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

李新连

李新连(贺州市钟山县妇幼保健院广西贺州5426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3-0304-02

【摘要】总结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经验。认为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做好规范化培训,进行有效的督查,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并加大投入,完善洗手设施与设备,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

我国《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报批稿)》[1]中将手卫生定义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我们从2008年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规范护理人员的院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妇幼保健院全体护理人员共51人,年龄20~47岁,其中,护士31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10人,中专36人,大专14人,本科1人。

2方法

2.1组织培训,普及知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手卫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形式多样化,每季度至少1次。对新毕业新上岗人员,手卫生知识是岗前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洗手池上方粘贴“六步洗手法”图片,采用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手卫生的目的及重要性。

2.2改善洗手设施在院方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将洗手设施更换为感应式水龙头,将肥皂改为肥皂液或洗手液,对于部分仍使用肥皂的科室要求每天更换干燥肥皂盒;取消原来每天用的大毛巾,改换为小方巾及纸巾;提供刺激性小、无伤害的快速手消毒剂。

2.3加强监管力度病区护长主要负责监管本病区护理人员手卫生的落实及监管,护理部与院感科经常深入门诊及病房。并将手卫生情况纳入护理质量管理,科内一级质控每半个月检查1次,护理部每季度检查1次,平时不定期检查及抽考“六步洗手法”,感染科至少每季度进行护理人员卫生洗手后手表面菌落数检测1次,成绩与科室、个人的经济挂钩,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

3结果见表1

表1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医院感染率比较(%)

4讨论

我院年轻护士多,中专学历占70.59%,对手卫生知识掌握不够,洗手淡漠,临床操作洗手率低。有研究显示[2],通过教育干预可提高与医院感染传播密切相关的洗手率,改变护理人员对洗手行为的观念,即洗手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感染,更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由表1的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我们通过注重卫生行为教育,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及指导,在思想上提高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程度,从而自觉的落实好手卫生。通过完善制度,进行有效的督查,提高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及保持较高的手卫生依从性,洗手率及洗手合格率在逐年上升,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

洗手设施、洗手用品、干手设备的改进与完善需要院方的大力支持。由于经济原因,虽然至今仍未做到全院更换感应式水龙头、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等,但对重点部门,如门诊、人流室均按院感要求完善洗手设施,配备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及干手用的小方巾或纸巾。其它科室也正在逐步完善洗手设施。有关文献报道[3],增加投入,配置完善的手卫生设施是保证落实手卫生规范的基础。按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在临床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与设备,可提高医护人员洗手频率和质量,同时,为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

我们认为,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做好规范化培训,进行有效的督查,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完善洗手设施与设备,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疗卫生消毒网.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报批稿)[S/OL].(2009-03-09).[2009-03-10].http:www.cn-mds.com

[2]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3]张安琴,曾龙英,张义辉,等.不同等级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及相关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79-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