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监测项目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监测项目的临床研究

韦燕锋

(灵山县人民医院;广西灵山5354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监测项目的。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638例小儿手足口病病例,按照病情分为重型和极重型组、普通手足口病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热度、血常规监测指标、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的不同。结果:638例患者中有130例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508例普通手足口病患者。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重型和危重型患儿,但其热度显著低于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糖水平稳定率、体温、心率、呼吸和神经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来说,要及时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结合热度、实验室检查指标、神经症状判断疾病的进展状况,依靠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糖水平稳定率、体温、心率、呼吸、感染病毒类型等多项指标为预警标志,做好相关项目的监测,以预防病情进展。

关键词:极重型手足口病;普通型手足口病;神经系统症状

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病情变化比较危急。手足口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手、足、口部及臀部出现丘疱疹或小溃疡,有的患儿还伴有发热、纳差、惊跳、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症型,而不同症型的手足口病,病情危急程度不同,治疗起来难度也有所差异[1-2]。因此,要做好早起预警和检测,控制疾病进展。本次研究以笔者收治的638例患儿为例,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监测项目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638例小儿手足口病病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638例患儿中男344例、女294例,男患儿年龄在6个月-7岁,平均(3.73±1.02)岁;女患儿年龄在5个月-6岁,平均(3.81±1.23)岁。病程在1d-3d,平均(0.32±0.15)周。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口腔黏膜、手部、足部出现其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还伴有炎性的红晕,部分患儿存在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的情况;另外一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较快,导致了严重的脑炎、肺水肿等情况。

1.2?方法

1.2.1?诊断检测方法

根据入院后患儿检查血象、血糖、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神经系统等指标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分型可分为Ⅰ、Ⅱ、Ⅲ、Ⅳ、Ⅴ期,I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臂等位置出现斑丘疹、丘疹和小疱疹,有的患儿伴有发热、咳嗽、流涕,但一般精神反应良好,属于普通型手足口病。Ⅱ期包括I期病情外还伴有嗜睡、头痛、呕吐、烦躁、惊跳、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有无菌性脑炎的表现。Ⅲ期患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和血压、血糖升高、表情淡漠等情况,病情进展快,如未经及时治疗往往很快进展为Ⅳ期。Ⅳ期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出现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病死率高。II-IV期属于重型和危重型。Ⅴ期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3]。

1.2.2?早期预警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征变化、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末梢循环状况,做好早期预警护理。首先,观察患儿有无反复发热、嗜睡、萎靡不振、头痛、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如果有反复高热伴有剧烈的上述症状,要警惕患儿并发无菌性脑炎的可能,行早期干预,阻止病情发展。针对出现持续心律加快的患儿,在警惕发热引起心率增快外是否有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心源性心率增快,如出现上症应予米力农治疗(低血压者禁用),其次,针对存在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有血性泡沫痰、呼吸浅快等情况的要及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抢救治疗。为预防手足口病发展成为重型或极重型,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宣教,加强巡视,严格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4]。

1.3?监测项目

获取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儿血象、血糖、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神经系统情况,并就其一般资料中不同之处做出总结。

1.4?统计学

采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卡方χ2验证,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出现?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不同之处和比较

普通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糖水平稳定率、体温、心率、呼吸和神经症状发生率、皮疹表现均存在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差异性比较

2.2?在重型手足口病中常见病毒感染率比较

因资源有限638例患者中仅对130例有重型和危重型表现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肛拭子检测,主要针对人肠道病毒、coxA16、EV71;130例重型患儿肛拭子检查示:37例为感染人肠道病毒感染,11例为同时感染人肠道病毒和coxA16,61例为同时感染人肠道病毒和EV71,有2例同时感染以上三种病毒,其中19例检测以上三种病毒均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不同之处和热度比较

3?讨论

导致手足口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肠道病毒引起,这些肠道病毒多达20种,其中在重型手足口病中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另外人群密切接触、病源分泌物接触和饮食都有可能导致感染手足口病,而临床上针对手足口病的分型又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等多个方面考虑。一般来说,针对表现典型,但症状不重,仅存在发热、手足口部位长疱疹,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的患儿归为普通型的手足口病,而针对情况较重,病程进展快,导致多种并发症并危及患儿生命的情况归为重型或极重型,一般属手足口病II-IV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收治的638例患者中有130例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508例普通手足口病患者。130例患儿中37例为人肠道病毒感染、11例为人肠道病毒和coxA16感染、61例为人肠道病毒和EV71感染、2例为人肠道病+coxA16+EV71感染,其中19例检测以上三种病毒均为阴性。这说明,重型和极重型的比例还是很高的[5],而且在重型手足口病中合并2种及2种以上病毒感染者比例较高,而研究还得出,重型及极重型手足口病发病年龄相对较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年龄低,其体温显著高于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皮疹典型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型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糖水平稳定率和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重型及极重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当患儿发生手足口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分型,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处理[6]。

针对重型和极重型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做到早期预警,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的原则。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发现患儿手足口病时,要注重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依靠观察有无末梢循环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生命征变化及临床表现异常的情况做好早起预警干预措施,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同时,借助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水平、体温、呼吸、神经症状等多项指标,判定患儿疾病情况,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控制疾病发展。除了针对普通手足口病的呼吸道、消化道隔离,药物退热、心电监测和营养支持等一般措施外,对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应注意控制颅内高压、尽早使用免疫球蛋白,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病毒药物等治疗,针对呼吸衰竭者除上述治疗外应进行机械通气,加强呼吸管理;注意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缓解患儿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最后针对存在神经系统受损后遗症者行后续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病情较普通手足口病严重,病情进展快,患儿年龄偏小、热度较高,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早预警,做好相关项目的监测,以预防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黄剑飞,黄国日.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监测项目的临床分析[J].右江医学,2012,40(6):801-803.

[2]陈丽,彭婉君,黄妙霞等.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预警及监测项目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484.

[3]吕华坤,陈直平.浙江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10):854-856.

[4]曹洋,洪志恒,金连梅等.2011-2012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12):975-980.

[5]田飞,李建华,张艺等.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33(17):4054-4055,4069.

[6]王晓冬,霍习敏,徐梅先等.手足口病危重症凝血功能监测的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17(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