙,人工养殖石蛙的风险较小,收益大,适宜在该地大范围推广。通过分析石蛙生态养殖中适宜气象指标,可以为石蛙生长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可以作为精准扶贫的两点工程进行推广。

1、石蛙生长过程

1.1受精卵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

1.2蝌蚪

石蛙蝌蚪期,躯体长条状,尾巴肥厚,肤色暗黄,并分布黑色星星小点,在躯体与尾部衔接处的部位有黑色的“V”字样花纹,吻突发达吸附能力很强,无肺,用腮呼吸,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1.3幼蛙

幼蛙外形和成蛙相似,在幼蛙初期还带着蝌蚪期的尾巴,随着幼蛙的生长发育,尾巴会消失,食物主要是蚊虫、小型昆虫及昆虫幼体等。

1.4成年蛙

石蛙成蛙一般体长10-13厘米,体重150-250克以上,大的可以达到500克以上,皮肤粗糙,背部皮肤成暗灰色,上面长有许多油,石蛙的头又宽又扁,吻端成圆型,突出于下颌,两鼻孔之间的距离与两眼之间的距离几乎相等,同龄石蛙雄性大于雌性,性成熟后的雄蛙前肢极为粗壮,胸部有呈棘状的肉刺,腹部呈淡黄色,雌性胸部无棘刺,腹而光滑呈白色。

2、石蛙养殖的水文气象条件

2、2.1温度

石蛙属于变温动物,无体温调节和保温能力,其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26℃之间,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则在24~25℃之间,春季和秋季是石蛙活动较为频繁、摄食量较大且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而每年的4~6月和8~9月则是繁殖后代最好的时期。若水温在30℃以上,将会减少石蛙的摄食活动,摄食量也随之减少;当水温下降到12℃,石蛙的代谢活动减弱,随后进入到冬眠时期。冬眠的过程中,石蛙双眼紧密,不摄取食物,也不会运动,其在维持生命活动时主要通过体内的脂肪,对外界的刺激也没有太大的反应。若冬眠过程中的水温增加到适宜石蛙生长发育的温度,石蛙会再次出来活动。若温度达到31℃很容易引起石蛙成蛙死亡,不同季节的成蛙对该温度有一定的差异。石蛙可以忍受长期0℃的环境,但应保证水不结冰,否则很容易造成石蛙因冰封缺氧死亡。

2.2湿度

湿度是石蛙生存、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蛙类的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蒸发的组织结构,只靠皮肤腺体分泌的粘液来包吃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蛙的栖息环境既要有水的池塘,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湿度和温度还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要求湿度越高,否则温度高环境干燥,水分蒸发快对蛙生长、生存都不利。

2.3光照

石蛙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平时喜欢栖息于温暖、向阳的环境中生活,有利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石蛙有一定畏光性,害怕强光直射(光照的季节性变化会影响其性腺发育)。若长期处于疑阴暗的环境中生活,则性腺成熟中断,或性活动受到抑制,甚至停止产卵、排精。

3、石蛙生态养殖的气象服务指标

3.1卵——蝌蚪气象服务指标

5~9月是蛙大量繁殖的季节,此时石蛙的受精卵较大,平均直径在4mm左右,此时的卵质膜较厚且黏性强,很多卵黏结一起呈在水中漂浮或在水中物体上附着。在自然环境中,受精卵经过20d的时间就能孵化蝌蚪。在人工孵化的过程中,应保证水温在18~22℃,水深在0.3~0.4m;要经常换水,确保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含量。若盛夏温度过高或频繁出现的气象灾害,很容易造成受精卵大量死亡而减产,在温度过高或气象灾害频繁出现的情况下应增强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水平,可以选择提前或延缓受精卵孵化的时间,降低损失。

3.2蝌蚪——幼蛙气象服务指标

从蝌蚪成长为幼蛙需要2~3个月,该阶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温度和水质的要求较为严格。此时应确保最适宜的水温在20~28℃之间,PH值为中性;若水温较高,很容易出现浮头,进而增加蝌蚪的死亡率;夏季应保持池间的气温在32℃以下,水温不宜超过28℃,否则会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根据石蛙在呼吸中是通过肺和皮进行的,应确保相对湿度在80%左右。蝌蚪在变态的过程中,应保证池水深度在0.1~0.15m之间,池水不宜过深;应在养殖池内适当的增加陆地面积,便于蝌蚪进化的顺利进行,方便变态后的幼蛙成功上岸。

3.3幼蛙——成蛙气象服务指标

从幼蛙到成蛙需要6~8个月的时间,由于石蛙畏光怕生,应在白天做好避光,同时还要确保石蛙有清静的生长环境。石蛙幼蛙期内要求适宜的外界温度在18~25℃,水深在0.3~0.4m之间;若外界温度在30℃以上,应选用活水养殖,水深保持在0.5~0.6m之间,水质要与蝌蚪期内保持一致,否则会对幼蛙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石蛙性贪食,食量大,耐饥饿。其摄食活动的时间常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其摄食活动为3-11月份。在农历清明后就有少许蛙出穴活动并觅食;4-6月份气温适宜,摄食量增多;7-8月份气温过高,摄食活动减少,白天多隐居在洞穴中,傍晚、夜间陆续觅食;9-10鱼粉气温由高变低,摄食量又相对增加;11月份后摄食活动日趋减少,当外界温度在8℃以下时,此时的幼蛙将进入到休眠期,可以停止喂食。幼蛙期内应对养殖池、饵料台、相关工具进行消毒,在出现发病蛙后需要及时隔离,避免干扰到其余蛙。

4、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增强,人们对无公害优质山珍野味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石蛙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美食。生态环境污染、滥捕滥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石蛙的生长繁殖,直接造成野生石蛙同市场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市场需求,应对石蛙生态养殖的气象服务指标加大研究力度,确保石蛙养殖高产丰收,增强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于仁成,吴树功,薛波,等.扇贝养殖的气象水文条件及气象服务指标研究[J].气象科技,1998(3).

[2]沐建刚,刘建国.峨山县石蛙养殖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1(3).

[3]吕耀平.水温对石蛙人工孵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1,14(2).

作者简介:陈曦(1988-),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