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效五化立德树人——广元市德育工作纪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9
/ 2

四效五化立德树人——广元市德育工作纪实

任罗勇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局628017

摘要:2018年广元市学校德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按照“五化”模式,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着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一、德育教育活动常态化

(一)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用“核心价值”统领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教育。重点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国情形势等学习宣传教育。

(二)将主题宣教活动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将主流价值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力促各学校立足学生实际,把主流价值融入到各学科的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编写、教学研究和考试评价之中,发挥思想品德等课程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展主题宣教活动。将主题宣教活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的光荣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旋律。

一是大力开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县区和学校编印了10余种20万册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利用学校课程、晨会、班队会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二是广泛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全市所有学校积极开展读、讲、赛、吟、演等多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三是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以“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为主题,开展诵读革命家书、分享家族英雄故事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祖国美好前景和自己的梦想紧密相连,激发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

(一)加强交流学习,提高建设水平。召开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通过聘请专家举办主题讲座、集中展示各校文化建设成果、组织全市学校校长现场观摩学习、开展经验交流等措施,提升全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鼓励学校充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等资源,形成“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指导广元中学争创国家级文明校园,30所学校争创省级文明校园,评审50所市级文明校园。

(二)优化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在进行校园文化设计和布局时,坚持顶层设计、有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打造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朝天二小“问学”文化、朝天一小“家”文化、两河小学尚善文化、沙河小学国防教育文化。

三、研学实践教育品牌化

(一)加强组织保障,扎实开展活动。市教育局联合文化、旅游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广教发〔2018〕11号)、《广元市中小学生2018-2019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广教函〔2018〕332号),从制度上保证研学实践活动顺利开展。2018年,投资1.5亿元兴建的广元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研学实践营地,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唐家河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旺苍县石桥小学、佰章小学两所学校成功申报中华文化基因培育工程示范基地。2018年,全市中小学生参与研学实践活动6万人次。

(二)创立广元模式,强化示范引领。创立了以“探寻红军长征足迹、探寻历史文化古迹、探寻自然地理奇迹(生态痕迹)、探寻现代产业轨迹、探寻川北文化印迹”为主要内容的“探寻五迹”研学实践品牌。完成了36门研学实践课程、21条线路的研发任务,2019年实现全年10万人次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目标。

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

(一)队伍建设专业化。一是扩充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积极争取出台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岗位的明确的规章制度,以缓解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无法落实编制、考核制度不完善、职称评定被轻视、薪酬计算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彻底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达到量的积累。二是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各学校每个月组织开展校本培训,专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针对性措施。三是督导师引领心育教师专业成长。组织相关专家名师与心育教师成对子,依据心育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特点和专业发展阶段,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工作坊相结合等,开展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教师辅导培训,克服心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期,消除停滞感,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以心育心,以成长带动成长。

(二)硬件建设专业化。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全市各县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各学校均建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设施设备、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在物质上确保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三)教育过程专业化。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组建心育工作组织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三预”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危机管控。抓实心理知识讲座、上好心理健康课等心育常规活动,抓好心理疏导、心理班会课等心育特色活动,构建全员心育工作格局。二是坚持走教育反思、研究、提高之路。心育教师在工作中注重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操作体系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操作理论与经验。三是以创促建,提升整体水平。加强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创建和县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工作。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广教函〔2017〕541号),对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创建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五、关心下一代工作系统化

(一)多方施策,关爱组织系统化。一是学校主动作为,做学生成长的奠基者。各学校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保护工作,全市444所中小学均建有留守学生之家,2018年共有105所学校成功创建“星级留守学生之家”。二是关工委助力,发挥“五老”优势,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深入校园开展党史国史、政策形势、十九大精神法律法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宣讲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是青年志愿服务协同配合,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团市委充分发挥“青年之家”的作用,积极服务青少年。如:铭所“青年之家”向全市青年提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书荐读、全民阅读、图书漂流、美文欣赏、青年讲坛、联谊交友等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已为近800余名团员青年提供了系列服务,社会反响良好。

(二)多措并举,关爱行动系统化。以习惯养成为重点抓常规衔接。充分利用开学初的军训对新生进行行为习惯、思想、心理、规则和学习方法的入学教育,使之能迅速适应新环境;以科学调适为重点抓心理衔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心理的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新的变化;以形成合力为重点抓家校衔接。持续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委会作用,通过开办专题讲座、利用新媒体推送家教知识、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决策管理,从而有效调动家长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翟金玉,施永红.校园文化活动德育功能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6,28(2):82-83.

[2]闫伟.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华人时刊(校长),2018,(z1):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