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提高ICP监测准确性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运用PDCA提高ICP监测准确性的效果分析

黄丽萍徐玲夏君君金晓琼张梦婷

(江阴市人民医院脑科中心ICU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对PDCA护理模式在提高颅脑损伤患者ICP监测准确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纳入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按照PDCA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ICP监测准确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①试验组患者ICP监测的准确率为96.7%,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ICP监测准确性并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ICP;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287-02

急性颅脑损伤常由于暴力伤害头部造成,多形成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及脑水肿等情况[1]。随着社会、工业、交通业的发达,我国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较为严重的颅脑损伤其死亡率可达50%,在受伤后的一周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颅内压(ICP)的增高[2]。颅内压力的增高能够造成患者意识障碍,更甚者可能导致脑疝的发生,在较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脑外科临床上,急性颅脑损伤的重要处理原则便是控制颅内压的增高,这就依赖于颅内压的准确监测,颅内压的监测示通过监护设备及传感装置动态测定颅内压的一种检查手段,可以迅速反应患者颅内压力的变化情况,能够让意识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颅内压力状况,作出相应的处理[3]。目前,颅内压力的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脑外科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中,因此颅内压监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医师的临床用药和患者的预后[4],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ICP监测准确性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需要进行ICP监测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名,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纳入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为21到65岁,平均(38.7±8.4)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3岁到67岁,平均(38.8±8.1)岁,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检查,显示为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征象,提前排除具有重大心、肾、肝等重要器官损害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干预措施

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Camino颅内压探头进行监测。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注意患者的头部体位,可以将患者头部抬高30°左右,避免头颈部的扭曲,造成颈静脉受压从而影响监测结果。保持头部伤口敷料干燥清洁,出现渗血、渗液及时更换,监护仪的连接线和探头用无菌纱布包裹,重新连接时注意调整零点,在监测ICP时,应该保持环境安静、整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停止护理操作10分钟以上,烦躁病人,进行SAS评分,并根据评分,使用药物镇静。患者情绪稳定时方才监测、记录ICP。

1.2.2试验组按照PDCA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整个护理过程的完成均按照PDCA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模式进行,首先成立护理小组,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预期目标,并定时、定点的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出现影响ICP监测事件,并同样按照PDCA的模式进行小循环,找出出现该事件的上一级原因,严格实施PDCA模式,直到找出最根源的问题所在,最后严格实施,并及时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评估,出现问题及时改正,每天对当天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每周举行1~2次全组会议,对重点问题重点讨论,并将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改正不足之处,每一项护理措施均采用PDCA模式进行解决。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ICP监测准确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ICP监测准确性比较

由表1可见,试验组患者ICP监测的准确率为96.7%,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PDCA是近年来兴起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反映了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均需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将PDCA引入护理模式,使得临床护理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5]。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来讲,手术后3~5天时脑组织水肿的高峰期,容易导致颅内压增高,使得病情加重,因此颅脑损伤的救治最重要的原则便是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力。及时有效的治疗有赖于准确的颅内压监测,从而能够改善预后[6]。目前颅内压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监测结果受多种因素感染,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如何能够提高颅内压监测的准确性是近年来护理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PDCA模式组患者ICP监测的准确率为96.7%,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DCA模式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PDCA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ICP监测准确性并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管宇航.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03):291-293.

[2]黎丽欢.颅脑手术患者有创ICP监测及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09):165-166.

[3]陈海贞.颅脑术后持续ICP监测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06):136.

[4]樊宇耕,杨海贵,张维涛,杜宏瑞,张永兵,高永开,白小飞,王亚飞,寇欣.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作用及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04):27-29,32.

[5]李秋洁,主编.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4.

[6]高亮.正确评价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地位[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2):100-102.

江阴市科技局课题:气压治疗泵治疗对颅内压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