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分析

蔡玉琴周汝明张璟

蔡玉琴周汝明张璟(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050051)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提高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依据乳腺癌主要征像及次要征像,分析68例乳腺肿瘤患者钼靶X线征像(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68例乳腺肿物中36例为恶性,32例为良性,恶性病变中均有较特异征像,如小于临床的肿块、钙化、毛刺、导管征、局部浸润、漏斗征、皮肤增厚等,其中包括主要征像及次要征像。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数字钼靶X线摄影术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128-02

近年来,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早期乳腺癌的症状与体征往往不明显,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率可达80%~90%,故乳腺影像学检查有重要价值。随着全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X线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与清晰度,尤其微小钙化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同时还降低了X线对人体的辐射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8.4~2009.5月,术前行钼靶X检查的乳腺肿物患者68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3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2例,均为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45~75岁,中位年龄55岁,其中浸润性小叶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浸润性筛状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乳腺导管内癌4例,1例乳腺癌患者双侧发病。良性病变患者年龄31~79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纤维腺瘤6例,炎症5例,脂肪坏死2例,腺病14例,增生3例,导管内乳状瘤1例,脂肪瘤1例;1例患者术前误诊,钼靶X线表现为簇状分布的细砂样钙化,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伴导管扩张。

1.2X线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经GE2000D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机检查。患者釆取常规位照双乳轴位及内外(侧)斜位片,部分病例加照侧位片定位或病灶局部点压放大片。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釆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是当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欧美国家,但在发达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X线摄影机的应用,代替了原来靠临床触诊发现乳腺肿瘤,使得大量的乳腺癌得以早期发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乳腺癌在钼靶X线片上的诊断分为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根据“乳腺癌诊治规范”的诊断原则:凡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征象,或一个主要征象加上两个次要征象,乳腺癌的诊断即可成立。唯一例外是恶性钙化,虽无其他恶性征象相伴,亦可诊断为乳腺癌[3]。主要征象包括:小于临床测量的肿块;局限致密浸润;钙化;毛刺。次要征象包括: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酒窝征);乳头内陷和漏斗征;血运增加;导管征;透亮晕环(水肿环);“慧星尾征”等。

3.194.2%小于临床的肿块为乳腺癌[4]。乳腺癌肿块常常小于临床触诊,X线-临床测量差异取决于肿块边缘特征,肿块边缘有明显毛刺或浸润者差异大。通常恶性肿瘤的密度较正常腺体高。

3.2局限致密浸润:双侧对比摄影在乳腺影像诊断中尤为重要。因为浸润是癌瘤的主要特征,很多早期乳腺癌患者看不到肿块,仅表现为一侧乳腺局限性致密浸润影,与正常组织间界限不清,有时需与腺病鉴别。乳腺癌的浸润多向乳头方向扩展,有时可见泥沙样或小线虫样钙化。

3.3钙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有别于其他检查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看到钙化,而钙化是乳腺癌重要而常见的X线征象,甚至是部分乳腺恶性病变的唯一征象。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将乳腺钙化分为典型良性、中间性(不定性)和高度可疑恶性三类[5]。在乳腺癌中,约40%有钙化表现,泥沙样钙化数量多、成簇、细小且分布广,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恶性表现,其恶性率达94.5%[6]。本组定恶化钙化依据:①簇状微小钙化,小于0.5mm以下,1cm2内大于等于20枚钙化;②成群无法计数(30枚或20个/cm2以上)的钙化;③钙化形态有小线虫状、线样/分支状、泥沙/针尖状及不定型钙化;④在病变区内及附近同时发现钙化,或仅在病变区发现钙化;⑤沿导管方向密集分布的钙化[7]。有文献报道[8],每平方厘米钙化数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而钙化的不定形性特别是针尖样、线虫状、分叉状钙化对其诊断有较大价值。本组中良恶性钙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恶性钙化具有特征性。

表1

.

3.4毛刺:X线上表现为肿块边缘较短小的尖角状突起,或呈粗棒状、火焰状及不规则形的突起。本文所述3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2例患者的乳腺肿块边缘可见毛刺。

3.5皮肤增厚和局限性凹陷:皮肤增厚是由于癌瘤越过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层而直接侵犯皮肤,或由于患乳血运增加、静脉淤血及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所造成[3];皮肤凹陷为癌肿周围的间质反应,是癌瘤直接向外浸润扩展,癌细胞沿导管扩展或是癌周小梁结构向肿瘤方向牵拽等因素所致,其典型征象称为“酒窝征”。皮肤增厚是一个非特异性征象,良性病变如炎症、创伤、手术等原因也可造成皮肤增厚,但良性者边缘多光滑、清晰,结合临床易诊断。3.6乳头内陷与漏斗征:乳头陷入乳晕内形成外宽内窄三角形影像,称为漏斗征。良性病变漏斗征X线上表现为三角形阴影位于乳头的下方,底在乳头下,尖指向深部,边缘光滑,密度较低。乳腺癌漏斗征为组织破坏而形成边缘不整的三角形致密影,常常伴有恶性钙化。乳腺癌乳头内陷多因瘤体内纤维组织收缩牵拉所致,仅少数为癌瘤直接侵犯乳晕下区造成。乳晕区较早期的肿瘤和深部晚期的乳腺癌易引起乳头内陷。本组病例中,有10例患者出现漏斗征,其中8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

3.7血运增加:表现为血管直径(静脉)与健侧对比明显增粗(>1.4倍)、细小血管丛及粗大的肿瘤引流静脉。炎症与惯用该侧乳房哺乳或拍照压力不均亦可造成此征像,本组乳腺肿瘤患者中,有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乳腺病变区可见血运增加,其中1例为急性炎症。

3.8导管征:乳腺癌导管征表现为患乳乳头下一支或数支乳导管阴影增密、增粗,边缘毛糙,并指向癌灶方向。良性病变导管征见于导管扩张症、乳头状瘤病等,增粗导管边缘比较光滑,密度较淡。本组乳腺肿块患者中,有18例可见导管征,16例为恶性,2例良性,其中1例良性者术后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3.9腋下淋巴结:腋窝是乳腺淋巴引流最重要的途径,约收集乳腺淋巴液的75%,另外25%则由内乳淋巴结、膈下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收集。腋窝正常淋巴结小于1cm,且“空心”或可见“门切迹”;若大于2cm,且中心低密度区消失,应视为异常。腋窝淋巴结增大属于非特异性征象,反应性增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瘤等都可引起。但乳腺肿块并同侧淋巴结增大,应高度怀疑乳腺癌并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钙化相当少见,若有钙化出现,特别是乳腺内有类似的钙化灶,因考虑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乳腺癌患者中有8例可见到腋窝淋巴结异常肿大,行乳癌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中未见到腋窝异常淋巴结肿大者。

综上所述,本组病例中良恶性病变如小于临床测量的肿块、恶性钙化、毛刺、导管征、乳头凹陷/漏斗征等病变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乳腺钼靶X线摄影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如果仅凭一二个征象即做出判断,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乳腺钼靶X线摄影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可以达到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及漏诊率,目前X线摄影与超声检查相结合被认为是诊断乳腺癌的黄金组合。总之,乳腺癌是现代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乳腺各种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乳腺癌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乳腺钼靶X线摄影即简便、经济、快捷,又能清晰显示乳腺癌的各种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很有价值,应是乳腺检查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242

[2]张晓鹏,彭卫军,李洁。乳腺癌影像学的现状与展望.当代医学,2008,9(1):7-11

[3]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80

[4]李树玲.乳腺肿瘤学(第二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17

[5]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CR).ACRBI-RADS-Mammography.4thEdition.In:ACRBreastImagingReportingangDataSystem,BreastImagingReportingangDataSystem,BreastImagingReston,VA.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2003

[6]杨光,张祥宏.微钙化乳腺癌在钼靶片诊断中的价值及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5,28(6):410-412

[7]王冬女,杨爱春,鲍兰芳.钙化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5,20(6):480-481

[8]李青春,夏宇,阳光辉中.微小乳腺癌钙化的钼靶X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16(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