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建筑风格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1

“康百万庄园”建筑风格初探

贺孝居张志建

关键词:“康百万庄园”建筑风格

康百万庄园处于嵩、邙、河、洛交汇处,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之美称。庄园建筑始建于明清,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中原民居的典范;而纵跨三朝,富裕十二代,延伸四百年的辉煌历史以及“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头枕泾阳、西安,脚蹬临沂、济南,马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骄人业绩又是中国豫商的典型代表。

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占地240亩,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庄园主体依山傍水而建,用青砖石条砌成城堡式的寨墙,蜿蜒在邙山之腰,厅堂楼阁错落有致,辉映于洛河之滨。整个建筑分为南、北两个建筑群体:南部有两个院落,皆座西向东;北部有5个院落,皆座北向南;北部的五个院落,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为花楼重辉院、秀芝亭院、克慎厥猷院、知所止院和芝兰茂院,共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石雕、木雕、砖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庄园的住宅、商栈、作坊、学馆、祠堂、殿厅、窑洞、寨堡、饲养、花园、亭坊等建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庄园建筑群依山就势,以主宅区为核心向寨下扇面形展开,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体现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建筑思想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居民住宅设计、镇村规划编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此外庄园内上至房顶构件,下至柱基枕石;外从檐下雕饰,内至屋内窗柃;雕花碑楼、神橱桌几、以及耗时1700个工时顶子床都精雕细琢、花团锦簇。这些砖雕、木雕、石雕的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形神兼备,堪称中原民居艺苑的奇葩。

另外庄园内寓意深刻的匾额楹联,体现了庄园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它们也是康氏一族的人品、家史、业绩、荣誉的总结与展示。更为重要的是悬挂于老院过厅的“留余匾”,由清代翰林牛暄撰写,为中国名匾之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康百万家族得以延续四百余年、富而不衰的重要精神支撑,其中的许多内容至今仍有深远的启发、教育意义。

康百万庄园所处的巩义市是一个浅山丘陵地区,地势自南向北呈阶梯状降低,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尤其应该吸取古往今来的优秀经验。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创造一方文化,巩义市既有的各类民居和庄园,即是生活居住的建筑物,又是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反映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信仰,显示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康百万庄园既反映着“东都门户、两京锁钥”堡垒式建筑的地理特色,又反映着“东贯齐鲁、南通梁楚”的商家气派,既反映着“帝王之兴、河洛先温”的政治气氛,又渗透着当地深厚的河洛文化。

现在,巩义市提出建设“富裕、和谐、魅力、文化”巩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些理念如何在设计中加以体现和利用、建设有特色的建筑是摆在广大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据我的调查了解,对具有冬暖夏凉的窑洞以及前平房后窑洞的特色建筑,许多人都情有独衷。而中原地带广大的农村,大多依山临坡,具有开发窑洞的天然优势,若一味地挖山填沟,破坏原有地形、地貌,无形中会加大投资,且建筑风格千篇一律,给人一种呆板、抄袭的感觉,当然也没有必要全部仿古。在实际的规划建设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识,如已出版发行的《新农村建设图集》,就是结合地方特色推出的一系列建设方案。此外,前些年投入运营的“巩义市民俗文化村”,被称为“窑洞宾馆”,推向市场也颇受欢迎。正如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导王振忠导师所说:“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珍视我们的历史!”,若广大设计人员都能够继承历史的精髓,摸准时代的脉搏,满足现代人们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推出一系列仿庄园式的设计方案,把康百万庄园的建筑内涵融入设计理念中,一定颇受欢迎,而且可以避免占用大量的耕地,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古老的建筑在今天绽放新颜。