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检测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检测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意义

黄小煌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检测的方法以及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初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资料3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全部通过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选取同期30例健康捐献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前、治疗之后3个月、6个月的外周血标本进行采集,将其分离并且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3、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干扰素γ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岁健康人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抑制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3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3表达明显下降,治疗之后6个月上述指标明显优于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3个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6个月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对于造血祖细胞抑制率显著低于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3个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出的白细胞介素3、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干扰素γ水平能够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单个核细胞;临床意义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临床中十分凶险并且难治的一类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血液疾病,现在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免疫功能亢进是引起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增殖降低、凋亡提高从而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造血调控因子的分泌来源,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文选取初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资料3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全部通过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选取同期30例健康捐献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前、治疗之后3个月、6个月的外周血标本进行采集,将其分离并且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3、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干扰素γ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岁健康人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抑制效果,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初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资料3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全部符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1~53岁之间,平均28.6±11.8岁,患者发病时间全部在3个月之内;选取同期30例健康捐献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2~55岁之间,平均26.4±10.9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可以实施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30例患者全部接受强免疫抑制治疗:选取马源性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猪源性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给予静脉输入,持续治疗5天,2周之后给予患者口服国产环孢素,每天2次,通过保证环孢素A血浓度属于200±50ng/ml,对患者血常规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对症治疗;抽取两组患者治疗之前、治疗之后3个月、6个月的外周血标本8ml,通过肝素进行抗凝,使用培养液进行等量稀释,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将分离得到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移到24孔培养板进行接种,在37摄氏度,5%二氧化碳孵箱中培养24小时,通过试剂盒测定白细胞介素3、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干扰素γ水平[2-3];通过琼脂半固定培养法对植物血凝素刺激之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于正常人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抑制作用进行观察。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5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将P<0.05归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基本治愈患者6例,缓解患者6例,明显进步患者10例,无效患者8例,治疗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6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与治疗之前、治疗之后3个月比较显著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之后3个月和治疗之前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3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3表达明显下降,治疗之后6个月上述指标明显优于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3个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6个月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对于造血祖细胞抑制率显著低于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3个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2。

3讨论

T淋巴细胞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依照免疫效应功能能够将其分为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其中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辅助性T细胞异常活化能够引起造血负调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干扰素γ表达提高,从而阻止CD34+细胞的凋亡,并且能够加快初始红细胞的过度凋亡[4-5]。通过对本文的分析研究显示,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方式是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案,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能够为疾病进展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方群,张卫平,赵洪灿,等.热休克蛋白96白血病抗原肽抗髓系白血病效应的研究[J/CD].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6(1):11-16.

[2]GuoCS,LuoJ,ChenCY,etal.Apreliminaryexperienceoftreatmentofsevereaplasticanemiawithmurineanti-humanCD3Tlymphocytemonoclonalantibody[J].ZhonghuaNeiKeZaZhi,2013,42(9):632-635.

[3]PasswegJR,MarshJC.Aplasticanemia:first-linetreatmentbyimmunosuppressionandsiblingmarrowtransplantation[J].HematologyAmSocHematolEducProgram,2010:36-42.

[4]李欣,肖纯凌,安春丽,王晓娜,王雪莲,卢岩,王亚婷,郑明权.CD40L启动CD4~+T细胞缺乏小鼠免疫反应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7(3):30.

[5]费晓莉,刘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6(4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