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博物馆在中小学的社会教育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如何发挥博物馆在中小学的社会教育功能

郭娅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市徐汇区200030)

摘要: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它担负着向广大观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的重任。而新形势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更应该多方位、多渠道的开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扩大服务范围,转变服务理念,推出特色展览,研发创意产品,打造品牌文化,让博物馆滋润城市文化,养育城市风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人类文明,为社会和谐、文化发展服务,潜移默化中达成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服务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念与形式

相较于学校教育,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与自身形式是有很大差异的。通过各种类型博物馆藏品和设备的特有条件,博物馆自身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断突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来说,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应该建立在文物标本的基础上,并按照一定的艺术形式和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产生一种直观的视觉教育。博物馆中的陈列展览可以使观众学到知识,正是它独具一格的素材“实物”,具有鲜明、直观性,是其他形式的教材所不可比拟的。

(一)教育对象的全民性与社会性

博物馆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不受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因素的限制,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确立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宗旨的运行模式,突出社会性、大众和普遍性的特征,使全体公民共同享受这种无差别的服务。

(二)教育服务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博物馆的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就是展览,但又绝对不仅限于展览,博物馆必须跟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要求,运用与时代相符的手段从事宣传教育的工作。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丰富的馆藏文物来更新展品,至少是通过每隔一段时间更换部分展品的方法,来保持参观者的新鲜感。这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一定的观众。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范畴也在不断扩大。博物馆教育已从单一的馆内陈列,扩展到馆外流动展览讲解、举办讲座、组织研学夏令营等等形式,在不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已渗透到各项事业中。

(三)教育的直观性和启发性

博物馆是通过收藏、研究、陈列的形式来为全体公民展示一个富有历史价值的仿真实情景。对藏品科学价值研究的程度越深,展示的物品的教育价值就越深刻,从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它即是教科书的补充也是教科书的解读与延伸。博物馆中的每一件“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它所反映出的信息,告诉人们的知识是真实的、客观的。

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在中小学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我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职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指导思想,是对博物馆实施社会教育的对象、内容及方式的最好诠释。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已成为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中小学为典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值得博物馆从业者思索。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阶段,发挥博物馆的自身功能,培养青少年的爱科学,爱祖国的思想品德。钱学森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教育功能,提高教育能力,不断探索新形式,新途径,纵深开始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一)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长期以来,这种知识灌输性的说教模式,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观众思考的积极性,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兴趣,制约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我们要尝试改变这种单一的说教模式,转而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育,例如,许多博物馆开辟了专题讲座、出版读物、电化教育、流动展览等多种教育形式,为观众提供动手操作、趣味问答等活动和游戏项目,观众在博物馆里,不仅可以参观展览,又可以结合自身的洗好最大程度上的参与进去,毋庸置疑,多种活动对展出内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诠释。这样进一步调动青少年的观展热情,使他们能够参与其中,主动的获得丰富的知识。钱学森图书馆在每个周末举办“航天动手做”活动。活动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校资源,融合钱学森图书馆的特色,激发孩子们探索和学习的兴趣,通过生动、活泼的互动方式让孩子们学习航天科技知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他的高尚品格。

(二)讲解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讲解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博物馆不但要有好的陈列展览,更要有一只高素质的讲解队伍。讲解员根据自身对展品的了解,通过自己流畅、凝练的语言,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文物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优秀的讲解员可以丰富陈列品的历史,加大陈列的广度与深度,还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想教育。使观众对博物馆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钱学森图书馆先后策划组织了“钱馆好童声”、“星空少年讲解团”线上和线下两种讲解模式,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与社会效果。“钱馆好童声”是通过少年儿童招募“小小讲解员”,选拔参与钱馆少儿版语音导览系统录制工作,在线上为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们讲述钱爷爷的故事。“星空少年讲解团”在选拔学员后,线下进行为期一周培训。培训不仅有理论学习,还有讲解实操的练习;不仅对钱学森图书馆的有所了解,更加深了对钱学森事迹与精神的认知。学员们经过丰富的课程体验,蜕变为小小讲解员,幼稚的脸庞带有坚定的神态,变化之大连家长们都感到惊讶。七天的营员培训结束了,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只是开始,为了不拘于形式,在重要的节假日和寒暑期,定期组织“星空少年讲解团”的学员服务钱学森图书馆,通过他们的讲解进一步感染青少年,带动一批青少年热爱科学,热爱科学背后的人物精神。

(三)馆校共建勤联系,开拓教育新天地

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应着重加强联系,现如今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青少年学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如此就可以通过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设置专门的教育部门,加强馆校互动等方式来加强校馆之间的联系,避免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只是简单流于形式,真正落实校馆共同教育这项合作。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馆校之间要长期联系、深入合作,不能像少数学校一样,做表面功夫,一年安排参观一次就了事。只有长效的教育机制,才能让教育从表面逐渐深入,长期发挥作用,取得源源不断的社会效益。钱学森图书馆这几年也不断的探索,与徐汇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的“以走进钱学森图书馆为样本推进大中小德育体系衔接”现场教学活动。来自交大附小、汇师小学、世界外国语中学以及零陵中学四所学校的师生们共同汇聚在钱馆,开展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示范课。为积极响应团市委、市教委等部门举办的爱心暑托班活动,钱馆充分运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于暑假期间组织宣讲小分队赴青浦夏阳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金泽镇街道、帕缇欧香社区学校等六地开展爱心暑托班宣讲。宣讲活动包括观影、宣讲、动手做3大板块,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办班点的一致好评。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钱学森图书馆始终致力于通过开展主题观影、专题讲座、博物馆一课等多种形式的社教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科普教育,努力为广大青少年观众打造爱国教育、励志教育与科普教育的第二课堂。

总之,博物馆必须坚持以观众为本,通过宣传让公众了解,从而让公众产生想进来的欲望;通过举办贴近生活、感染力强的展览,让公众喜欢而心甘情愿的走进来;通过调整思路,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让公众融入,从而将他们吸引过来,由此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方能在新时期迸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仇伟,高铭.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之我见[J].黑龙江史志.2009(07)

[2]孙鹏飞.浅议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职能[J].博物馆研究.2009(03)

[3]项隆元.试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差异[J].文博.1991(06).

作者简介:郭娅(1979.10-),女,江苏徐州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本科,职称:文博中级,研究方向: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